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07 0
2012-05-22
欧元区不妨摸着石头过河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卢克•约翰逊

近日在维也纳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十分有洞察力的发言者指出,在许多情况下,“摸索前进”实际上是一种好策略。

他说得很对。我们的直觉会让我们为某个问题寻找非黑即白的解决方案。但这种做法不啻为纸上谈兵。真实世界十分复杂,变化莫测。是非分明的答案或许在宣之于众时听起来很动人,但实际操作起来它们很难成为最佳策略。
相反,人们必须灵活应变,伺机而动,才能取得进展。不幸的是,商学院、经济学家、管理顾问和指南类书籍无法提供关于摸索前进策略的指引,人们也因此鲜少将它作为企业或国家的智慧哲学来推广。
与之相比,企业家通常是摸索前进的专家。他们能够应对工作中巨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保持自信和对优先事项的把握。

我曾与几位极有能力的企业创始人合作,他们曾在缺乏必要资金的情况下创办企业,甚至发出收购要约。他们知道,如果他们的决定是正确的,总会找到资金。在硅谷,人们学会了“随机应变”的艺术,他们会因为最初的想法未获成功而对商业模式做彻底的改变。
这种重头再来的做法要想取得成功,十分困难,但几乎每一位企业创始人都这样做过,因为实际中很少有创意能够原封不动地取得成功。“相机而动”才是上策,一味墨守陈规于事无益。
一家自力更生的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要有不惜一切代价(当然,要在法律的界限内)向前推进的意志力。这意味着,要放弃黑白分明的世界带来的愉悦,去拥抱伴随一切新冒险的杂乱真相——不完美的产品、不付款的客户、不适合的员工、不充足的资本,等等。这样的计划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得益于许多次循序渐进的成功和大量的犯错,而不是少数几次“漂亮的”胜利。
在企业向银行告贷时,银行信贷人员往往期待企业提供详尽的商业计划。但市场、消费者和竞争对手是不会按部就班的。商业受到大量不可预测变量的影响,因此,过分在意一年期以上的预测是没什么意义的。过于依赖一套精确的电子表格,人们很可能会遭遇失望——或者更糟。
我并不是在提倡管理者应该完全依赖自己的直觉而忽视事实。恰恰相反,我的建议是,管理者应该保持灵活性,避免基于一些预先设定的愿望而产生僵化态度。专注和决心是重要的,但在数字时代,顽固可能成为一种缺陷。
各机构、监管者和官僚主义者十分厌恶摸索前进的做法。他们崇拜规则、可预测性和制度。这或许就是他们如此不擅长创新和应对变化的原因。他们偏好静止不动的环境,但人世间的事情是动态的。他们不应该迷恋程序和繁冗的管理方式,而应该学会权衡和妥协。
我注意到,许多善谋的企业家对棘手的问题不喜欢给出确定的“是”或“否”的答案。他们更喜欢说“或许”,然后拭目以待是否有更多的信息出现,或者他们的谈判地位是否改善。我们多数人都会急于了解一项交易的价格细节和准确条款,但实际上,在一定时间内容忍模糊状态,可能在长期带来更大的利润。
这种做法并非缺乏决断。相反,它显示出对于未来的现实态度:我们的预测能力比我们多数人愿意承认的低。去年,丹•加德纳(Dan Gardner)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愚言未来:如何停止忧虑并爱上不可预知的事物》(Future Babble: 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unpredictable)。针对那些声称能够做出精准预测的专家,它是一剂珍贵的“解毒药”。
对于许多欧元区的银行和国家而言,从这场危机中幸存的唯一途径,是通过渐进地重建资产负债表,来逐渐纾解它们的困境。不会有什么宏大的解决办法。相反,各国政府必须采取各种必要的手段,以期达成务实的协议。除了采纳“摸索前进”的哲学之外,它们没什么选择。
本文作者管理着私人股本公司Risk Capital Partners,并担任英国皇家艺术学会(Royal Society of Arts)主席。
译者/方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