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脏病药
一、实验设计的医学基础 根据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发现,中医将其归属于“厥心痛”、“真心痛”、“胸痹”范畴。病位以心肾为主。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脏气亏虚为主.可兼阴虚;标实以血瘀痰阻多见,可兼气滞、寒凝。基本治法为宣痹通阳,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及扶正固本。 缺血性心脏病可由不同病因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血栓及冠状动脉痉挛。其共同特点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所致氧的供需矛盾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证候。 改善心脏血管功能,增加心肌的供血供氧,降低氧的消耗,改善心肌代谢,缓解心绞痛,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是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二、药效学研究的实验设计 缺血性心脏病需要进行的药效学实验较多,—般应以整体动物实验为基础,根据药物特点及实验要求适当选用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实验,多层次实验相结合,有利于重复验证和说明作用原理。但由于缺血性心肌发病机制复杂,防治的途径,方法及药物类型亦较复杂。应明确研究的思路,作用的途径,选择适宜的主要药效学实验方法及必要的观测指标,进行止确的分析判断,以求得科学的结论。
(一)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