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介绍:
- 年份:2000-2023
- 范围:A股上市公司
- 两个版本:超额商誉(未剔除金融STPT资不抵债)、超额商誉(已剔除金融STPT资不抵债)
- 文件格式:Dta格式(使用Stata打开)、Xlsx格式(使用Excel打开)
- 注:提供了剔除所需数据和剔除代码,若无需做该项剔除处理,自行删除相关代码重新运行即可
- 行业参照证监会2012年行业分类标准,制造业用二级行业分类,其他用一级分类来计算并对连续型变量进行了1%和99%分位数的缩尾处理
- 代码格式:do文件(Stata 14/15/16/17/18)
 
 
计算说明:
                借鉴做法,采用模型预测方法测度超额商誉,即用商誉期望模型的回归残差作为超额商誉的代理变量。具体而言,采用并购特征(是否现金支付、买方支出价值)、行业商誉水平(行业年度其他公司商誉的均值)、公司特征(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管理层持股比例、是否两职合一),行业与年度虚拟变量等一系列指标对公司商誉水平进行回归,以回归得到的残差(实际商誉与预期合理商誉的之间差额)作为超额商誉的代理变量
       另外,为增强稳健性,还采用了另外两种方法重新度量超额商誉。①采用经行业中位数调整的商誉来测度超额商誉。②用企业标准化商誉减去当年行业内所有企业标准化商誉的均值重新计算超额商誉
参考文献:
- 魏志华,朱彩云.超额商誉是否成为企业经营负担——基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视角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19,(11):174-192.
 
 
代码:
 
数据量:
 
描述性统计:
 
结果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