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3989 6
2012-05-16
       文以载道。如果文章失去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失去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失去对生命的敬畏与赞叹,失去对光明的呼唤和对真善美的想象,那文章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对弈者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说,但对于社会问题,旁观者未必就比当局者更加清楚问题的本质。太多文章的作者只是以旁观者的姿态来看待这个世界,这样的人必然会将改造世界的任务交给自己归纳出来的社会、历史规律,而不能反观自身,身体力行。失去历史主体性的人,注定不会有持久的激情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如果缺乏激情和意志,历史还怎么书写呢?
      
      我喜欢毛主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主席的咏史诗和以往的咏史诗的巨大差别就在于,以往的咏史诗,作者只是作为一个历史的旁观者来凭吊历史或者借古讽今,但是,从毛主席的诗中,你会感受到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主体性,字里行间充满了历史创新、开拓精神。而毛主席本人就是充满创造力、想象力和行动力的人。改变历史的,也往往都是这种人。


大学网:为什么要写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16 13:05:10
可惜!可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6 13:12:05
确实,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思考的人有多少,而是真正采取行动付诸实施的人有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8 15:21:08
只有认识世界大势,并且有能力把握这种大势 的人, 才能真正推动历史。这是成为伟人的条件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8 15:50:15
破坏力也很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9 09:21:09
对!我们不应以旁观者姿态来对待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