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190 6
2012-05-15
现在每每热议的中等收入陷阱之说,是个伪命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提出和分析这个理论的人本身站在发达经济体立场上,而且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没有考虑到与之攸关的政治上的问题,不管是大国博弈还是国内两极分化,都应该划入到中等发展水平国家进一步崛起所应考虑的范畴之内。而这个陷阱往往无解的原因,是学者没有或者不想突破一系列的制度约束,包括一定程度上抑制自由主义过度发展,和采取非常规手段改变地缘关系和利益格局。从历史上看,没有那个大国的崛起不需要经历地缘政治(甚至军事力量对比)的巨大变化,在以往,动用军事手段强制改变利益分配常常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必备手段。这也是“中国威胁论”之所以出现的原因。从当代变化比较明显的国家来看,日本和韩国是现有全球体系下对抗中俄的战略需要,必须保持繁荣稳定,而且其自身的军力也在美国的严密控制之下;德国则是在欧陆一线平衡大国关系的需要,而且德国本身有着很好的发展基础;巴西和阿根廷是南美后院国家,其自身国土面积较大,但并不存在直接平衡他国力量的战略需要,而其自身发展壮大后,很可能形成新的地区霸权,所以巴阿两国只能是“受限发展”。而美国学者将巴阿困境归结为“中等收入陷阱”,自然有隐藏重要因素的目的,而其一再推崇的自由主义,在没有外部资源进补的情况下,必然拉大国内收入差距,影响稳定并限制经济进一步发展。但并不是说只有战争才能改变一些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这种窘境,现存体系的动荡或危机同样可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突破瓶颈的良机,这也是为何在08金融危机后“金砖四国”大放异彩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27 16:38:23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是个伪命题之说有啥文献和理论支撑不?我对这个挺感兴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7 16:45:33
市场经济也是一个伪命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9 09:58:31
其实照这个思路思考下去很有意思,如果说资源禀赋和调动能力是决定经济实力的最重要因素,那么冷战时期的前苏联,也有着庞大的势力版图,和大量的自身及海外资源,为什么终究还是崩溃,回落到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呢?有人会习惯的把它归结为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有人把它归结为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我觉得都有道理。但我倾向于把它归结为制度因素,也即在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采取平等化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参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后,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变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我们知道,经济就是筹集、调配和利用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社会活动,那么经济的增长必然以满足人类新出现的需求为前提。而相较集权化的制度安排,平等化的制度安排能够为此类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所以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的基本需求得到较为充分的满足后,平等化的制度安排会显示出其优势,正如在经济起步期,集权化制度所具有的优势那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9 10:08:01
那么是否崇尚自由竞争的纯市场经济就是平等化制度安排的代言人呢?我觉得也未必,就如硬币的两面一样,表面上人人平等的市场经济背后,还是隐藏着由资源禀赋不均造成的个体差异,贫富差距是这一问题的最好说明。但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平等,正如丘吉尔所说的那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令人愤怒的制度,但已知的其他制度只有比它更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9 10:15:50
既然这个被丘吉尔称为"瘸子中的将军"的资本主义制度有着类似自然的“丛林法则”,那么资源的争夺必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宏大的社会图景,人均的资源禀赋、调配和利用能力便成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好衡量,因为它反映了人的需求被满足的程度。从而,一楼的论述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