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定创“双轮经济”构架理论框架结构与要点
蔡定创的“双轮经济”构架理论是其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相互作用和协同运行来解释现代经济的运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 理论框架
1,蔡定创的“双轮经济”理论是其在《双轮经济:危机中的突围之道》及《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提出的创新性经济框架,旨在突破传统经济学对虚拟经济的认知局限,重新解构现代经济体的运行规律。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将经济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运行规律被比喻为两个轮子,共同驱动经济的运转。实体经济是经济的基础,主要涉及物质生产和服务提供;虚拟经济则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的金融活动,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金融工具的交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如果两者协调运行,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如果失衡,则可能导致经济危机。两者既独立运行又相互依存,共同驱动经济发展。
- 2,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以物质生产、商品流通为核心,遵循劳动价值论和供需规律。
**虚拟经济:以股市、金融衍生品等资本市场为核心,通过信用货币和金融工具实现价值创生与湮灭,具有独立的运行逻辑。
3,对传统经济学的批判
蔡定创认为,西方传统经济学理论过度关注实体经济,忽视虚拟经济的作用,导致现代经济危机频发且难以有效应对。
二, 理论要点
1,实体经济的困境:实体经济受制于生产过剩和劳资分配失衡,导致内需不足。
2,虚拟经济的核心机制:虚拟经济的价值创造,主要是通过虚拟经济的主体股市股市进行的,股市具有价值创造和湮灭功能,股市通过市场需求信号动态调整企业估值,既能放大财富(如股权融资支持创新),也能因信心崩溃引发危机(如2008年金融危机)。
3,通过市场需求变化使股票价值变化,能将市场需求和国家市场潜力纳入价值创造过程,还可使劳动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资本,产生劳动资本化分配机制,调节社会分配。
4,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是经济的基础,决定了经济的生产力水平和产出效益。虚拟经济则是实体经济的延伸,通过金融工具的运作,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通过信用价值的创造和分配影响经济运行。
4,股市的货币放大效应:通过股市的涨跌,使得整体经济中的货币量增长与减少。
5,股市对基础货币发行的计量公式。股市的货币流通速度直接影响整体经济的活跃度。
三, 双轮经济运行原理
12,在“双轮经济”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存在正向反馈关系,即虚拟经济的繁荣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反之亦然。
3,货币运行规律在“双轮经济”构架中,货币的分配和运行规律是关键。蔡定创提出,货币分为投资货币和消费货币,两者的分配比例决定了经济的运行状态。在产能过剩和资本过剩的现代经济中,合理调配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比例是化解产能过剩、避免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4,股市作为虚拟经济的主体,具有调节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比例的能力,通过的财富效应,调节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比例。
5,自激机制:“双轮经济”理论还强调了自激机制的存在。自激是指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中,由于信用价值的放大效应,可能导致经济的过度扩张或收缩。如果自激机制失控,可能会引发经济泡沫或危机。
四, 理论意义
1,经济转型方向
- **内生驱动模式**:通过“双轮经济”自激机制,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实现从“中国价格”到“中国价值”的转型。
- **货币政策的转型**:摒弃单纯紧缩或扩张的货币主义思路,转向以股市和国债为杠杆的结构性调控。
2,“双轮经济”构架理论突破了传统经济学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割裂分析,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运行。这一理论为分析现代经济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之,蔡定创的“双轮经济”构架理论通过系统分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揭示了现代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并为解决经济危机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作者简介:
蔡定创,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中央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创源智博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毕业。著有《资本论续-信用价值论》《信用价值论-宏观经济理论新原理》《信用价值论续集-集聚生产与资本生产》《货币迷局》《印钱消费》《双轮经济》《Revealing the secrets of rapid socio-economic growthand development》等 300 万字的经济学(中文)论著,在平面刊物与网络媒体上发表过 700 多篇关于财经、金融等方面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