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参加FRM考试?
这个话题又把我的思绪拉回了6年前,那时我刚刚大学本科毕业。由于学的是工商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好找,面试了多家后最终被一家外资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部门所录取。对于大学里连股票都没有炒过的我来说,市场风险绝对是个新名词,但四年来培养出的商业嗅觉告诉我:在不久的将来,这将是个黄金行业。
刚开始实习那阵相对比较闲,下了班之后会上网搜些这个行业的信息,无意中知道了FRM考试。记得当时有个网站有这样一句话:“随着《上海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的颁布,具有FRM(金融风险管理师)资格和CFA(注册金融分析师)资格的人才已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于是乎,我开始收集FRM考试的信息,看过大纲后觉得,这里面的内容和我工作关系很密切,为何不去考一个,即学习知识有利于工作,又能成为一个“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呢? 在2006年的7月底,我注册成为了GARP会员,并报名了当年11月的FRM考试。记得整个费用要650美金,折合人民币要5000多元,是我整整一个半月的工资!
接下来就是买书,报培训班和学习。官方的教材当然太贵,淘宝那时还没那么流行,唯一能买到影印版书的地方就是培训机构,而且一定要报他的班才让你买。于是我选了个最便宜的冲刺班报了名,顺利拿到了书。后面的日子就是艰苦的学习。刚时候看得很慢,到后来慢慢就快了,学习这东西,贵在坚持。Readings其实我就很快地翻了下目录,主要是看Handbook,到现在我的书架上还保留着当年写满笔记的那本第三版的Handbook。那时候也没多少题目可以练习,网上尽自己所能地下了点题目,做了下也就上考场了。
考试在一个体育馆里进行,上下午各2个半小时。只记得当时考得天昏地暗,中午啃了个面包就又上考场了,第二天累得睡了一觉。考试既是考智力,也是考体力。(等到后几年考CFA的时候才知道,5个小时的考试其实还不算***。)两个月后的一个早晨,我收到了GARP协会发来的邮件,我过了,而且每部分都是Top25%。当时的喜悦心情至今仍记忆犹新。
6年后的今天,知道FRM的人越来越多,而我依然从事着市场风险管理的工作。虽然市场在不停地变化,但其核心的理论始终不变,FRM的那本Handbook一直是我遇到技术问题时翻阅的“圣经”。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已经设立了相关的风险岗位,还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准备或正在设立这一岗位,市场需求在明显地上升。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拥有FRM证书的风险管理人才一定会成为“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