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252 0
2025-04-22

2000-2023年中国地级市人口集聚度与城市多中心结构演化面板数据集



在快速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地级市的人口集聚格局与多中心空间结构演化成为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公共资源配置与产业布局效率的重要切入点。多中心结构反映了城市功能节点的多样化与扩散趋势,而人口集聚度则揭示了人口在城市区域内部的分布集中程度。这两个指标不仅体现了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的演进特征,也为分析城市活力、交通效率和区域协同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数据集整理了2000—2023年全国各地级市的“多中心程度”与“人口集聚度”等关键指标,具有面板化结构,适用于空间经济学、城市规划、区域政策评估等多类研究情境。数据基于权威学术研究测算方法处理而来,具备较强的可解释性和可拓展性。



一、数据说明
  • 数据名称:2000-2023年中国地级市人口集聚度与城市多中心结构演化面板数据集

  • 数据时间范围2000年至2023年

  • 数据覆盖范围:全国所有地级市(包含直辖市、地级行政单位)

  • 数据格式:Excel+Stata(dta)面板数据,含PDF参考文献和变化趋势图

  • 数据来源:基于学术研究方法整理,原始数据来自统计年鉴、城市边界遥感影像处理、人口网格数据及研究者二次测算结果

  • 样本规模:含300余个地级行政单位,涵盖24年共7000+数据记录





二、核心指标字段
[td]

变量名称

含义描述

省名称

所属省份名称

省代码

国家统计局统一编码

地级市名称

地级单位名称

市代码

地级市国家统计编码

年份

数据年份(2000-2023)

多中心程度

描述城市内部多功能节点的空间分布情况

中心个数

识别出的功能性子中心数量

人口集聚度

市域人口在主要城市区域中的集中程度(指数化指标)




三、测算方法说明
  • 多中心程度

    借助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和城市功能设施分布,通过空间聚类与核密度分析方法(如Gaussian Kernel)对城市中潜在的“次中心”进行识别,依据其数量和空间分布密度测算“多中心指数”。

  • 人口集聚度

    基于分辨率为1公里的网格化人口数据,结合市域范围内各网格人口总量与集中区域的分布比例,采用人口重心偏移、Gini系数与Herfindahl聚集系数进行复合测算。

  • 数据标准化与一致性处理

    考虑不同年份行政区划变更影响,数据经GIS映射处理保证市级单位时序一致;对空缺年份数据进行了趋势插补与边界调整。





四、参考文献

[1] 袁超君, 乔艺波.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和路径 —— 基于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24, 40(1): 1–10.

[2] 乔艺波, 罗震东. 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中国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J]. 城市规划, 2024(12): 72–84.

[3] 周一星, 陈雯.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与职住平衡研究进展[J]. 城市问题, 2022(03): 34–42.



六、数据概览截图
WechatIMG2385.jpg

WechatIMG2386.jpg

WechatIMG2387.jpg
WechatIMG2388.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