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huida0571 发表于 2012-4-3 11:01 
好吧,你把问题纠结在了内生性这块了,但是我想任何计量工具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尽管我没看你说的那篇 ...
本文最大的问题显然是内生性。。这一点你可以看下2楼我转发的某研究人员的看法。我们都认为内生性是这项研究绕不过去的坎儿。
其他的,数据准确性,可能在短期内无法解决。
“本身在自然灾害那两年,在吃不饱的情形下人对粮食有着极其的渴望,我想农业劳动力中用于种植非粮食产品作物的人员应该有转移到种植粮食作物的激励吧?那么尽管总农业劳动力人口是减少了,但是如果一大部分部分种植非粮食作物的劳动力转移到种植粮食了,那么种植粮食作物的劳动力减少程度应该小于至少不等同于总劳动力人口减少程度吧。”
当时的农业生产是没多大选择余地的,你的这个假设在目前的农村可能存。如果今年大蒜涨价,明年很多人不种粮食种大蒜,导致第二年大蒜价格下调。但是在饥荒时期,中国的农业生产还是高度集中的,这是机制因素。第二个是时间与比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有多少比例的农民可能从非粮食种植转移到粮食种植?毕竟只有2-3年的时间可以提供农民选择。
推一万步说,即使你的假设成立,使用农产品总量而非粮食产量,内生性问题(反向因果,农业劳动力可以影响农产品产量,反之亦然)依然在那儿,还是需要解决。
所以,不是我要纠结在内生性上,而是,作为因果关系的计量回归,这个基本问题解决不了,后面的变量选择和度量就都成了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