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2-4-12 07:48:31
至于你所谓的不了解性质仍然可以确认事物的存在,那个存在与9个月大婴儿发展起来的客体永久性观念是一个东西。我希望我们的辩论不用停滞在9个月大的婴儿水准上。

确认一个事物不依赖观察者而存在,与这个事物是否是不依赖意识的客观存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你应该去了解下客体永久性这个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2 11:59:55
周百五 发表于 2012-4-12 07:44
你不理解我的话就对了,如果你理解了我的话,我们的讨论早结束了。因为你在马哲的话语体系里打转,能听 ...
1、你说:举例说,客观世界不存在你听到的声音?——这是什么意思?是客观世界不存在声音(一种客观实在),还是不存在和”听到的”一样的“声音”(实在的一种样式或样态)?
2、你说:感觉的实在(觉在)并非不依赖意识的存在——似乎应该修改为“感觉的实在(觉在)并非‘完全不依赖意识‘的存在”
3、你说:物理的实在(测在)才是不依赖意识的真实的存在——可是,测在似乎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依赖意识,这是休谟所曾经证明了的,也是当代物理学所承认的。
4、你说:在工具主义看来,物理的实在比你看到的筷子变弯并不具有更客观的性质。即:它仅仅是一个工具和模型,来吻合观察。——这一点我并未反对过啊。
5、你说:脱离模型的实在并不存在。——这一点,我无法接受。脱离模型的意识或观念是不存在的;实在的“人化”样态也不可避免的受的了人的影响,因而脱离了意识或模型的存在样态也是在人的可知范围之外的;但是,由此得出“实在”并不存在,则是“极其惊险的一跃”,至少是我所无法接受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2 12:04:18
今天杂事太多,无法和你详论。等我有时间的时候,我可以和你好好讨论一下【存在的某种样态的’有无‘】与【存在的’有无‘】是两个概念,切不可混为一谈的话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2 12:31:11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2-4-12 11:59
1、你说:举例说,客观世界不存在你听到的声音?——这是什么意思?是客观世界不存在声音(一种客观实在) ...
19世纪,有唯物主义希望用物理语言替换日常语言。声音这个词汇用物理语言描述就是空气震动。物理学家也会说声音,但是当我们日常用语说到声音时,就像你说的那个水中的筷子。我说客观世界不存在声音和颜色,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即:客观世界不存在我们听到的那种声音,也不存在我们看到的那种颜色。这些是常识,希望不至于纠缠在这里。

很高兴我们终于有了一些能互相理解的共识,就是你前面帖子说的:即使不知道(不依赖意识的)物质的性质,也可以知道(不依赖意识的)物质的存在。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我们连事物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知道它是否存在?就好像说红色,如果我们不看到红色,我们怎么可能知道红色的存在?我们不了解事物的性质,怎么可能知道他存在?

你认为存在的有无和存在样态的有无不是一个概念。很好 ,我们就此辩论结束如何?因为我的目的也终究是让你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思考:我们怎么确立的物质的存在?继续的探讨需要的不仅仅是哲学,还需要心理学的东西,会比较麻烦。你可以参考一下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心理学。

结论是开放的,你继续思考这个问题,我另外推荐你看看霍金的《大设计》,那里关于工具主义讲的非常透了。不过他用的是模型实在论。

唯物主义最符合常识,即使有神论者其实潜意识中和日常生活中都是唯物主义。但是常识不是哲学。比如,有一种最荒诞的哲学,叫唯我论,认为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人人都能看出这个哲学的荒诞,但是要反驳这个观点却 需要动用20世纪的哲学大家,进行系统的剖析。

唯物主义这个词汇,在20世纪的哲学界几乎销声匿迹,但是我们把它当成官方意识形态,并且教授学生说,唯心主义就是有神论。多可笑。

不论怎样,我们把先前的辩论放一边,留下有共识的问题:确认不依赖意识的客观存在,靠的是什么?是否可以不依靠对客观实在的性质的了解,来确认其不依赖意识的存在。希望我们都别停留在客体永久性的层面上。

唯物唯心的争论,在21世纪仍然是专业哲学家争论的问题,而争论的层次是当代最新物理成果,不是我们能理解的。所以,认为这个问题已经有确切答案,都是被官方灌输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2 15:09:26
周百五 发表于 2012-4-12 12:31
19世纪,有唯物主义希望用物理语言替换日常语言。声音这个词汇用物理语言描述就是空气震动。物理学家也 ...
对于哲学而言,确认物质是否存在似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对物质世界自身而言,这是毫不重要的,因为无论人是确认物质存在,还是否定物质存在,都既不能让他增加什么,也不能让它减少什么,甚至不能让它发生什么有意义的改变!

在我的哲学思考里,早已超过了是否需要确定物质的存在的阶段,以及如何确定物质存在的阶段,我要思考兴趣点不是这些问题,而是要如何澄明“世界是否有统一性以及该如何证明”、“该如何合理的表述事物(自实体)是自在生存和运动变化发展的基本逻辑和基本规律”,等等。

你的“客体永久性观念”充其量只是一种观念,我根本不承认它是一个合理的哲学概念,其中包含着很多在本质上是错误的观念。

你推荐的书,有机会我一定会研究。希望有机会和你讨论心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2 15:47:58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2-4-12 15:09
对于哲学而言,确认物质是否存在似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对物质世界自身而言,这是毫不重要的,因为无 ...
客体永久性观念是皮亚杰研究儿童认知时发现的儿童认知过程。即:儿童在9个月时,会发展出这样的观念,相信当不去观察某物时,它仍然会存在在那里。你了解了这个东西,就知道为什么你总觉得物质客观存在不需要解释了。但当你仔细考察这个信念的来源时,通过你的帖子,我相信你不知道自己的信念从哪里来的。

你说你已经超出了物质存在与否的阶段,恰好说明你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因为21世纪的专业哲学家还在争论这些问题呢,只不过不用物质这种实体的概念,而用实在论和非实在论在争论罢了。
哲学仅仅是引发思考,而不是有确定答案。我只是看到论坛里就这个问题的争论,仍然停留在客体永久性这个层面上,比如论证人类意识出现前,物质就以存在。或者反驳说人类出现前还有其他意识在感知这个东西等等。

哲学是没有确定答案的,所以,我反驳你时,并非我认为唯心主义就对,而是提示一下,事情不是像我们在学校接受官方熏陶的正统哲学所想象那么简单
你其实没有注意到你标题的问题,因为你的标题本身就假定了有一个大家公认正确的哲学世界观。这就是官方灌输的结果,这是当今世界唯有中国和那个有名的邻居的学子会出现的问题:以为这个世界有大家公认的正确的哲学世界观或称本体论。所以,你应该在标题前加上“你的”二字。
对了,我用颜色和筷子弯曲那个例子来结束这个讨论:你看到一个白色台球被红色光线照着的时候,你会觉得,客观的白球是白色的,而红色是光线照的。所以,看到台球发出红光,就类似筷子在水中弯曲一样。可是如果从物理角度,白色并非是台球本身的性质,而仅仅是因为它反射了所有可见光波长电磁波。那么从物理角度看,把台球的白色把客观现实歪曲的比水中的筷子还离谱。

然后,可是电磁波的解释仍然不是实在本身,而是我们思想的模型,你怎么保证电磁波的说法相比(假设的客观)实在,同样比水中的筷子歪曲的更离谱呢?

最后,当你对真实的实在一无所知时,你怎么确定的它自身的存在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2 16:02:06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2-4-12 15:09
对于哲学而言,确认物质是否存在似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对物质世界自身而言,这是毫不重要的,因为无 ...
我是周百五总被版主封帖,不知为什么。

我上面贴里说,我们达成共识,你可能误解了,以为我也认为不需要了解物质属性就可以确认其存在。我意识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有共同话题了。

关于你所谓的已经超过了物质存在与否的阶段,恕我直言,你仅仅停留在客体永久性的层面上。关于客体永久性的概念,是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做的实验。并非是一个你承认与否的概念。
到现在你根本也不知道自己依据什么确认的物质的客观存在,21世纪的专业哲学家还在就这个问题进行争论呢,你觉得自己能达到专业水平?

哲学是提问题,不是确切答案,而你的标题明显看出你正统意识形态误导的痕迹:u以为世界上有被大家公认的正确的世界观(本体论)。这世界只有我们这里和那个著名的邻居的人会有这种观念。

我最后把我观点说一下,你认为物质不依赖意识的存在,就和9个月孩子认为不观察某物某物仍然存在的那种观念,来源相同。

不信你解释解释你怎么不依靠物质的性质而知道它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2 20:06:33
周马甲 发表于 2012-4-12 16:02
我是周百五总被版主封帖,不知为什么。

我上面贴里说,我们达成共识,你可能误解了,以为我也认为不需 ...
我所接受的哲学观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万物皆流,无物常在!因此,一切存在都是在运动中存在,都是在不断的建构(和解构)中存在。存在的逻辑通则是:

1、肯定的逻辑:我是我,我非我,非我亦我,我亦非我。

2、发展的逻辑:我是我,我非我,非我亦我,合成大我。

3、变化的逻辑:我是我,我非我,非我亦我,转为新我。

4、消亡的逻辑:我是我,我非我,非我解我,以至无我。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哲学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2486024


在这种条件下,我怎么可能同意你所说的“客体永久性”!别说客体了,整个宇宙难道不也是处于不断演变之中的吗?难道还会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2 20:13:34
周马甲 发表于 2012-4-12 16:02
我是周百五总被版主封帖,不知为什么。

我上面贴里说,我们达成共识,你可能误解了,以为我也认为不需 ...
物质是不是存在、如何存在等等,根本不需要主观去肯定、确认或者做什么预设、承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诉诸的是生活世界本身,即应该诉诸主客体之间的现实互动、应该诉诸实践(首先包括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而不是诉诸人的思维!套用马克思的话就是:物质的东西只能用物质的东西去证实、检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2 20:20:40
周马甲 发表于 2012-4-12 16:02
我是周百五总被版主封帖,不知为什么。

我上面贴里说,我们达成共识,你可能误解了,以为我也认为不需 ...
世界观不等于本体论!!!!!!!!!!!!!!!

这个问题已经被太多的人搞糊涂了,有时间应该好好的说明一下!但今天还有事,只能说个结论了:

本体是永远处于自我建构(和解构)之中的,因而是无法预设的!

而世界观,是整个世界有无统一性的问题,统一性为何的问题,该如何被把握、言说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07:24:56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2-4-12 20:20
世界观不等于本体论!!!!!!!!!!!!!!!

这个问题已经被太多的人搞糊涂了,有时间应该好 ...
1,客体永久性的观念,你去网上搜索,不是否认变化,而婴儿发展出来的那种某物不依赖观察而存在的信念。

2,关于确认物质存在的问题。这世界上是否有任何样东西,你关于它的事情(性质)一无所知,也没听过别人提起关于它的任何事情(性质),而却能确认它的存在?你找不出一样。
同样,要确认不依赖意识的客观存在,首先得确认这个客观存在是什么或有什么不依赖意识的性质。
当代社会,你找不出任何实在论哲学会不谈论实在是什么。比如20世纪的科学唯物主义,把物理实在设定为实在。当然,也有非实在论对它的反驳。

3,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哲学的主流已经不是实在论和非实在论。哲学研究的课题也转向了人本 主义或分析哲学。不是因为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而是因为物理学发展太快,任何这类哲学观念都很快过时。按霍金话讲哲学家还没搞明白他15年前提出的理论。所以他贬低哲学家,并且亲自上阵谈论这类问题。

4,关于本体论是个大的话题, 唯物主义本身就是本体论,不论换什么辩证不辩证。大乘佛教的中观思想,一切皆空了,可是仍然是一个没有本体的本体论。不过这是个大话题,我们不必要讨论,免得跑题。

5,辩论最忌讳的是无法互相了解对方的意思,然后各说各话。这是我就这个问题和别人辩论时经常碰到的问题。很高兴最终我们大致都了解对方的意思,并使得辩论成为可能

6,我辩论这个话题,不是要展示我的“正确”的世界观或哲学,因为根本不存在那样的哲学。我只是想展示哲学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哲学不是一套“正确”的世界观,而仅仅是提出问题,思考和辩论。或者确切地说, 哲学就是哲学史,而哲学史就是辩论法(辩证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08:20:21
周百五 发表于 2012-4-12 12:31
19世纪,有唯物主义希望用物理语言替换日常语言。声音这个词汇用物理语言描述就是空气震动。物理学家也 ...
你说:我们连事物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知道它是否存在?就好像说红色,如果我们不看到红色,我们怎么可能知道红色的存在?
这段话大有毛病:
1、知道“事物是什么”和知道“它是否存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怎么可以混为一谈?
2、看不看得到红色的问题和知不知道红色的问题,也是两个概念,例如我看不到红外线,但我仍可知道红外线的存在。
3、哲学与科学不同,科学务求具体、精确,所以总是倾向于“纤毫毕现”,纠缠于一些在哲学看来是细枝末节的东西;哲学力求概括、普适,所以用抽象的方法“总而统之”、“大而化之”。当然哲学要以已知的东西即在实践和科学中获得的东西为基础,所以我才说“哲学要基于实践、合于实践,基于科学、合于科学”。
4、相对于科学的精确而言,哲学不是要做“加法”,而是要做“减法”(“抽”象的实质就是一种“减法思维”),哲学是希望通过一种恰当的减法(“抽象”),发现“类”所固有的共性、统一性,直至最终发现宇宙中一切事物(即“万事万物”)所具有的“终极统一性”【也许这个想法是比较狂妄的,但这几乎是古今中外的绝大多数哲学所共有的一种“世界观情怀”或称为或隐或显的“世界观承诺”——虽然不一定是什么“本体论承诺”】。
5、哲学的目标很多时候并不是要“详知”或“具知”什么东西,而是要研究“知”背后的东西:如何可能、实为“什么”、内在支撑为何、有何意义、如何把握、怎样澄明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09:04:24
周百五 发表于 2012-4-12 15:47
客体永久性观念是皮亚杰研究儿童认知时发现的儿童认知过程。即:儿童在9个月时,会发展出这样的观念,相信 ...
1、你说:可是电磁波的解释仍然不是实在本身,而是我们思想的模型,你怎么保证电磁波的说法相比(假设的客观)实在,同样比水中的筷子歪曲的更离谱呢?
——你对“白”色的理解、电磁波的理解,都是合理的。我也曾经质疑过许多类似的东西:例如具体事物的“充实度”或“密实度”(根据我的物理学知识:任何一个事物内在的全部微观粒子的“体积”是远远小于事物自身的“体积”的,那么"事物“为什么会看起来如此坚实、充实——物理学给出的解释是”基本力“的作用,但是我更倾向于是由于运动,尤其是某种”类光速“的极高速运动)。
2、你说:当你对真实的实在一无所知时,你怎么确定的它自身的存在呢?
——说得很对,但是对于”基于实践和科学“的哲学而言,怎么可能会是在”一无所知“的条件下开始研究呢?使我确定某物或者物质是否存在的不是”认识“,而是生活世界或者是科学研究中被实验(现实物质的、真实的相互作用过程)等等所证明、证实的认识成果(但对科学家的解释,我有时还会保留某种怀疑)。
3、你的哲学观念从科学的角度看,可能是现当代的,但很多哲学观念还停留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前的水平,即洛克、休谟、贝克莱、康德的水平,在黑格尔的哲学观念中,有很多哲学观念已经获得了根本性的转变,当然他的“哲学革命”也是不彻底的,在很多地方甚至是根本错误的、荒谬的、可笑的;
4、我曾经看过你的几个对“唯物辩证法”进行辩论的帖子,你已经知道恩格斯和马克思是有区别的,但是你并不知道二者的真正区别在哪里,在我看来,你说的区别是不存在的,至少也是被过分夸大了的;在我看来,二者的区别在于:马克思是经过了黑格尔哲学思想的系统训练的、是“科班”出身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而恩格斯则是大学旁听生,所受到哲学训练是不系统的、支离破碎的,在很多方面是“自学成才”和“无师自通”——当然在高水平的交流、辩论中会不断得到澄明和修改、完善;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了解、引用、改造、超越等等,就是专业的、高水平的,而恩格斯在很多时候、在“辩证法”的问题上就象一个“半通”【我怀疑恩格斯是否系统研究过黑格尔的“逻辑学”、“小逻辑”】;这在马克思所主笔撰写的很多文稿里【尤其是作为其顶峰之作的《资本论》里】,辩证法内容更丰富、更深刻、更睿智,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另外,从马克思曾经设想写一本专门的哲学著作【可惜最终没有实现、甚至没有真正开始着手】可以看出,他对恩格斯在哲学文稿里所揭示的很多观点虽可接受、但并不完全满意!——至于恩格斯以后的马哲专家,则基本上连恩格斯的水平也无法达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1:53:02
周百五 发表于 2012-4-13 07:24
1,客体永久性的观念,你去网上搜索,不是否认变化,而婴儿发展出来的那种某物不依赖观察而存在的信念。
...
对于你说的什么本体论,我实在无法搞懂。难道就你看来,只要谈论“存在”就是本体论吗?

我认为:本体(运动的主体)是事物【个别的、具体的存在者】自身自我建构和解构着的,根本不是什么先在的东西、预设的东西。因而,也不可能有什么孤立的、外在的【即可以单独进行抽象界说的】本体论!

如果非得说这也是一种本体论,那么,我必须说:这一定是一种新式的本体论。请不要急着用帖标签的办法来看待它,可以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5 10:45:27
周百五 发表于 2012-4-12 15:47
客体永久性观念是皮亚杰研究儿童认知时发现的儿童认知过程。即:儿童在9个月时,会发展出这样的观念,相信 ...
实在是标志宇宙中存在的一切运动变化的载体、“整体”、“主体”的哲学范畴,作为动变着的“整体”,诸实在既相对独立、“内在充实”、“持续自存”、自然流变着又与它者联系联结、相互作用影响、相互交流交换着。

人类如何发现、确认、证实实在呢?只有直接诉诸人的感觉器官,进而诉诸诸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诸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相互作用引起的相互改变(无论其多么轻微),才能合理地发现、正确地检验从而证实、证明诸实在及其相关的性质、性状、属性、特征等等是否存在。

只有在诸实在的相互作用和改变中,特别是诸实在与认识主体(即人)的相互作用和改变中,诸实在才能被发现、证实,其实质是只有在该种条件下诸实在与认识主体(即人)之间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共存性、互动性、相干性、互变性才能被发现、证实,即其内在统一性才能被发现、证实。

物质是标志实在世界的内在统一性的哲学范畴,世界的内在统一性是通过世界中的诸实在固有的、直接或间接得以表现出来的共存性、互动性、相干性、互变性而被人所发现、证实、证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5 11:11:26
被封,试试能不能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5 11:22:21
本体论是什么你还没搞懂。相对于认识论,本体论是世界本质的哲学。并非你理解的所谓形而上学静止看问题。这个话题太大,暂且不论。

马克思本人的哲学从来不是本体论,因为他从不论述自然。而恩格斯和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本体论。

你论述问题的方式完全是校园马哲的方式,把语言模糊化不是真正的哲学,而是中国传统玄学和校园马哲的流弊。那就退回到古希腊泰勒斯之前了。
所有的当代实在论的哲学体系,都需要论证实在是什么,而不仅仅先假定它存在。你可以网上了解一下。

当代实在论和非实在论的争论,没有不用到当代物理学的,而你连经典物理学都不用就以为可以论证所谓的实在性。你所谓的共存互动性等等等等,哪个在经验内不存在?

当代实在论没有一个延续自所谓的辩证唯物主义。中国人以为这是西方人不懂辩证法,可笑不?想西方人说中国人不懂围棋一样。

我介绍你关于当代实在论反实在论的问题:刘闯的实在论新解。
另外,你可以搜索一下最主要的实在论之一:邦格的科学实在论。

马哲的辩证唯物主义仅仅因为政治原因才存在,不信你去问问专业的哲学人士,或者到专业的论坛问问,人家连反驳辨证唯物主义的兴趣都没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6 11:47:49
周百五 发表于 2012-4-15 11:22
本体论是什么你还没搞懂。相对于认识论,本体论是世界本质的哲学。并非你理解的所谓形而上学静止看问题。这 ...

根据你提供的线索,我查找并阅读了霍金的《大设计》中关于“实在”的章节并大量搜索、认真阅读了网络上关于“本体论”的介绍材料后,写了《传统本体论的弊病及新哲学对其的彻底改造》的心得体会,请你批评指正!



传统本体论的弊病及新哲学对其的彻底改造


         1、马哲以前和以外的哲学惯于单纯地、抽象地、空洞地谈论“存在”、“本原”、“共相”、“一般”、“普遍”、“共性”、“本质”等等概念,其实质是自囿于“思的世界”、“语言世界”而不自知,所处理的只是“思的直接所指”。

         2、马哲以前和以外的哲学惯于直接地、外在地、不加批判地谈论“在者”、“现象”、“殊相”、“个别”、“特殊”、“特质”、“个性”、“具体”等等概念,其实质是自囿于觉在、测在等人化“呈现”而不自知,所处理的只是感官的直接所感及其“对象化归结物”。

         3、马哲认为:“本质”、“共相”、“共性”、“普遍”、“一般”等等寓于“现象”、“个别”、“特殊”、“具体”之中,并通过后者表现出来。——这是什么意思呢?它无非是说:“骨架性” 的、“框架性”的、“原则性”的、“粗线条”的、“稳定”的“东西”寓于“具体”的、“特殊”的、“丰满”的、“繁茂”的和“丰富”的(即多样和多变的)内容中,并通过后者表现出来。前者绝不是什么“先在”的、“外在”的或“独在”的“东西”,而是“内在”的和处于不断地“自我建构”、“解构”、“重构”、“另构”之中的。

        4、在新哲学中,实在和物质是不同的概念:实在是具体的范畴,它所对应的对象性存在是相对独立的、有形态的、有结构的、有动变过程的“具体事物”;物质则是最高抽象的范畴,它所对应的对象性存在是从各种各样的实在中“抽取”出来的“共性内容”,只涉及极少的属性、能力(即本质本性及其实现的可能趋向、过程)。

         5、实在与样态的关系

       (1)实在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和动变整体,是自在自实自生的即“活”的、“能动”的、处于永不停息的“内外流变”之中的,因而其可能的内容、过程、表现形态以及与它者的关系都是无限丰富的(即无限多样和多变的);

       (2)实在构成要(因)素的自在分布、自然流变和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改变、内外交流交换等等必然会带来大量内容、环节和过程的被“淹没”、“吞没”、“遮蔽”、“抵消”、“消融”或被认识主体所“忽略”、“撇弃”、“割舍”、“遗忘”,而无法得以“表现”、“呈现”、“显现”,无法被人“感知”、“把握”;

       (3)实在的外在样态、形态是无限多样和多变的,其每一种“具态”和“变式”存在都对应着作为其内在基础(物质支撑)的构成要(因)素自然分布、相互联结、具体结构以及子(分)系统的相应“架构”和不断“调适”;

(4)已知的“实在”只是“觉在”、“测在”、“拟在”,即便它对应的是实在的某种真实表现,但决不是实在的全部内容、过程、样态、形态,更非实在“唯一”的、“固定”的甚或“永恒”的内容、过程、样态、形态。——实在的已知内容、过程、样态、形态至多仅仅是实在向人“表现”、“呈现”、“显现”的、特定的或有限的内容、过程、样态、形态,仅仅是实在全部(可能的)内容、过程、样态、形态的“一小部分”。

6、新哲学以“自觉地抽取”和“向内容、过程、样态、形态的无限包容和最大开放”为基础,用适当的逻辑框架和逻辑性模拟建构相结合的方式来概括式地把握实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7 22:07:36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对立的”,这样说当然正确,但是还有另一面:辩证法是形而上学的“扬弃”,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