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传导路径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从表6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我国贸易国的通货膨胀都是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其中美国是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美国的通货膨胀相比于欧盟和日本更严重,二是我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我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的增加,使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加,央行就不得不通过增发大量货币来对冲外汇储备,正如表中所示,外汇储备是货币供应量的格兰杰原因,而货币供应增长率是我国通胀的格兰杰原因,因此货币供给传导路径是畅通的。

一般而言,一国经常项目或资本项目产生顺差时,该国会为了维持汇率的基本稳定,增加外汇储备,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的就是资产的增加,中央银行可以有两种政策选择,增加相应的负债,或者减少其他资产。如果选择减少央行对ZF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债权的政策,那么产生的预期或者直接经济效果就是通货紧缩,这往往不利于该国经济的发展。若选择直接增加央行的负债,可选的方法也有两个:一个是提高准备金率,另一个是增加货币的发行。提高准备金率也常常被认为是实行紧缩的通货政策,中央ZF往往选择增加货币发行量。因此,外汇储备的增加常常能够导致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加。而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必将使国内经济产生扩张态势。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增加的基础货币投放直接增加了社会总需求,短期内供给的调整赶不上需求的扩张,再加上货币供给的增加还能降低资本市场的利率,降低的利率又能刺激投资,再在投资乘数的作用下,投资需求也会有较大增加,因此商品市场能够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商品价格上涨。

2000年以后,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较大额度的经常账户顺差。为了维持我国汇率的相对稳定,中央银行则需要经常被动的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致使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01年初的1686亿美元急剧增加到2010年的28473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央银行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这些都对形成物价上涨带来了动力,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如图2所示,2005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有的月度增长率已高至40%,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会引起货币投放量的扩张,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会发生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总供求传导路径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从表7可以看出,外国通货膨胀是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变动率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外国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我国出口;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变动率是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外国的通胀刺激我国出口从而拉动了总需求的膨胀;工业增加值增速(GDP增长)是我国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由于进出口对GDP存在一定的拉升作用,而通过这条传导机制引发国内物价上涨。实证研究结果说明,外国的物价上涨和其总需求的膨胀促使我国出口增加,引起我国国内需求增加,拉动国内物价上涨。

在全球化背景下,商品与服务产品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进行配置,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率对本国产能约束的敏感度。一国对商品和劳务的进口构成国家总供给的一部分,而出口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在国内供给量和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进出口贸易将改变该国在封闭条件下的“总供给一总需求”的平衡关系,从而使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发生改变。通常,一国可以通过出口供大于求的产品来缓解产能过剩造成的通货紧缩压力,也可以通过进口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产品来缓解产能不足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进出口贸易一直是拉动我国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融人经济全球化的最显著特征是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高,还有国内生产、消费与国际市场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外部市场吸收相对过剩的产品,因而国际市场供求条件的波动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的产能结构产生影响。
我国进出口贸易主要呈现贸易顺差大和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特点。贸易顺差大代表外需力量很大,而与外贸飞速增长并存的是内需的相对不足,使得出现“外需推动增长、内需抑制物价”的状况。在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下,“产品出口、技术进口”一直是一种趋势。而CPI统计中最为重视的是居民消费产品,国外进口产品主要是国外技术和一部分工业初级能源,对居民消费价格影响渠道不是很通畅。
四、对策与建议
从以上关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机制的分析中看出,本次国内物价上涨一定程度上是受国外输入性因素所影响,因此在推行国内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同时,要注意加强防范和遏制国外通货膨胀对我国的影响,才能产生效果。当然,本文的研究也表明,国内存在的一些经济隐患是导致国外通货膨胀输入的最重要原因。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进行综合治理。
(一)调整产业结构
本次通货膨胀,国际传导因素不可忽视。然而国内经济结构的失衡是导致本次通货膨胀发生的根本性原因。如第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内部存在结构性瓶颈、对外依存度过大,导致我国很容易受国外通货膨胀的影响[11]。因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瓶颈的发展,遏制钢铁及其下游的汽车等行业的过度投资,有利于从根源上减弱外国的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传导到国内。
(二)调节社会总供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调节社会总供求,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在财政政策方面,应大力整顿地方ZF投融资平台,控制地方ZF债务规模,防止地方ZF推动的过度投资。在货币政策方面,在继续控制货币供应总量的同时[12],着重优化信贷结构,遏制银行资金流向房地产等部门,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同时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植力度.制定扶持粮、油、肉等的生产和保证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
(三)加强进出口贸易管理和保护
在进口方面,要优化进口商品结构。为抑制通货膨胀,根据国内的供需情况,要适量适时组织粮食、棉花等国内短缺农业生产资料和其他紧缺物资的进口,并在税收和运输销售等方面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成本,降低进口成本,以减轻国外高价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冲击。扩大石油、钢铁等初级产品的进口范围,以便在有效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能够摆脱对个别国家和地区的过度依赖。同时严格限制国内供大于求的产品进口,避免因此对国内商场和生产企业造成的冲击[13]。在出口方面,应大力促进贸易产品的结构性升级,促进出口产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鉴于我国外汇储备过大、流动性过剩的实际情况,对于普通商品的出口,应取消鼓励或刺激出口的政策,适度控制对外出口规模[14]。在汇率方面,通过人民币适度升值,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同时运用外贸手段,通货行政许可和配额等,调节商品进出口总量和结构。
注释:
① 前者如厉以宁、樊纲等,后者如吴敬琏、周其仁等。
② 选择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因为由15个成员国扩大成25个成员国的欧盟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25国GDP之和占世界的1/4。2004年6月,海关总署提供的2004年前5个月贸易统计表明,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和日本分别为中国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
参考文献:
[1] 张明玉.中国对外开放、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模型检测[J].经济科学,1998,(3):23-39.
[2] 陈全功,程蹊.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路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2):51-56.
[3] 黄新飞.贸易开放度与通货膨胀——基于社会福利的分析框架[J].南方经济,2007,(2):67-77.
[4] 黄新元,舒元.基于VAR模型的FDI与中国通货膨胀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10):58-66.
[5] 许伟,陈斌开.银行信贷与中国经济波动:1993-2005[J].经济学(季刊),2009,(3):970-993.
[6] 王君斌.通货膨胀惯性、产出波动与货币政策冲击[J].世界经济,2010,(3):71-94.
[7] 陈克新.我国原材料价格上涨不能完全解决通货紧缩[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8):30-31.
[8] 刘金全,金春雨,郑挺国.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性与通货膨胀率预期的轨迹:基于状态空间区制转移模型[J].世界经济,2006,(6):3-12.
[9] 李浩,胡永刚,马知遥.国际贸易与中国的实际经济周期[J].经济研究,2007,(5):17-41.
[10]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与建模[M].第2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49-297.
[11] 陈昆亭,龚六堂.粘滞价格模型以及对中国经济的数值模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8):106-117.
[12] 李春吉,孟晓宏.中国经济波动——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10):72-82.
[13] 黄赜琳.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一个基于三部门RBC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6):27-39.
[14] 佟家栋.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通货膨胀原因的探讨[J].经济研究,1996,(1):29-3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CJY004);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L10BJL03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DUT10RW302);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DUTHS 2007303)
作者简介:丁永健(1977-),男,江苏常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鄢雯(1986-),女,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作者: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丁永健 鄢雯 来源: 《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