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山寨之王”VS“流氓大帝”时间线】
【腾讯为什么要山寨?】
【龙虎相斗,为何旁观者众?】
【路径依赖,踏上“贼船”下不来】
【企鹅动了用户的奶酪!】
【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
【肥企鹅让互联网世界万马齐喑?】
【垄断或许不是坏事】
山雨欲来:“山寨之王”VS“流氓大帝”时间线】
第一回合:2010年春节前后,腾讯利用假期在二三线及更低级别的城市强行推出“QQ医生”安全软件,界面及功能酷似360。360快速反应,加上QQ医生本身产品并不成熟就匆忙上阵,很多用户陆续卸载QQ医生,其市场份额也快速降至10%以下。
第二回合:5月31日,腾讯悄然将QQ医生悄然升级至4.0版并更名为“QQ电脑管家”。新版软件将QQ医生和QQ软件管理合二为一,涵盖了360所有主流功能,用户体验与360极其类似。腾讯这招让360措手不及。
第三回合:2010年7月24日计算机世界刊发了封面文章《狗日的腾讯》,文章描述腾讯经常抄袭他人的创意,扼杀创业公司,是中国互联网的全民公敌。没有证据表明360参与到这篇引起了业界强烈反响的文章的制作之中,但是这篇文章为360后面的一系列行动做了很好的舆论导向。
第四回合:2010年9月22日腾讯强推“QQ电脑管家”,众多QQ用户发现,其“QQ软件管理”、“QQ医生”被自动升级为“QQ电脑管家”,安装过程中未出现任何提示。对于360来说,这一招伤害了它极大的利益。在腾讯强推“QQ电脑管家”5天后,360发布了“隐私保护器”,这款软件能监视QQ的一举一动,告知用户QQ正在扫描你的硬盘,查看你的隐私。腾讯随即否认侵犯用户隐私。
第五回合:2010年10月29日360推出蓄谋已久的“扣扣保镖”。据360介绍,这款软件能保护用户的隐私,并能给QQ加速。所谓给QQ加速,就是卸载哪些QQ附带的功能,比如QQ弹窗、QQ广告、QQ音乐、QQ宠物、QQ秀。显然,被360“加速掉”的这些组件,都是腾讯腾讯重要的盈利和推广渠道。
第六回合:2010年11月初双方进入了持续的口水战。360在隐私方面做文章,而腾讯则表示扣扣保镖是非法外挂,是侵权产品。双方分别将对方告上了法庭。
第七回合:2010年11月3日晚大战爆发。腾讯使出了一招绝招,使用弹窗、门户头条等方式来给用户广播“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腾讯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 运行QQ软件。360迅速推出了“Web QQ客户端,企图用Web QQ的方式来对付腾讯来自客户端的封杀。但很快腾讯关闭了Web QQ,并将页面转跳到“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当晚,在没有任何预告、官方新闻的情况下,360将“扣扣保镖”撤出了360.cn的首页,并关闭了该产品的介绍页面。然后360发了一篇公关稿,呼吁用户抵制QQ。
第八回合: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强力干预下,4日凌晨2点开始QQ与360开始恢复兼容。4日上午,360公司宣布召回“扣扣保镖”,请求用户卸载。
【腾讯为什么要山寨?】
腾讯的山寨路线一直为网民所诟病。“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是网民给腾讯准备的座右铭,形象而准确。
如果把腾讯的山寨史追根溯源到QQ山寨MSN,这样的追根溯源有点追得远了,好比说谁谁谁家的祖先是类人猿。否则,中国哪个网站不是山寨版?整个互联网都是舶来品,都是山寨的。腾讯能将即时聊天工具引入中国,并将之本土化,这是腾讯的一大功劳。
对腾讯的不满来自国内IT业界,这些不满的原因是:腾讯不一定是第一个山寨的,但通常是最后一个山寨的。腾讯从来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总能在成熟的市场中找到空间,横插一杠子。以腾讯的财力,其他的竞争对手往往不堪一击。马化腾为腾讯未来的构想是,一站式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围绕腾讯QQ打造“在线生活社区”,也就是“用户要什么,腾讯就有什么”。李彦宏对腾讯所谓的“在线生活”、“一站式服务”的评价是:基本上就是不给别人任何空间。
腾讯为什么要不断地山寨?“腾讯不是一般的有钱”,但股东的钱不是用来供着的,腾讯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腾讯现在什么都想做,从中可以看出它面对快速增长的巨大压力。腾讯是商业公司,盈利是根本目标。腾讯的山寨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股价所迫,持续的高增长以及由此形成的投资者预期要求让腾讯下不来台,马化腾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快速赢利点,一个老市场做时间久了成长性肯定要下降。这是上市公司的不得已。
【龙虎相斗,为何旁观者众?】
互联网业内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业内的两个龙头,腾讯和360的斗争,双方都试图号召有共同利益的同行呐喊助威。QQ的思维是“大家”受过360的害,战斗开始必然一呼百应。360则认为QQ谁的饭碗都抢,真打起来,大伙肯定都出力。但是战争一开始,大大出乎两者的意料。没人响应?!仔细一想,不无道理。QQ仗着多元经营、用户数量巨大,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完全可以。360用户不在少数,即使没捞着什么好处,至少还能做个自我宣传,一旦战争以和解结束,再夺回市场不在话下。但是其他企业呢?哪个家当多得撑得难受陪人打架玩!你们两家打吧,我的仇就靠两位烦心了。
博弈论中有个“智猪博弈”,当大猪和小猪其中之一做出一定牺牲就可以使双方都收益,但是大猪收益更多时,小猪就会等大猪率先行动,坐享其成。应用在企业中,大企业就好比大猪,中小企业就好比是小猪。大企业资金雄厚,有更多的能力采取行动,而小企业的最优选择就是等待,跟在大企业后搭便车。
虽然腾讯树敌不少,但是其他和360有共同利益的企业不愿意公然采取行动对抗腾讯支持360,因为对抗腾讯的代价比较大,其他小企业承担不起,他们都在观望,如果腾讯赢了,没得罪腾讯,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如果360赢了,或许可以乘机捞点好处。
【路径依赖,踏上“贼船”下不来】
在腾讯与360的较量中,谁的损失会跟大一些呢?有人说QQ,因为QQ的替代品有MSN和飞信等。但是这忽略了一个问题,QQ用户决定用不用QQ的依据不是自己满不满意,而是QQ好友列表中的所有人满不满意。每一个用户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的好友中会有多少人不用QQ而换用飞信呢,至少有那么一部分不会卸载QQ吧,那我还是用QQ吧,杀毒软件先装个试用版的,等这俩闹心的主打完了,再把360装回来。于是乎……
当然,用户做选择还基于这样一个预期: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认为这场战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必然会和解。
【企鹅动了用户的奶酪!】
当我们没有使用网络和软件时,我们是完全自由的,双方地位平等,机会主义没有滋生的土壤。当我们开始使用,并投入大量物力、财力、人力去建设、熟悉和维护,这时候双方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对于我们来说QQ和360都已经积聚了我们的专用性投资,一旦放弃,我们将损失很大,当然这是“沉淀成本”,如果可以恢复使用还不是绝对的损失。但是对于软件一方则这个问题较小。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说法,有资产专用性一方被“锁住”,而对方则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QQ和360之争中,这个问题就比较明显。QQ“不兼容”360,并“威逼”用户卸载360,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用户对于QQ具有资产专用性,我们无法轻易放弃经营多年、好友成群、工作学习交易为一体的QQ,我们被“锁住”,无法毫无损失的“用脚投票”,“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因此腾讯敢于如此做。
有人说可以替代QQ的工具很多,这个属实,但是存在转换成本。我们要花费原本不需要付出的精力去下载、安装、熟悉,还要重新加好友,建立新的联系,除非存在“一键搞定”,把在QQ上所有的资料、空间各种内容等瞬间转换。即使如此,还是要动一下手指。
至于腾讯敢于如此做或者无奈如此做的其他原因当然也有,比如产权不明晰,有人就在网上哀叹,用了二十多年QQ才知道,原来这个QQ号不是自己的,是马化腾的,还是别人家的媳妇儿。再比如说由于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对称,作为公平裁决的第三方,法院也好、仲裁机构也罢,客观上都不能完全公平,即使像这样做,也这样做了,第一是成本高昂,第二是效果仍然不能完全达到。
所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因为存在交易费用等原因有失灵的时候,ZF这只“看得见的手”因为有限理性、不完全信息等原因也会出错,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制度完善、文化建设等方式,互谅互解,最好是通过“看不见的握手”来解决问题。当然,显而易见,这个握手也是艰难而漫长,需要很多条件、前提和努力的。
【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
腾讯的QQ安全管家与360造成直接竞争,因此360开始出招报复。但如果仔细分析360说的话,至少有一半是假的。360利用信息不对称在诋毁战中占优势。大多数消费者不理解技术细节,360一口咬定腾讯窥探隐私,然后给出拙劣却易懂的“证据”,善良消费者很容易相信。而反观腾讯的辩解则偏向给出技术证据,无力的很,消费者受情绪和知识所限无法完全了解。因此,短时间内民意向360一边倒,普遍担心藏在电脑里的隐私被QQ偷窥,赶紧下载360“隐私保护器”保护自己的隐私。
【肥企鹅让互联网世界万马齐喑?】
近日360与腾讯之争在网上炒的沸沸扬扬的,但广大网友可能不明白,这其实不是360与腾讯之争,而是中国全体IT界在与腾讯干的一场反垄断、反山寨、反掠夺的战争。360以及多数网站,包括腾讯,其实走的都是免费+增值服务或广告费的盈利模式,不同的是,大多数网站是术有专攻,做杀毒的就做杀毒、做影视的就做影视、做棋牌的就做棋牌,而腾讯不同,它利用自己在QQ客户端高安装率的垄断地位,什么都做。当一个项目别人从创意到实施到培养用户习惯都做到位了以后,腾讯就开始山寨,将别人的劳动果实据为己有,使别人付出的心血及投资化为乌有,这是最受广大IT界人士所诟病的。正如《计算机世界》杂志在《狗日的腾讯》文中指出,现在在腾讯玩棋牌游戏的,多数都是从联众过来的;看QQ直播的,多数是从PPS、PPLIVE过来的;种菜偷菜的多是从人人、开心过来的。
于是网友给腾讯赠送了一个座右铭:“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认为这就是腾讯的山寨文化,它山寨别人,确实给Q友们带来了方便,直接在QQ面板上就能启动相应服务,再不用输网址、登陆等等操作,但给广大Q有带来方便的同时,它也在扼杀别人的创新、创意和创业精神。
【垄断或许不是坏事】
QQ与360之争,动不动就说是垄断如何如何,似乎垄断是一个噩梦或者恶魔。如果我们客观清醒地看这个世界,我们会发现垄断无处不在,除了由于特权等原因的垄断外,如何解释经济发展,组织演化,仍然存在如此多类型的垄断?假如我们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们似乎可以说,垄断应该存在。
IT业的这次争锋,问题不在于存不存在垄断,它一直都在,这个消亡,另一个上来仍然会有。正如上面原理阐述的,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保护机制,而不是掠夺机制。完全没有进入壁垒,创新就没有激励,科技就很难进步。这个问题对于QQ和360是如此,对于处理国际经济关系也是如此。纵观当今各国,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欠发达经济体,从来也不可能消灭垄断。如果一个国家号称消灭了所有的垄断,那么显而易见,这个国家就是最大的垄断组织。我们对外开放也好,搞金融自由化也好,都应该记住这一点,自由化有好处,进入壁垒也有作用。自由化的好处要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和制度接近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否则,适度的壁垒和垄断是必要的。
QQ不可能放弃它的垄断地位,360也不可能放弃对垄断地位的追求,这或许不是进攻战略,只是保护措施。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应该是这种争夺中方式的问题,对用户权益的重视问题,我们草根和IT拥趸的权利问题。
人大经济论坛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