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614 0
2005-03-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应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社会主义是劳动者阶层在共产党带领下捍卫自己利益的主义。这种捍卫就是要争取到对劳动成 果普遍实行按劳分配的权力,以使劳动者们普遍免受剥削。 所以,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社会主义的旗帜,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 也只有对劳动成果普遍实行按劳分配才是搞社会主义。否则,要么是主观上想搞社会主义,而 实际上却偏离了社会主义轨道,要么就是在搞资本主义。 社会生产力能否得到最快发展,取决劳动者阶层这个社会主体人群的社会劳动积极性能否被充 分调动起来。 用按劳分配的办法使劳动者阶层免受剥削,就能把他们的社会劳动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 社会最快发展生产力。 所以,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真正所在,是社会主义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发展生产 力的根本原因。 显然,只有按劳分配的经济成分才是最有利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不能按劳分配的 经济成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搞社会主义,不但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而且还要把它发展成市场的主体成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以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为市场主体的经济体制。 劳动成果=必要劳动成果+剩余劳动成果 按劳分配的概念:劳动成果自劳自得。即各人的劳动成果归各人所得,自己创造的必要劳动成 果归自己所得,自己创造的剩余劳动成果也归自己所得。 由于市场会使社会通过等价交换劳动力商品的方式,自动按劳分配必要劳动成果,因而各种经 济成分统一地都是按劳分配必要劳动成果的经济成分。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在市场环境下,如果说还有哪种经济成分并未按劳分配必要劳动成果,那一定是它的所有者不 遵守商品交易秩序,在进行违规操作。 这就是说,在市场环境下需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对象就只剩下剩余劳动成果。 尽管各种经济成分都有自己的分配剩余劳动成果办法,但只有按劳分配剩余劳动成果的经济成 分,才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对剩余劳动成果不实行按劳分配,而是由私人剥削雇员剩余劳动成果的经济成分,是资本主义 经济成分。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是比较适合在商品经济社会大量发展的经济成分。 ...

    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鉴于全民共享剩余劳动成果的分配方式使用于商品经济社会,含有平均主义的变相剥削色彩, 因而对剩余劳动成果不实行按劳分配而实行全民共享的国有经济,应是共产主义性质的经济成 分。 集体经济作为国有经济的派生成分,同样是共产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这就是说,对剩余劳动成果不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把公有制经济视 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是一个严重的认识错误。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共产主义性质经济成分是适合在未来社会致力发展的经济成分,而不是适合在商品经济社会大 量发展的经济成分。 所有的国家都不应超越历史阶段地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更不能把它作为成市场的主体成分。 国有企业的资产之所以会严重地流失和浪费,除去其管理和使用的体制存在弊端外,共产主义 性质经济成分不适合在商品经济社会大量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因为在这样的社会,连私人财产有时都会被人挖空心思抢夺和侵占,公有财产遍地都是就更不 易保管。 何况从事公有资产管理的人们工作起来,通常不能象对待自己的资产那样经心,一有机会甚至 还会监守自盗。如果频频发生监守自盗,纵是公有资产堆成了金山银山,也不难掏空。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不以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为主体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那就不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只能叫作共产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体制。显然,这在概念上就是个 谬误。 那么,什么形态的经济成分才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其实,在我们身边早就存在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而且我们还几乎天天都要与它们打交道。 那些无雇工剥削的个体经济实际上都是社会主义个体企业,是符合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要 求,代表商品经济社会先进生产力的、按劳分配剩余劳动成果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自发萌芽。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是在商品经济土壤上有着巨大生存优势和顽强生命力的经济成分,是适合在 商品经济社会大量发展的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之所以适合、与比较适合在商品经济土壤上生长,是因 为它们都属于私人拥有生产资料的经济成分。它们使用的把剩余劳动成果收归私人所有,由私 人进行保管和支配的分配制度,适应与比较适应商品经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然而,我们却只看到无雇工剥削的个体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同属私有经济的一面,没有看 到它们在社会属性上表现出的根本不同,从而一直将这样两种社会性质完全不同的经济成分混 为一体。 把公与私作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经济成分的划分标准,是社会主义传统理论的致命缺陷。 它导致劳动者阶级夺取政权后未能正确把握经济发展方向。东欧的变化实质上就是这种未正确 把握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失误表现为三点。 一是认识不到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的两种存在形态,而商品经济社会 又是一个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性质的三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极为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国家的概念自然消亡之前商品经济社会不会结束,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会到来。 而以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能很快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准共产主义社会。 于是,在消除非公经济的同时,顺理把作为准共产主义经济成分的公有制经济,当作了需要致 力培育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从而造成了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概念的错定。 二是以为社会一旦铲除掉私有经济,就能铲除掉商品经济的生存土壤,商品价值规律就不再是 自己社会的经济规律,而可以不走发展商品生产的市场经济道路,并代之以共产主义社会的经 济管理办法即计划经济管理办法,去为公有制经济服务。 三是混淆了剥削与非剥削的界线,以为私人拥有生产资料的都是资本主经济成分,不但认识不 到对他人无任何剥削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反而把以个体形态萌现的社会主义经济 成分,等同私人雇工剥削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这种失误虽已被局部修正,但核心部份仍旧存留,且仍在禁锢人们的创新思路,窒息社会主义 的理论研究,误导我们的社会生活。 我们社会之所以经济落后,主要地既不是人口众多、底子过薄,更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没有 大量发展起来,而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失误使我们的经济建设违反规律地总在走弯路。 以致该大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不该大量发展的公有制经济与 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却又先后得到倾力与大力的发展。一时左,一时右,没有取道走直路。 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是私人雇工劳动的经济成分。其各单元的规模虽然大小不同,但统一地都是 规模经济。因而,把单元规模最小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称为个体经济,有失偏颇。 只有以不雇工的形式从事经营的个体,才能被叫作个体经济。 ...华岳论坛 - "http://huazhen.net" 个体经济虽然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但在市场上却只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仅发展个体经济, 并不能实现社会普遍按劳分配剩余劳动成果。 怎样才能实现社会普遍按劳分配剩余劳动成果呢?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唯有大力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规模经济,才能把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发展成市场主体, 实现社会普遍按劳分配剩余劳动成果。 在商品经济社会,按资本分配是分配剩余劳动成果的规律和形式,只有资本所有者才能参与分 配剩余劳动成果。 在这种社会,只有当一个人赖以从事社会劳动的生产资料属于他自己的时候,他才能通过按资 分配形式,收回自己创造的剩余劳动成果。 劳动者从事社会劳动时依赖的生产资料数量,通常成正比例对应他的劳力价格。 如果在一个集体劳动场所,不但人们都按合理的劳力价格收回自己的必要劳动成果,而且这里 的生产资料都为他们个人所有,并且各人在这里持有的生产资料数量,也统一地成正比例对应 其各自的劳力价格,他们就都能通过按资分配形式,收回自己创造的剩余劳动成果。 如果我们用规范的制度形式,使众多集体劳动场所采用这种办法分配利益,按劳分配剩余劳动 成果的制度就被我们社会普遍建立起来。 这就是说,唯有通过立法途径,建立起按劳力价格配置股权的社会主义股份制度,把在那些以 个体形态萌现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身上,遵循按资分配规律和按劳分配原则自动运行着的剩余 劳动成果分配机制,移植到众多集体劳动场所中来,才能实现社会普遍按劳分配剩余劳动成果。 只要对国家无需保留产权的国有企业,实行社会主义股份制改造,把它们全都改制建为由劳动 者们个人直接拥有全部产权的、既按劳分配必要劳动成果,也按劳分配剩余劳动成果的社会主 义股份企业,我们就能迅速把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发展成市场的主体成分。 社会主义股份企业实际是由若干社会主义个体企业为适应现代生产需要,而紧密联合起来实行 一体化经营的社会主义规模企业。 对国家无需保留产权的国有企业实行社会主义股份制改造,既是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的最 佳选择,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信这样作,要比大量把国有企业产权卖断给属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国内外个人,效果更好。 社会主义个体企业与社会主义股份企业统称社会主义企业。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资料制度与以土地使用权私有为基础的、允许个人无限占有生产资料的资 本主义私有制度,以及生产资料属于国家的共产主义性质的全民所有制度,均有质的区别。 社会主义企业的所有制是介于私人雇佣剥削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与共产主义性质的全民所有制 之间的一种形式,即向无剥削的目标逐渐靠拢的所有制形式。 只有用按劳分配原则指导建立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最适合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 对此,不雇工的个体劳动者从事社会劳动时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普遍高于雇佣劳动者,就是证明。 如同历史上所有先进的所有制关系,都不是自动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所有制关系一样,只有以 社会主义股份制度为桥梁,把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引入规模企业的建设之后,这种先进的所有 制关系才能越出萌芽状态,迅速壮大成为社会的主要所有制关系。

    宣称资本创造财富而不是劳动创造财富,是剥削阶级欺骗劳动者的鬼话。一切财富都是由劳动 者的劳动成果积累而成。 谁能得到劳动者创造的剩余劳动成果,谁就拥有社会财富。自己创造的剩余劳动成果自己又得 不到的人,极少有人能够跨进富裕的大门。 说富裕生活就在前面等着他们,其恶意者意在欺骗,其善意者是在做梦。

    既用等价交换商品的方式按劳分配必要劳动成果,又普遍按劳分配剩余劳动成果的社会发展方 式,就是社会主义发展方式。 社会主义是一个在自动按劳分配必要劳动成果的市场环境下,运用自己创造的剩余劳动成果归 自己所得的办法,使劳动者阶层的群众得以普遍摆脱直接或间接的剥削,不断地积累个人财富, 用自己的汗水去为自己挣来富裕的持续运动过程。 只有致力发展按劳分配剩余劳动成果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才能引导社会向着共同富裕的目 标前进。 而且,只有当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壮大成为社会的主要所有制关系的时候,我们才算建成了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建设,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 当我们又接着完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建设,那就是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 鉴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社会主义社会的以政治民主为核心的上层建筑如何建设,只 有待其经济基础的建设完成或初步完成后,才能显见轮廓。 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区别既不在意识形态,也不在经济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用于表达和维护既定分配制度,着重为既定人群利益服务的 社会组织形式。 是否普遍按劳分配剩余劳动成果,是同处市场环境下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的根本区 别。 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走了两百多年,也只搞到现在这个样子。说明资本主义发展方 式并不是最好的社会发展方式。 如果我们不走社会主义道路而改走资本主义道路,重复它们的历程,就只能永远掉在它们后面, 没有可能赶上和超过它们。 何况走资本主义道路还只会不断地扩大贫富差距,引导社会与共同富裕的目标背道而驰。 毛泽东说过,“如果右派上台,二十年后人民还会起来推翻他们”。如果我们不走社会主义道 路而改走资本主义道路,就违背多数人的意愿,难免要把国家引向动乱。 十五大和十六大连续把按劳分配确定为社会的主体分配形式,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保持本色不变, 不走资本主义道路,而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愿望和决心。 在商品经济社会这个阶级社会,就象民主从来都不是全体人的民主一样,也从来没有哪个政党 能够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都代表起来。 把中国建成普遍按劳分配剩余劳动成果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愿望,只有在代表劳动者阶层利益的 共产党的带领下才能实现。 尽管社会主义传统理论的失误,还没有从根本性上得到修正,也尽管不争论的主张仍在妨碍着 这种修正,从而障碍着我们的社会主义进程。但只要认识到位,很快就能把其修正过来。 我们已具备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基础和物质条件,伫候在社会主义社会门口。前进一步就 是那个为之期盼和奋斗已久的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是人类实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是富民强国的光明大道。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使用社会主义发展方式,才能解决好中国这个经济落后的人口 大国的发展问题。 困难是有的,前途是光明的。让我们努力克服困难向着光明大道奋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