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Who should consider
一般比较小的finance phd program都不招外国学生,比较大的比如UChicago,UC Berkeley等会招那么一两个。所以在中国读大学的同学基本不要想大学毕业就申请了,至少要来美国读个master,最好是econ或者数学。在美国的同学有机会,但机会也不太大。如果是LAC的估计还是要读个master,大U的话如果能认识一些金融系的教授并要到推荐信的话,那就算是上路了。
当然你不能是为了读phd而读phd。你必须清楚将来的路试怎样的,这也是我把phd的生活和职业规划放在第一部分的原因。如果你致力于金融方面的研究,耐得住寂寞,擅长数学统计,那么这条路或许适合你。如果你看书就头痛,特别喜欢social,一个小时不说话就抓狂,无法一整天面对excel、Stata、SAS或其他工具,不喜欢非常非常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以上任何一条,选这条路前务必三思!
比较理想的申请者是本科数学或经济专业(双专业更好),不一定要有master degree,但是要有研究经验,或至少知道做研究是怎么回事。工作经验如果不是研究性质的完全没有用,如果有研究性质的工作那也是很有帮助的。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校成绩和推荐信,GRE/GMAT成绩基本不太影响,除非考得太差。
大家对照一下,如果你还是大一大二的新生,完全有机会把自己打造成这样的完美申请者。如果你已经大三大四来不及做一些事了,建议申一个master过渡一下。不一定要去申MFE,实在是太贵了不值得。随便找个econ program然后去商学院上点课认识一下教授就足够了,当然如果在有牛商学院的学校读econ master那就更好了。
在这里讲述一下个人经历,大家可以有个参考。我在Rice大一大二时候本来想去投行,后来想去做精算,但是最后觉得投行太折寿精算太枯燥,在某教授点拨下决定申phd。申请时候我没有任何研究经历,也对finance不怎么了解,只是在平安保险和Merrill Lynch实习过。大四的时候我的profile大致是这样的:
Education: BA in Applied Math and Economics at Rice University, GPA 4.06/4.33
GRE: 670+800+4.5
Recommendation: 1 Math prof, 1 Strategy prof (bschool), 1 Asian study prof
那一次申请完全是个悲剧,只有Rice本校面试,还有Duke在录了的人不来的时候候补电话面试了一下。最后都被拒了。于是我只好在本校读个一年的professional master,重整旗鼓再奋斗一年。今年我的profile没有太大变化,其实只多了master degree和一封finance教授的推荐信,结果却天差地别。具体原因我会在下一部分细数。
3. 申请
3.1 选校
网上有商学院的排名,甚至各个部门的排名,不过都是针对MBA的。PhD program排名唯一标准,我认为就是学生的去向,即placement。但是每个学校的毕业生有好有差,况且在没有定义学校好坏的情况下怎么判断去向的好坏?我是这么做的:先找每个学校finance系发表在A级杂志的总数和那些文章的citation数,给一个排名,然后再到每一个学校的网站上看placement信息,给所有毕业生做个加权平均,或者说只要在前20大学place了一个人就可以考虑申请。发表文章的排名不用自己做,已经有不少人做过了,大家google一下finance phd ranking就好,这里给出其中一个排名:
http://wpcarey.asu.edu/fin-rankings/rankings/results.cfm
关于毕业生的去向,有时候学校网站没有提供,或者只提供了最好的几个。我觉得知道最好几个人去哪儿也很能说明问题了。至于没有提供的,可以假设这个program不值得去。比如Rochester,原来是很牛的学校,但最近几年不景气,placement奇烂无比,所以已经好几年都没有列placement record了。如果非要追根究底,Ohio State有一个Worldwide Directory of Finance Faculty,有现在所有教授的信息,而且可以按毕业学校搜索。当然这有两个问题,就是没有包含毕业后没有做教授的phd的信息,而且这些教授现在所在的学校不一定是毕业后找到第一份工作的那个学校,不过这个数据库还是很有价值的,基本可以让你横向比较每个学校毕业生去向好坏。
如果现在问我推荐哪些学校,我会给这样一个列表(一个等级中排名不分先后):
Reach: U Chicago, Harvard, MIT, Stanford, UPenn, Columbia
Fair shot: NYU, UCLA, UC Berkeley, USC, Cornell, Duke, OSU, UCB, WashU in St Louis, Yale, Princeton, Northwestern, Carnegie Mellon, UT Austin
Somewhat safety: Rice, Rochester, Purdue, UIUC, Arizona State, Boston College, Minnesota U
Safety: Schools you don’t really want to go to
为什么说是somewhat safety呢,因为这些program也是至少100多个人申录2-5个人,竞争也异常激烈。比如我们学校去年录的两个人一个已经在Duke拿了一个物理phd了,还有一个在芝加哥Fed工作了一年。申请finance phd没有真正的保底学校,除非你申请一些实在没什么人想去的,比如South Florida University这种。
3.2 申请材料和截止日期
每个学校要求的材料通常有一点不同,务必要到网站上仔细查看并保证所有材料都在deadline前寄到,而不是寄出!!!不然人家就白拿你申请费然后随便给你reject一下完事。记住,保证学校按时收到申请资料是你的责任而不是他们的责任!
一般来说,申请资料有这几个部分:1、网上申请表,2、成绩单,3、GRE/GMAT & TOEFL成绩(在美国读过一年书的不用托福,大部分学校GRE和GMAT都接受),4、个人陈述,5、推荐信,6、财产证明(大部分都不要,除了一些不怎么给钱的公立学校)
3.3 学校怎么看你的申请材料
一般秘书会负责把所有complete的application交到committee,所以如果你的材料还没有全部到是根本没有人看的。之后某个负责人,可能是coordinator也可能是某个junior faculty会筛选出不那么烂的人,大概在二三十个之间。如果比较重视phd项目的学校可能整个committee看这些application,也可能就一两个人全权负责。总的来说这些人会有一个排名,然后学校会面试前10到20个,取决于面试方式,即如果是电话面试可能会面试稍微多一点,on campus的话可能最多面10个人。面试后committee投票排名,依次发录取,如果被录的人决定去其他地方了waitlist上的人就会收到offer。所以如果在我说的非reach类学校的waitlist上前几名那还是非常有希望最后拿到offer的,因为再牛的人也没有把握进任何一个program,所以大家一般会申20个学校左右,这样的话最后拿到offer的可能就是那么几个牛人,其他大部分人在waitlist上,然后学校和剩下没有那么牛的人之间再慢慢match。
大家想想学校怎么区分申请者呢?如果全部人都是GRE/GMAT接近满分的话,那么760和800有多大区别?我看有些论坛上说自己才700多要不要重考,这些对于看材料的人来说都是浮云。如果成绩够好,考试分数低也无所谓,大家都知道这种考试只要好好准备就能拿高分。这么说吧,不同于本科申请,标准化考试分再高也不能给你加分,只要不太低(<600)一般都没有问题。既然分数不能作为判断学术能力的依据,剩下只有GPA和推荐信了。GPA不如推荐信重要的原因在于每个学校给分尺度非常不一致,导致教授很难横向比较申请者。比如UChicago是出了名的难拿A,而大部分Ivy最近的grade inflation都很严重。教授不一定清楚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宽严程度,所以GPA不能100%准确地评判一个申请者的学术表现。
就如公司都喜欢招熟人推荐的人,学术界的圈子非常小,所以推荐信往往是最有分量的。当然不同人的推荐信分量也可以有巨大差别。推荐信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两样东西,一是推荐者的名气和地位,二是推荐者以往的推荐是否符实。如果一个从来都不说好话的人突然表扬一个学生,那这个学生肯定有出众之处。所以如果有得选,我建议找比较老的,学术比较好的,最好还是比较讨人厌(或者说从来不怎么笑不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教授。当然你要确认你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还算比较正面,不然一封坏的推荐信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破坏力。
还是说说我自己的例子。大四的时候我成绩没什么可挑剔的,但是问题就在于没有找finance的教授写推荐信,导致除了Rice和Duke一个面试都没有。今年我其他材料没什么差别,就是多了Kerry Back的推荐信,而恰好他又是比较不苟言笑平时也不怎么推荐别人的人,我现在已经有8个面试通知(当然被Cornell录了其他面试我都懒得去了),而且面试的时候别的学校教授都会和我提起Kerry Back,说他是respectable man, UBC的教授还说是Kerry的好朋友。那些教授每年会议都会见面,而且经常还互相邀请去学校讲座,所以如果能找到比较老的finance faculty写推荐信基本上已经成功了一半(当然必须是好的推荐信)。
最后说说大家可能最关注的个人陈述(Statement of Purpose)。这东西其实相当鸡肋——和GRE一样,如果写得不好那就直接被别人否掉了,但是写得再好也不能给你加分,因为今后要做的是研究而不是写作。不能加分的意思是如果其他硬性条件不达标,SOP再好也不能给你争一个面试机会。这么说不代表别人不会认真读你的SOP,相反如果有面试那么面试话题通常都会围绕你的文章展开。因此我建议在文章中一定要做到这几点:着重描绘你能侃侃而谈的研究经历,并阐述为什么你和该学校是good match,为什么他们要招你而不是别人。这就需要你稍微看看这个学校教授的研究方向,最好还能了解这个program的一些细节,比如教授是否会仔细监督phd学生等等。如果可能最好把SOP给本校教授看看,征求一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