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到风险一词是因为保险,都是关于‘险’。当时就很天真地认为风险等同于保险。直到在澳洲求学,在投资学基础这门课里正式接触到了风险Risk,才显得比较正式地对待之。从会计专业转成金融专业后,先是花了一年的时候去学习具体的金融知识,毕竟学术正规的金融理论闻所未闻,自己平时也差不多是一门心思玩业余天文。第一次以金融科班生的身份把金融当做自己的大学专业。经历了一年两个学期的课程熏陶,时常感觉金融这个没有想象中的难,瞬间自信心就积累了。 可是光学着课本知识,毕业了也就是金融学士,一张学历证明而已。我应该更多地去了解金融类的证照,趁着现在还是学生,有着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考一个,也算是炫耀一下了。毕竟趁着年轻多学习也是好事。
于是打开了电脑,在搜索栏里搜索‘金融类证书’,‘金融类证照’和‘financial certificate’诸如此类的关键词。 果然 搜到了很多,包括:CFA CIIA FRM。。。看来看去 思前想后,也就是FRM 比较适合,接着继续下去 居然发现了还有PRM。 原来PRM是2002年从FRM里面分离出来的一种非盈利性质的RM考试。而最终之所以会优先考虑PRM是因为并严格限制了专业,是否毕业以及非盈利性。同时,据了解,国内不少银行已经有了很多FRM,而PRM当下在国内并没有流行开来,如果我提前备考并且获得了certificate,是不是说提早抢占了一个先机呢。结束了犹豫,最终确定考PRM
幸运的是,PRM4个考试中,除了案例和道德准则那个考试4,剩下的前三个考试都可以在我学习自身专业课的时候同时复习。比方说为了复习第一部分的金融基础知识,我可以结合一下本专业的投资学,资本市场,公司财务,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机构监管这五门课;考试三的内容也可以结合上述这些课程;而考试二的金融数学基础,则可以通过一门经济数学和我选的一门工程类统计学基础来备考。
于是就开始安排PRM这四门考试的先后顺序:数学(2),案例(4),理论和风险实务(1,3)。一直自信自己对于PRM 2的数学程度,所以毫不犹豫安排在第一门考。案例部分就当做读summary,不涉及太多的专业理论,主要还是考记忆力。而考试一的金融基础知识和考试三的风险实务知识才是大头。
本身上专业课的时候就感觉这些金融的理论知识既琐碎又难懂,完全就像听天书一样。因此从一开始就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从一点一滴学习和记忆,后面漫长的日子里持续积累下去。最后,到现在,即使不敢说自己很了解金融的专业知识,能说的头头是道,却也比当初完全的门外汉要进步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