第六章 布局中国 第五节 能源陷阱
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经历了2007~2008年的能源危机后,中国政府2009年仍没有将能源业列入为期三年的扶植振兴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中。
而高盛早已在能源业——特别是可替代能源业——中做好了布局。高盛在全球已经投资20亿美元于可替代能源的开发,并在2008年1月与鼎晖 (ChinaCDHVentures)投资1亿美元,入股中国皇明太阳能集团(HiminSolarEnergyGroup),而皇明太阳能集团是中国最 大的太阳能企业。
中国已经数次落入高盛们布下的能源陷阱。交学费不可避免,但不能永远交学费。
一、中国石油进口的越贵越买
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几年,石油进口量每年递增1000万吨左右。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石油消费绝对量上仅次于美国的二号大国,增量水平上的头号大国。
根据2009年2月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全年国内石油表观消费量达38965万吨,同比增长%;石油净进口19985万吨,同比增 长;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据2008年12月《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预测,如不加强勘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20年中国石油 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0%。
在国际能源市场,高盛是最主要的炒家之一。如果任由高盛等国际炒家将石油抬高到200美元一桶,那么中国的经济会怎么样?中国经济即使不崩溃,也将严重衰退。政府即使想补贴也没足够的可持续财力,如果通过印钞票只能引发更恶性的通货膨胀。
与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不相称的是,中国的原油进口非但没有利用自己的重要地位引导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动,形成对己有利的局面,反而却呈现出了“越 贵越买”的尴尬情景。中国的原油进口总是在国际油价高涨时大量增加,而油价低落时进口也大幅下降。从年度数据看,1994、1998、2001年油价都是 大幅下跌,而中国原油进口比上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2000年油价大幅攀高,中国的原油进口却比上年大增90%。从月度数据上看,中国的原油进口增 速也基本上呈现与国际油价同幅变化的趋势。
美国的原油进口总量远远高于中国(2003年美国原油进口是中国的5倍多),其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也高于中国(2003年美国原油进口量占其消费量的48%),然而美国的原油进口却与国际油价基本没有相关关系,美国的原油进口并未呈现出“越贵越买”的局面。
中国原油进口这种“越贵越买”的状况使中国承担了巨额的不必要成本。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宣晓伟的估算,1991~2003年间,中国原油进口每桶的成本至少要高于美国美元,如果中国的石油进口遵循美国石油进口的变化,就可以每年少支付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