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我认真地阅读了大家的留言,现在我想就大家的留言内容先做一个总体的归纳,不一定对,不同意的各位大侠希望别拍砖。登陆人大经济论坛的人很多,不光是博士生,还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当然还有社会人员。大家对待博士生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别,情有可原,主要源于大家对博士教育的不了解。那么我就先介绍一下博士教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让大家对博士制度有个大概的了解。博士建制最早是从欧洲中世纪开始的。意大利波伦那大学首创了博士学位,到20世纪,博士不仅仅意味着知识渊博,学识超群,而且更是各国高科技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现代化事业腾飞的源头。因此,各国都把博士做为国宝,比黄金还贵重。在奥地利,授予博士学位这天,皇帝(或总统)必御驾亲临,主持典礼,赠送镌刻国徽图案的荣誉戒指。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作为当时人类科学技术的巅峰工程,中间的研发和实验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博士生。很多关键技术和零件都是由博士首创。我国的博士教育应该说起源于1935年,由当时执政的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学位授予法》,形成研究生教育体系。解放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先于50年代初培养出了于敏、周光召等具有博士水平的研究生。后来遭遇了“文化大革命”,我国的高等教育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人才培养与建设制度被摈弃了12年。1979年,小平同志决心恢复中国的高等教育,建立学位制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等人才。在当时“大干快上”的指导方针下,中国在第一个5年(1983—1988)中,博士以每年翻番的数量涌现在祖国各地。这是由当时的国际政治和军事环境所迫,中国太需要大量的高尖端人才了。当时,我国大多数的产业生产技术和设备都要依赖进口。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策略则是围追堵截,技术和设备垄断,禁止向中国输出技术和设备,甚至连我国到欧洲及美国旅游的游客都要严格审查,防止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外泄。大家可能都知道当年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深同志如何冒着生命的危险摆脱美国的追踪,辗转回到祖国的,而我国是如何的重视的,毛泽东及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亲自接见慰问。如果说今天我们博士得不到大家理想中的待遇,希望大家也不要以歧视的眼光看待博士这个群体。我国当前科研队伍中,博士是科研力量的关键一份子,他们学习和研究了当代大多数学科的最新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不好说,起码在国内来说,他们接受的是最新最高的理论和实验水平。至于待遇问题,我还是要说一句,每个人能力不同,专业差异很大,社会需求的主要是针对当前社会消费和研究所急需的。而博士教育则是立足长远,以数学、生化、基因等领域来说,他们的研究可能在时下没有用武之地,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各种配套设施跟进,生产发展,他们的研究成果将无可估量地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不能简单的在博士与待遇之间划等号。我们也不要简单地去看博士招生数量,因为博士教育中,专业和方向划分很细,不同于本科教育,研究和学习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和深入,越深入,则方向会越多。因此,博士招生数量会随着研究方向的需要灵活安排。但是,我也不否认,在当前博士教育制度下,混文凭和学历,以求上位的人大有人在。正所谓一个老鼠坏一锅汤,这种人到处招摇,以博士的头衔招摇过市,蛊惑人心,欺世盗名,我鄙视一下。说的够多,总而言之,博士和待遇之间不能划等号,潜心研究,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累在当世,功在千秋,力争上游,扬我中华。何以俗物欺吾志,但求青史著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