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文龙随着大会进入小组讨论阶段,曾被坊间热议的银行利润话题在各个会场不断被提及。来自金融界的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许多社会公众不了解银行业的特殊性,是产生对银行高利润质疑的主要原因。
“我觉得还是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银行利润问题,”某金融界人大代表表示,“这几年得益于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信贷投放规模较大,银行风险管理强化,同时监管措施比较到位,所以才能有现在的盈利水平。银行利润总量虽然增长可观,但消耗的资本量也是巨大的。”
必须看到,银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银行本身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需要以丰补歉。尽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较好,但下行压力增大,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所以银行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防范信贷资产的潜在风险,不断提高拨备覆盖率,特别是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未来的风险隐患不容小觑。从收益覆盖风险的经营理念出发,目前银行业利润具有合理性,否则有可能会出现大量坏账。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金融界代表委员认为,银行目前的利润水平是股改上市后公司治理逐步完善、竞争力增强的表现,这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已明显体现。这几年银行财务重组后,业务拓展很快,同时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整个金融业有了很大发展,所以银行利润在目前这个时点上比较高。
对于外界所议论的我国银行盈利过度依赖利差问题,来自金融界的政协委员也作出了回应。在5日小组讨论结束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4.33,0.00,0.00%)行长杨凯生表示:“中国银行(3.01,-0.01,-0.33%)业的利差水平大概在2.5%左右,与国际上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国家相比,这个水平偏低或者说不高,因此中国银行业完全靠高利差实现高利润这个说法不太符合事实。”也有代表委员表示,尽管银行的总体利润看起来非常可观,但是银行的盈利需要大量的资本消耗,在看待银行利润水平时不能笼统地只讲盈利,不讲消耗。全国政协委员、原招商银行(12.51,0.05,0.40%)(微博)董事长秦晓表示,截至去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11.5万亿元,利润大约有1万亿元,总资产收益率还不到1%,在国际上也不算是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