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2012-8-10 17:17:56
我来炒炒冷饭,

其实这篇文章我年初就看过了,也曾经想贴出来,后来发现这里有就作罢了。

下面说说我对这篇文章的一点看法,供大家讨论。

1. 如何理解这篇文章,是否有实际意义,是否只有考古价值?

我的看法是,要理解这篇文章的意图和意义,最好联系一下它所在的文献,也就是由Card(1991) "The impact of Mariel Boatlift on Miami Labor Market"所开创的一组文献。这组文献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国外移民对美国的劳动市场,尤其是对本地人的工资和就业是否有负面影响。大多数的文献都围绕着一个由Card所提出的一个Puzzle,即为什么大量的国际移民对与其既能水平相当的本地劳动者的就业和工资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包括Card, Borjas, Ottaviano and Peri...在内的许多劳动经济学家(和国际贸易学者)对这一问题做了深入和激烈的探讨。根据我的理解,所有的讨论可以分为两个方向:(1)首先承认没有负面影响,然后试图解释为什么没有负面影响。(2) 认为实际上有负面影响,只是因为采用了不恰当的计量方法,因此没有发现。Card和他的学生多数倾向于前者,而Borjas及其合作者基本属于后者。这一争论从1990年代持续至今,Autor在回顾这场尚未完结的争论时,认为这场争论富有成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0 17:38:37
(cont'd)

2. 在这场争论的后期,Borjas (2003, 2008?), Ottaviano and Peri (2008, 2011?)应用Card and Lemieux (2001)所提出的Multi-level Nested CES PF. framework,考察由国外移民所带来的对总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的外生冲击对本地劳动者的工资和就业的影响(这里有国外移民所提供的劳动可以看作是美国总劳动供给的工具变量,如果最终目标是考虑总劳动需求曲线形状的话)。这场争论非常激烈,几个回合下来,双方互有输赢。不过在我看来,至少在短期内,这场争论很难分出胜负:部分原因在于,粗糙的劳动需求理论并不能够为实证提供足够的指导。

举例说明,Card and Lemieux说提出的方法涉及一系列的估计方程,前面的估计将作为后续估计的基础。Ottaviano and Peri首先估计了具有相近的技能水平(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的组合)的国外迁移者和本地人是否是完全替代的。他们的估计标明,两者替代弹性的倒数显著区别于0,即两者是不完全替代的。因此,具有不同技能水平的国外迁移者之间的竞争,将会缓解国外迁移者与(同等既能的)本地人之间的竞争,从而对本地人的就业和工资影响不大。Borjas等 (2008)重复了Ottaviano and Peri的估计,所不同的是,他们在方程中加入了更多的虚拟变量和交互项,结果是,他们的结果与前者大为不同,他们的结果表明,不能拒绝具有同等技能的迁移者和本地人之间是完全替代的。至于到底应该相信谁的模型设定,应该把多少虚拟变量和交互项加入各个回归方程,很遗憾,经典的劳动需求理论对此无能为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0 17:45:01
(cont'd)

3. 或许2所述的困境可以作为本文的一个Motivation。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在相当不同且更为具体的设定下,事实上讨论了相同的问题:国外迁移者是否对本土具有相近技能水平的劳动者的工资和就业有负面影响。从本文的结果上来看,似乎Borjas的确发现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we find a negative productivity effect on those mathematicians whose research overlapped with that of Soviets...",与他此前的研究(with Katz and Freeman, 1997, 2003)的结果一致。

OK, 写完了,挺长挺乱,大家凑合着看。欢迎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1 08:00:56
谢谢rudi的精彩评述和回顾。。说实话,我对这方面的文献也不是很熟悉,虽然知道Borjas和Peri都是研究移民的大户,嘿嘿。

下面的一个问题是,在中国的技术人才迁移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一般研究者比较多的关注农民工迁徙问题,但由于他们的技能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并不是城市主要劳动人群的替代者。如果我们关心类似的同等技能水平移民对本地劳动力价格的影响,目前是否有文献和数据能帮助我们理解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04:11:34
楼上,容我好好想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08:35:18
rudi 发表于 2012-8-15 05:11
楼上,容我好好想想
欢迎讨论。由您上次的三段讨论引发了我对此问题的思考。虽然数据匮乏,但还是有一些可以挖掘和突破的地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17:57:08
先转一下李宏斌教授访谈中的相关内容,也是偶然看到滴

Q5,坛友夸克之一:1 关于移民: 一般研究者比较多的关注农民工迁徙问题,但由于他们的技能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并不是城市主要劳动人群的替代者。如果我们关心同等技能水平移民对本地劳动力价格的影响,目前是否有文献和数据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在美国被广泛讨论,最近见于Card(1991)。问题可以归纳为“为什么大量的国际移民对与其技能水平相当的本地劳动者的就业和工资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A5: 好问题,印象中有人写过文章,好像是澳洲的孟欣,但这个很难识别因果关系。

Q15,坛友夸克之一:
1、美国用过苏联解体后大批苏联数学家进入美国市场做过识别。中国目前的数据,包括研究者对数据的研究程度都还不足以做好因果识别。个人相信这个问题如能在实证得到解决(严谨的技术),应该可以达到JDE甚至JLE的高度,最起码也是JCE以上。

A15,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17:59:06
rudi 发表于 2012-9-1 18:57
先转一下李宏斌教授访谈中的相关内容,也是偶然看到滴

Q5,坛友夸克之一:1 关于移民: 一 ...
我的提问是在你上次讨论的基础上,所以很感谢你分析问题并分享了想法。

但李老师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展开回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18:35:13
看了上面极为简要的回答,不知各位看官以为如何?

下面我接着啰嗦几句:

1. 根据我对国内文献的不完全了解,目前没有很多的文献有助于我们了解乡村-城市迁移对城市劳动力工资和就业的影响。关键可能还是数据的问题。

2. 根据我对美国文献的了解,1990至今的研究基本上都或明或暗地以劳动需求理论作为讨论的框架:

y(i)=f(k(i), QL(i))+u(i), where QL(i)=QL(...L(ijm=0), L(ijm=1)...), i: educ; j: exp; m: migrant status; j and m: optional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w(ijm)=Dy(i)/DL(ijm)=w(k(i), QL(i))

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可以归结为:dw(ijm=0)=sigma[i']sigma[j']sigma[m']Dw(ijm=0)/Dw(i'j'm')*dw(i'j'm')>=<0?

从上面的式子可知,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信息:
(1) 各技能组别ijm的工资,或者至少是平均工资
(2) 个技能组别总的劳动供给,同时包括迁移者和本地人
(3) 各技能组别中由迁移者所提供的劳动,或者说外生冲击(?)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观测值来做回归,这一点尤其是在将全国市场视为唯一的研究对象时尤为重要,这时可能需要借助于多年的普查或者人口变动调查数据。

我对目前国内是否有符合上述要求的数据并不是非常清楚,不知夸克楼主和其他朋友有没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18:58:31
rudi 发表于 2012-9-1 19:35
看了上面极为简要的回答,不知各位看官以为如何?

下面我接着啰嗦几句:
我觉得可以达成这个目的是2005年人口普查的微观数据。

可惜这个数据,几乎没有可能获得。。
另,这个数据也是截面,不存在面板数据。

唯一可以使用的面板数据CHNS农村样本占了七成,是否可以在剩下三成中得到比较靠谱的信息——存疑。

其他数据基本也没有公开,我知道有一个城市居民调查,连续多年。但因为无法获得所以不知道具体i情况,只能从现有文献中了解数据内容和结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19:03:24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2-9-1 18:58
我觉得可以达成这个目的是2005年人口普查的微观数据。

可惜这个数据,几乎没有可能获得。。
比较要命的是,以往的人口普查或者人口变动调查里都没有工资或者收入信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19:10:06
rudi 发表于 2012-9-1 20:03
比较要命的是,以往的人口普查或者人口变动调查里都没有工资或者收入信息。。。
是的。这个问题人尽皆知,所以我没提。

05年的数据即使再过10年也不会对我们开放,因为里面有收入信息。这意味着可以比较准确得反应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呵呵,你懂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19:18:22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2-9-1 18:58
我觉得可以达成这个目的是2005年人口普查的微观数据。

可惜这个数据,几乎没有可能获得。。
CHNS应该是不好用的,原因是很难断定城市中工资收入者是否是农民工,而且样本量偏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19:25:42
rudi 发表于 2012-9-1 20:18
CHNS应该是不好用的,原因是很难断定城市中工资收入者是否是农民工,而且样本量偏小。
但公开的面板数据就这一个了。。其他的都不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19:27:46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2-9-1 19:25
但公开的面板数据就这一个了。。其他的都不行。
想想挺绝望的样子,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19:31:48
rudi 发表于 2012-9-1 20:27
想想挺绝望的样子,哎。。。
你可期待北大的CFPS数据,据说要做20年,现在已经有了几年。也许再有几年就可以试试看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19:40:02
其实最近美国这方面的研究有所转向,研究者更多的精力投向了为什么对本地劳动者工资没有负面影响,或者说背后的机制的问题。这些文献也很有意思,可惜我涉猎不深。希望这方面有研究的朋友分享一下文献和经验,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19:44:03
rudi 发表于 2012-9-1 20:40
其实最近美国这方面的研究有所转向,研究者更多的精力投向了为什么对本地劳动者工资没有负面影响,或者说背 ...
在中国可能只能通过截面数据,做“点”了。“面”上的情况比较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21:55:51
这篇发在QJE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 07:16:13
conly007 发表于 2012-9-1 22:55
这篇发在QJE了?
http://qje.oxfordjournals.org/co ... qje.qjs015.abstract

QJE8月刚刚发的,你说的没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 09:25:30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2-9-1 18:58
我觉得可以达成这个目的是2005年人口普查的微观数据。

可惜这个数据,几乎没有可能获得。。
刚刚看到你们讨论的很好,比如说需要大样本等等。最新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劳动力流动对于城市的中高端劳动力产生了显著的互补作用,对于低端劳动力的影响不明显,原因在于流动人群和本地中高端劳动力工作的互补性。这篇文章的working paper就要出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 09:27:51
davidbeckham23 发表于 2012-9-2 10:25
刚刚看到你们讨论的很好,比如说需要大样本等等。最新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劳动力流动对于城市的中高端劳 ...
期待呀。。能用05人口普查真幸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 15:14:40
davidbeckham23 发表于 2012-9-2 09:25
刚刚看到你们讨论的很好,比如说需要大样本等等。最新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劳动力流动对于城市的中高端劳 ...
中国也可以像这个paper一样做高端的啊。比如911以后美国签证政策收紧对于就业的影响之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9 06:12:27
期待看到davidbeckham23提到的那篇Working Paper,想来应该对我们理解城市劳动力市场以及农村移民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有帮助。也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对不同组别劳动者之间替代弹性的估计。

其实如何在中国背景下定义High-, (Medium-) Low skilled labor 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随意性很强,也难以说服人。照搬美国文献中所通常采用的标准估计行不通,毕竟中国,即使是在城镇,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也不算高,更不要说农村地区,务农者中间,就连高中毕业生的比例都很低。再者说,我有时也会怀疑,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市场中,根据教育水平来划分劳动力是否具有合理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9 06:23:39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2-9-1 19:44
在中国可能只能通过截面数据,做“点”了。“面”上的情况比较难。
CHIPS数据能用吗?听说2002年数据中包括了一个城市农民工的子样本,好像刑春冰还用利用了这个样本做过DFL分解。不过我怀疑单纯把城市农民工样本合并到城市样本中是不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做法,至少来说没有仔细考虑权重(weight)的问题。

再有,如果CHIPS2007(?)能够公开,我是说如果。。。且依然包括城市农民工样本,是不是有可能做面上的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9 08:31:11
rudi 发表于 2012-9-19 07:23
CHIPS数据能用吗?听说2002年数据中包括了一个城市农民工的子样本,好像刑春冰还用利用了这个样本做过DFL ...
CHIP07肯定是不能公开了 。。

农民工的DFL分解我也做过,结果邢春冰季刊一发表(英文版也有一个working paper,不知道现在发表了么),我就只能放弃了。

具体他选择的样本,我有一些记不清了。我做的时候并不是合并农民工子样本和城市劳动力,而是从农村样本中选取有城市打工收入的人作为农民工样本,然后做DFL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9 10:44:38
rudi 发表于 2012-9-19 06:12
期待看到davidbeckham23提到的那篇Working Paper,想来应该对我们理解城市劳动力市场以及农村移民对城市劳动 ...
就当前来说,中国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比例已经是相当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9 12:19:27
davidbeckham23 发表于 2012-9-19 11:44
就当前来说,中国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比例已经是相当高了!
但如果从全国看,农村比重还是挺大的。你们的WP应该是指针对城市样本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9 16:20:16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2-9-19 12:19
但如果从全国看,农村比重还是挺大的。你们的WP应该是指针对城市样本的吧?
说的就是城市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30 18:28:40
davidbeckham23 发表于 2012-9-19 16:20
说的就是城市啊。
我继续,供大家探讨:

如果设想在研究中:

(1) 希望将劳动人群按照教育水平、年龄(经验)和迁移情况分为不同的组别;
(2) 希望以市或者城镇社区为研究对象(好处在于增加观测值数量,Card及其同事学生经常采用这样的设定。缺乏pooled cross-sectional datasets 也迫使我们这样做);

那么我猜测某些组分(educ X age X mig),或者至少(educ x mig) 所包含的投入为零的情况可能难以避免。上面davidbeckham已经指出,新近的数据表明,城市中大学学历(CLG) 已经不少了。不过我还想知道,对于各个城市而言,各个年龄组分中的CLG的劳动投入为零的情况是否常见,各个年龄X迁移状况组分中CLG投入为零的情况是否常见呢?另外,如果确实很多组分中CLG投入为零,而常用的log函数在0上无定义,不知道大家通常又是如果处理的,或者有什么想法去处理上述的0值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