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房价是怎么推高的
任何资产价格推高都是富余资本积极参与的结果,这应该可以看作是一个公理,考查历史上几个曾出现房地产泡沫的资本主义国家,莫不如此。最近的因房地产泡沫引发次贷危机的美国是,九十年代初的日本是,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香港和泰国也是。
中国的房地产业则赶上了更好的时机。首先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凭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国的产品很快占据世界市场,财富迅速增加,为房地产发育提供了资金来源;其次98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三年左右时间出现了通货紧缩,央行降息降准,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参与房地产的各路资金提供了一个低廉的成本。更重要的是98亚洲金融危机之时,由于国内消费不畅,98年中央ZF发布《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从1998年下半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房消费闸门真正打开。
即便如此,2002年之前大陆的楼市还是很清静,需求并不旺,一则习惯了福利分房的中国城市居民对商品房消费还不习惯,再则最主要的是家庭收入跟不上房价(尽管那时房子绝对价对现在来说很低很低),要知道98年之后相当一段时间按揭对国人还是一个较陌生的概念。
房地产真正开始风生水起是在2002之后。一些做各行实业的大小老板(尤其外贸相关的各行业)手头财富迅速增加,却找不到好的投资途径。存银行,利率低,股市又低迷得不行。这部分资金便逐渐开始投资到房地产。
到03年、04年一线城市的房价便开始上窜,这便带动更多的闲余资金入市,楼市气象一年比一年鲜活,投入房地产买楼的资金开始抱团,炒房团出。
炒房团起初只是团购,只为求得低于市场价格的房子,到后来逐渐直接、间接参与到房地产运作,比如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拿期房,进而控制房源;比如给缺资金的房地产商放高利贷,或直接参股等等。
房地产开始火了,这个时候才真正唤醒了自住房的需求。有住房需求的市民才有紧迫感,感到再不下手买不行了,房子一月一个价,甚至一天一价,他们等不起了。
期间ZF针对房地产也有过调控,却越调越高。调控效果不好,甚至适得其反,主要是ZF调控的方法不对。ZF总是从供给角度调控,一是减少住房用地供给,一是大幅增加土地增值税,之外就是限户型、限价(限价却适得其反,你敢限价,开发商就干脆捂盘不卖,房源少了,越捂房价越高),独独没有调控到虚假的投机需求。试想想,如果加首付,尤其对第二套大幅提高首付,再加息,投机的成本提高,投机需求立即得到抑制。房价才可能调下来。
实际上,推高房价的因素还很多,比如招拍挂的供地政策等等,不一而足。
归结一下推高房价因素,我们可以得出有以下原因:
1、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低利率、低首付,放大了投机需求;
2、还有二手楼买卖的阴阳合同,也为投机提供了温床;
3、富人炒房成风,自住房者跟风;
4、银行唯利是图,给房地产商、买房者提供了资金更利(主要体现在放贷宽松),助涨房地产炒作之风;
5、土地出让方式有问题,招拍挂拿地方式,让ZF卖地财政尝到了甜头,直接推高地价;
6、房地产市场供应畸形,实际上是垄断供给,没有放开,把开发房地产的门坎定得太高,挡住很多合作开发者的路;
7、不承认小产权房的合法性,等于抑制了供给;
8、房地产开发商囤地、捂盘;
9、政策调控不当
10、ZF官员直接或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ZF调控成一指空文。
其实推高房价的最大因素在财富分配极其不均,部分人过剩的资产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出路,竞相挤入房地产的结果,只能使房地产过热。
ZF不为民生着想,不努力改变收入分配格局,高房价始终难于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