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水质控制技术下参池底质变化及参礁表面生态学特征初步研究
随着海参养殖密度不断增加,水质质量成为制约海参健康养殖的重要因素。本试验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取三种不同水质管理模式(自然纳潮、养水机、微孔爆气)的海参养殖池塘进行周年试验,对其底层水(水温、盐度、溶解氧、悬浮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总氮、总磷)、底泥(总氮、总磷、叶绿素、脱镁叶绿素、有机质总有机碳)、参礁(总氮、总磷、叶绿素、有机质、底栖硅藻)等指标进行监测,比较三种调控方式对水质的作用效果,结果如下:(1)试验期间,三种海参养殖池塘养殖水体理化指标的变化范围:水温变化范围:-3.0-27.9℃,盐度变化范围:30.08-37.96‰,溶解氧变化范围:4.2-13.9mg/L,叶绿素含量变化范围:0.002-2.009μg/L,悬浮物含量变化范围:4.3-20.9mg/L,氨氮含量变化范围:0.10-0.56 mg/L,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0-0.023 mg/L,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0.19-0.788 mg/L,磷酸盐含量变化范围:0.019-0.05mg/L,总氮含量变化范围:0.54-1.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