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2012-4-2 23:42:27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3 00:33:39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2-4-2 21:43
本文的立意还是做“自然实验”,死亡人数的精确性并不是本文的重点(因果关系不牵涉到系数大小,只是符号 ...
我的意思 也不是说文章里面非正常死亡人数的可信度,而是那个时期所有的数据的可信度,只是单纯的感叹下而已,没有批判论文数据不欠当的意思。当然 因果关系确实不牵涉系数大小,还有内生性解决办法好像目前来说不是那么的完美。更好的数据源确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当年混乱的环境确实没办法,就算有可信度也是个问题。还有就是有一小建议,文章里面用粮食产量来做因变量数据,何不用农产品总量呢?因为其他数据都是用总数据,比如总播种面积。有这个疑问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考虑:本身在自然灾害那两年,在吃不饱的情形下人对粮食有着极其的渴望,我想农业劳动力中用于种植非粮食产品作物的人员应该有转移到种植粮食作物的激励吧?那么尽管总农业劳动力人口是减少了,但是如果一大部分部分种植非粮食作物的劳动力转移到种植粮食了,那么种植粮食作物的劳动力减少程度应该小于至少不等同于总劳动力人口减少程度吧。当然你可以把这归结为内生性问题,呵呵。。。。我只是说下我的思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3 05:11:51
zhanghuida0571 发表于 2012-4-3 01:33
我的意思 也不是说文章里面非正常死亡人数的可信度,而是那个时期所有的数据的可信度,只是单纯的感叹下而 ...
“完美”的内生性解决方案如何定义?

只能说在这个课题中工具变量比较难找。但不依赖工具变量的方法也有很多,而且也逐渐被研究者接受并推广。只不过,在国内期刊中类似的实践比较少而已。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99709-1-1.html 这篇中就有例子。

更新的文献可以查阅http://faculty.smu.edu/millimet/ ... in%20vella%2010.pd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3 10:01:44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2-4-3 05:11
“完美”的内生性解决方案如何定义?

只能说在这个课题中工具变量比较难找。但不依赖工具变量的方法也 ...
好吧,你把问题纠结在了内生性这块了,但是我想任何计量工具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尽管我没看你说的那篇外文文章。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3 10:16:13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3 11:15:35
zhanghuida0571 发表于 2012-4-3 11:01
好吧,你把问题纠结在了内生性这块了,但是我想任何计量工具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尽管我没看你说的那篇 ...
本文最大的问题显然是内生性。。这一点你可以看下2楼我转发的某研究人员的看法。我们都认为内生性是这项研究绕不过去的坎儿。

其他的,数据准确性,可能在短期内无法解决。

“本身在自然灾害那两年,在吃不饱的情形下人对粮食有着极其的渴望,我想农业劳动力中用于种植非粮食产品作物的人员应该有转移到种植粮食作物的激励吧?那么尽管总农业劳动力人口是减少了,但是如果一大部分部分种植非粮食作物的劳动力转移到种植粮食了,那么种植粮食作物的劳动力减少程度应该小于至少不等同于总劳动力人口减少程度吧。”

当时的农业生产是没多大选择余地的,你的这个假设在目前的农村可能存。如果今年大蒜涨价,明年很多人不种粮食种大蒜,导致第二年大蒜价格下调。但是在饥荒时期,中国的农业生产还是高度集中的,这是机制因素。第二个是时间与比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有多少比例的农民可能从非粮食种植转移到粮食种植?毕竟只有2-3年的时间可以提供农民选择。

推一万步说,即使你的假设成立,使用农产品总量而非粮食产量,内生性问题(反向因果,农业劳动力可以影响农产品产量,反之亦然)依然在那儿,还是需要解决。

所以,不是我要纠结在内生性上,而是,作为因果关系的计量回归,这个基本问题解决不了,后面的变量选择和度量就都成了摆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3 11:17:30
另外,本文的观测值很小,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可能也是有疑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3 11:49:13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2-4-3 11:17
另外,本文的观测值很小,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可能也是有疑问的。
好吧 如果你认为你那些解决内生性问题的方法是真的解决了的话那就不用再说什么了,我自认我计量没你牛X。还有你再仔细看看你说的话吧,不觉得有点矛盾么?“如果今年大蒜涨价,明年很多人不种粮食种大蒜,导致第二年大蒜价格下调”。“第二个是时间与比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有多少比例的农民可能从非粮食种植转移到粮食种植?毕竟只有2-3年的时间可以提供农民选择”。还有就是 你的观点中:成也机制,败也机制。你知道是高度集中,也知道当年中国的一些浮夸风,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你就应该明白在当时那个疯狂的年代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就更能说明在种粮激励下的疯狂举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3 12:22:51
在以计量检验结果为主要证据的论文中,当然需要严重关切变量内生性产生的结果稳健性问题。技术“好坏”决定结果好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3 12:24:09
zhanghuida0571 发表于 2012-4-3 12:49
好吧 如果你认为你那些解决内生性问题的方法是真的解决了的话那就不用再说什么了,我自认我计量没你牛X。 ...
我谈论的“时间和比例”是指在饥荒时期。

如今的农业生存比过去要自由,所以今年的价格变动会引起次年生产的调整进而影响价格——这在现实生活中有例子。但这与饥荒时期完全是不一样的,饥荒时期农民没有现在那么大的选择余地——否则也就不需要改革了。

也许是我在表达的时候没注意行为的完整与精确,但我相信你不会认为如今的农业生产自由度与58-61年时期一样吧?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事实,但在我不完整的文献记忆中似乎没有发现三年自然灾害中国家有大规模组织不种植粮食的农民投入粮食生产的信息——如果你掌握这方面的资料,很欢迎您与大家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3 12:29:55
zhanghuida0571 发表于 2012-4-3 12:49
好吧 如果你认为你那些解决内生性问题的方法是真的解决了的话那就不用再说什么了,我自认我计量没你牛X。 ...
关于内生性解决,目前没有统一的办法可以完全解决,但可以把影响控制到尽可能小的范围。作为因果研究,能做到“尽量”并不受审稿人、读者和主编的质疑是个底线。

当然,我也完全可以理解另外一种看法:内生性无处不在,既然谁也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那就搁置争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3 12:30:33
其实,人口数据问题也不是无关紧要。万一得到的反向因果及其显著性与变量测量有关呢?——这种例子也不少。稳健的做法可能要将不同测量也做一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3 13:09:29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2-4-3 12:29
关于内生性解决,目前没有统一的办法可以完全解决,但可以把影响控制到尽可能小的范围。作为因果研究,能 ...
我也没有否认内生性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内生性办法计量工具的作用,它的作用肯定是不用怀疑的,我只是在提供一个可能改进的一点思路,至于你说的数据资料,如果那个年代留下来的可信度高的话也就不会存在那么多争议了。我的意思仅仅是想说种植粮食的减产可能并不是种植粮食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就像你前面引用某位专家说的劳动力的质的下降,这些从单位面积产量的降低可见一斑,如果你再看看其他非粮食农产品减产幅度应该会觉得更有意思,当然我没有具体去实证,只是说想和你探讨有没有这样一种思路,也只是想说文章作者在因变量这点上是否存在那么点可改进的余地,尽管内生性解决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3 14:27:53
纯属讨论。。当然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没意义甚至是错误的那么也没事,你可以当我是YY嘛,呵呵、。。讨论贴么。当然是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5:48:19
我提几个问题:
1.关于舒尔茨的经验研究的问题。对剩余劳动力的经验研究必须考虑劳动力流动即再配置的问题,大流感等疫情对劳动力流动或再配置的不利影响是很大的,这个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对于舒尔茨的研究而言,他更应该提供劳动力再配置的相关证据。至于森没有提出相关证据,这并不重要。计量检验应该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原则,森只是“被告”的“辩护人”而已。
2.关于我国大跃进期间的农业劳动力问题。统计上的“一产”就业人数能不能等于当时的农业劳动力?据我所知,大炼钢铁在农村搞得热火朝天,是吸纳了很多劳动力的。一产就业中有多少人被吸纳进去了,又有多少人同时身兼两职,这些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有充分的考虑。如果考虑这个因素,恐怕当时被卷进“钢炉”的劳动力要远远大于你估计的量。我建议你不应该只看统计年鉴,而应该看看相关经济史的表述,统计年鉴这东西模糊得很。
3.同第一个问题。要素再配置在合作化时期是否存在流动上的障碍,这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搞不清楚,计量检验首先就过不了理论关。
4.自然灾害的影响问题。农业对自然的依赖是很大的,只要一场雨没下对时候,就会出现极大的问题。因此气象学上的“灾害”与实际影响农业产出的灾害有很大的不同,引用这些资料进行估计靠不住。建议你直接查看地方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6:28:52
真是速度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6:46:07
djc225 发表于 2012-4-4 16:48
我提几个问题:
1.关于舒尔茨的经验研究的问题。对剩余劳动力的经验研究必须考虑劳动力流动即再配置的问题 ...
欢迎大家讨论。

不过这个论文是那几位作者的,与楼主没有任何关系,嘿嘿。

大家可以 继续深入探讨。我觉得你提到了不少有意思的问题,非常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20:11:3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21:12:03
我联系某位研究大饥荒的专业学者,应其本人要求不公开身份,他对我email的回函(略作修改):

1,这个研究显然高估了劳动力的作用。大跃进期间,往往是那些激进的地区动员了更多的劳动力进城,同时又实行了其他诸多的激进政策,如公共食堂、人民公社等,这些制度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负向激励,劳动力减少和激进政策共同导致了粮食减产。……这里内生性太大了。

2,如果劳动力的减少可以解释粮食减产,为何在1961年中央遣返2000多万的劳动力时,农业产出没有明显上升?这个在时间上前后矛盾。

3,粮食产量影响到饥荒,直接减少劳动力数量,反向因果。

4,1958年前后劳动力质量不同,58年之后劳动力由于营养不良,体力整体下降,即使数量没有下降,实际投入也会减少。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工作论文讨论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311645
我觉得这位研究大饥荒的学者说的有道理,劳动力减少在粮食减产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22:00:56
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22:45:57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01:15:46
首先多谢楼主分享。
我粗略地读过了这篇工作论文,我倾向于拒绝Schultz以及本文作者对于“零值假设”所作检验的有效性。我的理由如下:
1. 根据Lewis的原意,检验零值假设,实质上就是要检验对于某些正的(A,K,L)(通常L应该比较大),MPL=0
2. 给定生产函数为C-D, 如文中的方程(1),那么检验对于某些正的(A,K,L), MPL=(AaK^b)L^(a-1)=0,实际上就等同于检验系数a是否为0
3. 如果a是一个常数,且a=0,那么由2可得MPL=0对于任何正的(A,K,L)都成立。
4. 综上,给定C-D函数,检验H0:a=0,实质上就等同于检验对于任意正的(A,K,L),MPL=0,而后一假设注定被拒绝。如若不然,为什么能观测到正的产量?进一步,这一检验,也和Lewis的本意相差甚远。因此,我认为Schultz等人对于Lewis“零值假设”的检验方法是无效的,在统计上a不等于0不能够作为拒绝Lewis假设的依据。
补充一点:Lewis原文中并没有说明边际生产率一定为零,而是强调它应该足够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01:49:5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10:26:41
rudi 发表于 2012-4-5 02:15
首先多谢楼主分享。
我粗略地读过了这篇工作论文,我倾向于拒绝Schultz以及本文作者对于“零值假设”所作检 ...
感谢你的积极参与!

希望大家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13:08:29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15:30:08
rudi 发表于 2012-4-5 01:15
首先多谢楼主分享。
我粗略地读过了这篇工作论文,我倾向于拒绝Schultz以及本文作者对于“零值假设”所作检 ...
补充一点:C-D生产函数的前提假设,实际上和零值存在并不相容。因此,基于C-D生产函数的检验,几乎铁定会拒绝零值假设,无论所用的数据为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16:53:16
rudi 发表于 2012-4-5 15:30
补充一点:C-D生产函数的前提假设,实际上和零值存在并不相容。因此,基于C-D生产函数的检验,几乎铁定会 ...
呵呵,有点当头棒喝的味道。是啊,一些命题是要先经过逻辑推论再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08:36:44
路过,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09:19:40
学习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6 09:30:21

呵呵,这么快就拿过来讨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