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7-3-17 21:46:00

由于己知:甲的大米的生产率为10斤每天,葡萄酒2瓶每天,乙的大米的生产率为30斤每天,葡萄酒4瓶每天。甲与乙两人单位产量大米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米P”为: 1天/20斤;甲与乙两人单位产量葡萄酒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葡P”为: 1天/3瓶。那么,甲与乙两人单位时间内大米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F=1/P=“米 F” =1/“米P”=1/(1天/20斤)=20斤/1天;甲与乙两人单位时间内葡萄酒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F=1/P=“葡 F” =1/“葡P”=1/ (1天/3瓶)=3瓶/1天;

由于甲单独生产10斤大米的生产时间为1天,由于乙单独生产大米的生产率也为30斤/1天,但由于我们不知甲会如何支配生产两种物品的时间,但不管如何生产两种物品的时间都是一天,现在,设甲在一天内生产大米支配的时间是X (1≥X≥0) 天,那么,生产葡萄酒支配的时间就是(1-x) 天,根据公式:f=q/t—→甲米f=米q/米t (t= X)从而甲x天内生产大米的劳动生产率为:甲米f=米q/米t= (10斤/1天)×x=10 x斤/1天;根据公式:f=q/t—→甲葡f=葡q/葡t (t=1-X)从而甲(1-x)天内生产葡萄酒的劳动生产率为:甲葡f=葡q/葡t=(2瓶/每天)×(1-X)天=(2瓶-2 X)/每天

用同样方法可推出乙:由于乙单独生产大米的生产率为30斤/1天,单独生产葡萄酒的生产率也为4瓶/1天,但由于我们不知乙会如何支配生产两种物品的时间,但不管如何生产两种物品的时间都是一天,现在,设乙在一天内生产大米支配的时间是y(1≥y≥0) 天,那么,生产葡萄酒支配的时间就是(1-y) 天,根据公式:f=q/t—→乙米f=乙米q/乙米t (t= y)从而乙y天内生产大米的劳动生产率为:乙米f=乙米q/乙米t= (30斤/1天)×y=30 y斤/1天;根据公式:f=q/t—→乙葡f=乙葡q/乙葡t (t=1-y)从而乙(1-y)天内生产葡萄酒的劳动生产率为:乙葡f=乙葡q/乙葡t=(4瓶/每天)×(1-y)天=(4瓶-2 y)/每天。

如果,(甲米f+乙米f) /2=“米 F”,—→ (10 x斤/1天+30 y斤/1天)/2人=2 0斤/1天—→10 x斤/2+30 y斤/2=2 0/1

(甲葡f+乙葡f)/2=“葡 F”—→ [(2瓶-2 X)/每天(4瓶-2 y)/每天]/2=3瓶/1天—→(6瓶-2 X-2y)/ 2天=3瓶/1

按罗辑应该这样吧?但事实归事实,你认为问题出现在那里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7 22:13: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17 15:27:00的发言:

第二點我還要你用這個價去確定甲與乙到底生產了多少酒,多少米。這裡最多有四個數字:甲產米a斤,酒b瓶,乙產米c斤,酒d瓶。

這個社会價值尺度本身并不能確定甲與乙到底生產了多少酒,多少米。而反倒应该是甲與乙在多少时间内到底生產了多少酒,多少米从而来確定它,但从社会角度而言甲與乙的生產将会受這個社会價值尺度像无形的手一样产生调节作用,但并不是唯一的,因为需求因素也很重要。不过我这里有一篇可供参考:《[原创]一个人的经济学 》若能用系统的观点照样可推出社会原理,我认为个人时间分配、资源价值选择的经济学其实与整个社会时间分配、资源价值选择的经济学形式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内容的差异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7 22:27:00

我终于想通了,原来我把社会劳动时间成本率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成本率的概念混淆了,有看出问题的老师可参与进来讨论,在下感激不尽,我喜欢大家能提问并与我一起发现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8 19:00:1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8 23:12:00

两组公式的澄清:

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设(F°)=[社会总劳动生产率(f1f2······+fn)n(人数)q1t1q2t2······+qntn]/n(人数)。而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FQ/T=社会总产量(q1q2······+qn)/社会总劳动时间耗费(t1t2+·····tn)这两者是不同的,我之前一直混淆了。

显然,

这组公式:“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成本率设(F°)=[(f1f2······+fn)n(人数)”好像更有用。

以上面例子为例:甲的大米的生产率为10斤每天,葡萄酒2瓶每天,乙的大米的生产率为30斤每天,葡萄酒4瓶每天。

求:①甲乙两人1天生产大米的总产量为多少?②甲乙两人1天生产葡萄酒的总产量为多少?③甲產米多少斤?④酒多少瓶?⑤乙產米多少斤?⑥酒多少瓶?

解①:己知:大米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20斤/1天,甲与乙两人的劳动时间都是1天,那么,

代入公式: 大米的社会总劳动生产率=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设(F°)×2个人×1天=2个人每天共生产40

解②:己知:葡萄酒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3瓶/1天,甲与乙两人的劳动时间都是1天,那么,

代入公式:葡萄酒的社会总劳动生产率=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设(F°)×2个人×1天=2个人每天共生产6瓶;

解③:己知:大米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20斤/1天,乙的大米的生产率为30斤每天。

那么,

代入公式: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设(F°)=[社会总劳动生产率(f1f2······+fn)n(个人)q1t1q2t2······+qntn]/n(人数)=米F°=(甲米q/甲米t+乙米q/乙米t)/2个人—→甲米q=(米F°×2个人-乙米q/乙米t)×甲米t=(20斤/1天×2个人-30斤/1天)×1天=10斤

解④:己知:大米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20斤/1天,甲的大米的生产率为10斤每天。

那么,

代入公式: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设(F°)=[社会总劳动生产率(f1f2······+fn)n(个人)q1t1q2t2······+qntn]/n(人数)=米F°=(甲米q/甲米t+乙米q/乙米t)/2个人—→乙米q=(米F°×2个人-甲米q/甲米t)×乙米t=(20斤/1天×2个人-10斤/1天)×1天=30斤;

解⑤:己知:葡萄酒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3瓶/1天,甲的葡萄酒的生产率为2瓶每天。

那么,

代入公式: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设(F°)=[社会总劳动生产率(f1f2······+fn)n(个人)q1t1q2t2······+qntn]/n(人数)=葡F°=(甲葡q/甲葡t+乙葡q/乙葡t)/2个人—→乙葡q=(葡F°×2个人-甲葡q/甲葡t)×乙葡t=(3瓶/1天×2个人-2瓶/1天)×1天=4瓶;

解⑥:己知:葡萄酒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3瓶/1天,乙的葡萄酒的生产率为4瓶每天。

那么,

代入公式: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设(F°)=[社会总劳动生产率(f1f2······+fn)n(个人)q1t1q2t2······+qntn]/n(人数)=葡F°=(甲葡q/甲葡t+乙葡q/乙葡t)/2个人—→甲葡q=(葡F°×2个人-乙葡q/甲葡t)×甲葡t=(3瓶/1天×2个人-4瓶/1天)×1天=2瓶;

不知,stevenbear老兄还是否满意,当然,在下也有公式应用的失误,但现在总算理清了,不过我那些之前的公式照样可以存在。还有谁不明白的?尽量道来!讨论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9 04:29:00

乱说啊:

假设世界上只有甲和乙两个人,假设甲的大米的生产率为10斤每天,葡萄酒2瓶每天,乙的大米的生产率为30斤每天,葡萄酒4瓶每天。

则我认为,根据比较优势,这个双人社会将进行社会分工,由甲专门生产葡萄酒,乙专门生产大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就不成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9 20:23:00
以下是引用shinbade在2007-3-19 4:29:00的发言:

乱说啊:

假设世界上只有甲和乙两个人,假设甲的大米的生产率为10斤每天,葡萄酒2瓶每天,乙的大米的生产率为30斤每天,葡萄酒4瓶每天。

则我认为,根据比较优势,这个双人社会将进行社会分工,由甲专门生产葡萄酒,乙专门生产大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就不成问题了。

你知道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乙的大米的生产率为30斤每天,葡萄酒4瓶每天,显然比甲高得多,乙为什么要专门生产大米,而不是葡萄酒?社会进行分工的原因又是什么?对我的公式出现的微小误差你又能理解多少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9 20:23:4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9 21:56:00

楼主辛苦了。尽管你说的禁不起推敲。

35楼说得很好啊。

那个S兄也问得很好啊,你要给人家个答案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9 22:07:00

本题:

1、如交易时间达到一定的程度,则交换不会发生。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也一样)无法计算,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会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3、如不考虑甲乙对米和酒生产过程的喜恶,同时交易时间忽略不计。则有:

对甲来说,当交换比例 米:酒大于10比2时,甲会生产酒,并用酒换大米,反之会生产米,并用米换酒。

同样对乙来说,当交换比例 米:酒大于30比4时,乙会生产酒,并用酒换大米,反之会生产米,并用米换酒。

很显然,交换比例 米:酒不能小于10:2,也不能大于30:4

因此,交换比例应介于10:2与30:4之间。此时对甲乙均有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9 22:10:4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9 22:14:00
另外,理论上,交换过程是不可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0 18:33: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7-3-19 21:56:00的发言:

楼主辛苦了。尽管你说的禁不起推敲。

35楼说得很好啊。

那个S兄也问得很好啊,你要给人家个答案啊。

呵呵pengleigz兄,等你回应好久了,不知你说的禁不起推敲出在何处,原先的公式:FQ/T,如果社会总劳动时间耗费“T=t1+t2······+tn”中的“t1、t2······tn”符合“t1=t2=······tn”请问你错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0 19:23: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7-3-19 22:07:00的发言:

本题:

1、如交易时间达到一定的程度,则交换不会发生。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也一样)无法计算,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会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3、如不考虑甲乙对米和酒生产过程的喜恶,同时交易时间忽略不计。则有:

对甲来说,当交换比例 米:酒大于10比2时,甲会生产酒,并用酒换大米,反之会生产米,并用米换酒。

同样对乙来说,当交换比例 米:酒大于30比4时,乙会生产酒,并用酒换大米,反之会生产米,并用米换酒。

很显然,交换比例 米:酒不能小于10:2,也不能大于30:4

因此,交换比例应介于10:2与30:4之间。此时对甲乙均有利。



我承认如果不考虑你添加进去的条件,从个人具体生产率的角度而言,由于甲用同样的时间耗费生产10斤米或2瓶酒,也就是说,10斤米或2瓶酒对甲而言时间耗费成本同等,如果用自己同样时间生产的2瓶酒能交换到越过自己同样时间生产的10斤米,他当然愿意交换而不愿意自己生产,反之,如果用自己同样时间生产的10斤米能交换到越过自己同样时间生产的2瓶酒,他当然愿意交换而不愿意自己生产。当我们从乙的立场出发,也然。我在之前的贴子中己作了类似的论述。

但问题是,我们除了从个人的角度观察之外,同时也须站在整体的角度观察一下,有时个人的决策最化并非整体的最化,微观经济学正因为是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产生宏观经济学的,你再想想吧。我现在正想解决的正是这个:如何使局部与整体同优化的问题,并公式化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0 19:35: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7-3-19 21:56:00的发言:

楼主辛苦了。尽管你说的禁不起推敲。

35楼说得很好啊。

那个S兄也问得很好啊,你要给人家个答案啊。

那个S兄并无问出什么大问题啊,下面就是我给他的答案。

而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FQ/T=社会总产量(q1q2······+qn)/社会总劳动时间耗费(t1t2+·····tn)符合:t1=t2=·····tn时,F=Q/T公式照样通行,不信你试试,达得祝贺的是我又发现了:“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成本率设(F°)=[(f1f2······+fn)n(人数)”这组公式,好像更有用,好像不用“符合:t1=t2=·····tn”这个条件时

以上面例子为例:甲的大米的生产率为10斤每天,葡萄酒2瓶每天,乙的大米的生产率为30斤每天,葡萄酒4瓶每天。

求:①甲乙两人1天生产大米的总产量为多少?②甲乙两人1天生产葡萄酒的总产量为多少?③甲產米多少斤?④酒多少瓶?⑤乙產米多少斤?⑥酒多少瓶?

解①:己知:大米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20斤/1天,甲与乙两人的劳动时间都是1天,那么,

代入公式: 大米的社会总劳动生产率=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设(F°)×2个人×1天=2个人每天共生产40

解②:己知:葡萄酒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3瓶/1天,甲与乙两人的劳动时间都是1天,那么,

代入公式:葡萄酒的社会总劳动生产率=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设(F°)×2个人×1天=2个人每天共生产6瓶;

解③:己知:大米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20斤/1天,乙的大米的生产率为30斤每天。

那么,

代入公式: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设(F°)=[社会总劳动生产率(f1f2······+fn)n(个人)q1t1q2t2······+qntn]/n(人数)=米F°=(甲米q/甲米t+乙米q/乙米t)/2个人—→甲米q=(米F°×2个人-乙米q/乙米t)×甲米t=(20斤/1天×2个人-30斤/1天)×1天=10斤

解④:己知:大米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20斤/1天,甲的大米的生产率为10斤每天。

那么,

代入公式: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设(F°)=[社会总劳动生产率(f1f2······+fn)n(个人)q1t1q2t2······+qntn]/n(人数)=米F°=(甲米q/甲米t+乙米q/乙米t)/2个人—→乙米q=(米F°×2个人-甲米q/甲米t)×乙米t=(20斤/1天×2个人-10斤/1天)×1天=30斤;

解⑤:己知:葡萄酒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3瓶/1天,甲的葡萄酒的生产率为2瓶每天。

那么,

代入公式: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设(F°)=[社会总劳动生产率(f1f2······+fn)n(个人)q1t1q2t2······+qntn]/n(人数)=葡F°=(甲葡q/甲葡t+乙葡q/乙葡t)/2个人—→乙葡q=(葡F°×2个人-甲葡q/甲葡t)×乙葡t=(3瓶/1天×2个人-2瓶/1天)×1天=4瓶;

解⑥:己知:葡萄酒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3瓶/1天,乙的葡萄酒的生产率为4瓶每天。

那么,

代入公式: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设(F°)=[社会总劳动生产率(f1f2······+fn)n(个人)q1t1q2t2······+qntn]/n(人数)=葡F°=(甲葡q/甲葡t+乙葡q/乙葡t)/2个人—→甲葡q=(葡F°×2个人-乙葡q/甲葡t)×甲葡t=(3瓶/1天×2个人-4瓶/1天)×1天=2瓶;

不知,大家还是否满意,当然,在下也有公式应用的失误,但现在总算理清了,不过我那些之前的公式照样可以存在。还有谁不明白的?尽量道来!讨论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0 19:42: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7-3-19 22:14:00的发言:
另外,理论上,交换过程是不可逆的。

你所说的:“交换过程是不可逆的”就你举的例子来说肯定如此,但问题是如果不考虑你上面添加进去的条件,在你的例子中不止两个人而是针对一个众多人的社会,又不一定了,在网上我回答过你,你找找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0 20:15:00

42楼:

从数学上来讲,你的计算没有问题。

但你并没有解决S兄的问题,不知是不是你没有理解。

你计算出的结果完全没有用,已知条件已经告诉我们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0 22:33: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7-3-20 20:15:00的发言:

42楼:

从数学上来讲,你的计算没有问题。

但你并没有解决S兄的问题,不知是不是你没有理解。

你计算出的结果完全没有用,已知条件已经告诉我们了。

怎么你也不明白?那位老兄不就是问P能否计算出我上面的结果吗?在你举的这个例子中P的倒数等价或就是F,不信给你分折:

公式:

而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FQ/T=社会总产量(q1q2······qn)/社会总劳动时间耗费(t1t2·····tn)符合:t1=t2=·····tn时,FQ/T公式照样通行,以你的例子为例:FQ/T(10斤+30)(1天+1)40斤/2天=20/1天,—→社会必要劳动成本率P=1天/20斤;

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设(F°)=[该社会集合的生产率——暂且这样说吧!(f1f2······fn)n(人数)(10斤/1天+30斤/1)2(这里只有甲乙两个人)(40斤/1)220斤/1天;—→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成本率1/F°=1天/20斤;在这里: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成本率设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本率设F不是一样吗?当然你也可以另举一个例子计算一下,在上面31楼中我早已提示那位老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1 17:12:00
为什么在:“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FQ/T=社会总产量(q1q2······+qn)/社会总劳动时间耗费(t1t2+·····tn)”中必须符合:t1=t2=·····tn呢,并非我强加进去,而是有其深刻意义的,因为t1、t2、t3·····tn等等是这n个人的具体个别劳动时间,只有在同一时间即符合:t1=t2=·····tn时与空间内的具体个别劳动生产率才有可比性与联系性,否则,你拿张三89年的生产率与李四07年的生产率比较并研究他们会否交换的问题只能是牛头对不上马面!因此,比较与交换都必须是同一时空间系统内的比较或交换,离开这个条件将没有可谈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1 20:09:00

我们是没办法一起探讨了。

祝你好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1 23:34: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7-3-21 20:09:00的发言:

我们是没办法一起探讨了。

祝你好运!

pengleigz兄怎么如此说呢?我们还可以一起探讨呀!这只是刚刚开始啊!如果在下的论述是符合罗辑的话,但它们也是否符合事实呢?我认为如只是从生产的角度探索经济系统的法则绝对是不够的,马克思好像把所有社会关系都归之为生产关系、把物品产量等同于物品使用价值并且没有进一步深入探索人自身的需求与效用问题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理论的缺陷所在,我虽然没有真正去阅读《资本论》但从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中我们很难寻到关于人自身的需求与效用论述的片言只论语可以感觉到,从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论述的内容中,我认为我们可以从社会经济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来了解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尽管我也不敢肯定马克思的理论及其本人是否有这种论述或理解我不得而知,或许那些马克思理论专家比我更明白,但有一点,达得肯定:那就是马克思过于强调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而忽略了生产关系的谐调更能决定生产力,我的观点是它们之间无所谓谁决定谁,而是互动的,不好意思又说了这么多自以为是的东西。下次再聊吧!

希望多交流、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5 15:21:00

怎么没人与我讨论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5 15:22:1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 20:55:00
不要人家刚刚创新就该人家头上泼冷水,创新需要允许犯错误。提建议就行了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3 17:20:00
[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3 20:57:00

把人都看糊涂了,唉,自己功底太差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