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新论与本体诠释学
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界近期关于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讨论中,我坚持认为中国古代虽无
“哲学〞之名,但有
“哲学〞之实,中国传统哲学即是
“天人之学
〞,亦即以
“〞为特色,以
“原善〞〔善即“爱人〞〕、“为治〞〔治即“安民〞〕为核心,主要由天论、人论和知论构成的思想体系
[①]。这样的观点主要源于张岱年先生的
?中国哲学大纲
?。按照成中英先生在
?本体诠释学洞见和分析话语
?一文中所作的区别,张先生的
?中国哲学大纲
?属于“中国哲学的理性重建
〞,即其“集中关注于用中国哲学大的框架对中国哲学的术语和观点进行理性的和分析的理解
〞。成先生所更注重者是
“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诠释学诠释
〞,亦即“不是把中国哲学作为中国哲学来研究,而是把它作为对真理、存在或实在的思想来研究
〞[②]。这后一方面确实更为重要,这也是成先生的本体诠释学的宗旨所在。而我注意到,张岱年先生的哲学思想与成先生的本体诠释学多有相通之处。在张先生于
1935—1936
年完成?中国哲学大纲
?时,他也提出了一个
“新哲学之纲领
〞,这个“新哲学〞就是要把
“唯物、理想、解析
〞综合于一;对于
“新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