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ku8731 发表于 2012-4-21 00:55 
都是匿名审稿?太搞笑了吧。本人周围N个经济研究的审稿人,送过来的非匿名稿好像不少,如果楼主是经济研究关 ...
https://bbs.pinggu.org/thread-975893-1-1.html
2010楼主就说自己已经从GSCASS(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为了防止楼主篡改,上图证明。
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的人完全有理由为经济研究和社科院辩解,只要以事实为依据。但根据利益相关人回避原则,这个时候站出来说一些有悖事实的话,恐怕就不妥了。
你说经济研究是匿名审稿的,但我有证据证明不匿名的审稿也存在。例子就用吴,这样读者也更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
吴在回复质疑的时候曾有一个次被逼急了说手里有审稿流程的证据(吴除了发过一次主贴,还回复过一个帖子,但这个回复现在可能应他个人要求删除了)。但他说漏了嘴,表示这些证据不仅有审稿意见还有他与审稿人的邮件沟通信息(他以审稿人隐私为理由认为没有必要公布。我支持他不公布,因为正规执行匿名审稿的期刊,完全没必要向读者公开这些信息)。正规双向匿名审稿,作者只能通过编辑部与审稿人沟通(比如,认为审稿人的意见错了,或者出现了不公正),不能与之直接通信(楼主既然是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的高才生,想必一定有与外国编辑部打过交道。你有与审稿人直接通过信么?所有的信你只能写给责任编辑或者主编。如果你因为各种原因知道了审稿人信息,私下与之沟通,被编辑部发现,你肯定清楚什么后果)。我不准备证明审稿人与作者认识(假如可以证明,那么就成了关系稿的证据),只想问楼主(你打包票,经济研究严格执行匿名审稿制度):那么你怎么解释吴可以与审稿人有直接邮件联系?
这个例子说明,经济研究有审稿制度,而且吴的文章也的的确确经过了外审程序,这没什么好怀疑。但在执行外审的过程中,作者与审稿人是否有过通信就存疑了。如果有证据表明,双方互相知道对方信息,并且有邮件往来,即使这些邮件的内容仅是学术讨论和关于论文的争辩,那也有违规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