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007-3-10 21:07:00
本质原因是中国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结构也不合理,而且资本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又不相符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0 21:54:00

我也郁闷啊!学经济的更不知去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0 22:16:00

个人觉得在大学里如果不是自己真的很刻苦学习,课堂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很多东西都是课外或者自己实践学到的。真希望大学体制能改变一下,不要让我们这帮拼了命考上大学的人把最好的时光都浪费在大学生活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0 22:35:00
吴敬琏说过很多屁话,但是他的那句话说得不错“大学生就业问题本质不是就业问题,而是中国的教育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0 22:48:00
以后研究生也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0 23:42:00

哎呀,怎么说呢,我现在还大学在读呢,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有很多的。可以来大学调查一下,看看学生们都在干什么,老师们在干什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还是好好学习的好(我没好好学),就算学的东西像一些人说的似的-过时没用信息不对称等等吧,仔细想想,其实都是一样的,就看你怎么学了!

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6 16:29:00

都是扩招若的祸!!!市场经济未成熟,处于低级阶段,这几年上大学的人遭殃,钱被学校骗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7 10:36:00
如果西部或小城镇的待遇、环境、基础设施等和东部一样,还愁工作难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7 11:09:00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有时有点误人子弟,但是我不得不告诫在校学生:

1大学四年很快度过,你应该有所收获,有些是人生经验,有些是你以后谋生的技能,有些是你为人处世的技巧,你在步入社会之前,你了解自己吗?不要到了就业的时候才开始思考。

2你找工作前后,你是否应该想想,用人单位需要什么,你有多少?

3你找工作前后,你是否应该想想,你和其他求职的相比,用人单位为什么选择你或放弃你?

4在大学四年里,你可以发发牢骚,泄泻怨气,但是,时光已去不复返,最终受累的是你自己,你可以评论社会不公,教师误人子弟等等等等,但是,你也应该好好想想,如果毕业后你找不到工作,你埋怨就有作用吗?有哪些人会为你负责?最终只有你自己,还有你的父母。因此,你读书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你自己和你的父母,社会不公、教师误人子弟和你是否努力没有任何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7 16:32:00

赞同楼上所见,完全理性出发,等到出去有一定物质基础再讨论政治吧,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更加响亮和有号召力.

识时务者为俊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7 16:33:0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7 22:07:00

大学生毕业难是个综合的因素,既有我们的教育方式、效果与实际脱钩的问题,也有大学生个人对工作的看法和预期的问题,都把眼睛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想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特大型企业等好单位,都不想去西部、不想到小的民营企业中去,就业的心态还是有问题的,再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是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严重不组,使得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5 11:35:00
选择的地区和城市不一样,选择的行业和工作不一样,选择的城镇和农村不一样。我们中国的父母培养孩子上大学,无论是城市父母还是农村父母,目的就是为了在较好的城市找到一个好工作。有一位德国的社会实践者曾经到青岛平度投资建设,当他看到大学生毕业后都留到城市里不回自己的家乡时,他失望的说:我失败了。他的愿望是想让这些大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把家乡建设的更好。是呀,在农村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什么新兴行业几乎是空白,更别说是什么现代的城镇化农村。但是,包括我在内的中国人何尝不是都往城里挤呢?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发达城市,谁要愿意去落后的角落。大学生就业现状改观,不但需要观念的改变,更需要国家的政策和政府注意力的转移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4 17:25:00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国家的盲目扩招,全哦非常统一梁小明教授的观点,就是大学教育在我们国家是属于高档品消费。中国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培养这么多的大学生,这样就造成了目前大学生素质远不如以前的现象。和中国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普通技术教育,而这以块目前在中国是十分缺乏的。而且就目前存在的职业技术教育来看,根本也谈不上什么技术教育,还是质量更为低下的普通大学教育。实在是让人担心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5 09:06:00
我认为大学生不好找工作的原因既与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有关,也是由于人才培养体系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需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5 09:39:00

现在在大学生完全缺少动手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6 19:59:00
我觉得一个国家不可能也不应该需要很多的通才。真正的大学如王国维先生所说不应该是培养技工的工厂。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从事理论的研究,或者说从事思想上的工作。从事这样工作的人只能是少部分,而更多的人应当从事的是某项技能工作。也就是说我们的大学应当办几所综合性的研究性大学,而大部分应当办成职业技术学校。这也是从实际出发考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8 15:25:00
有技术的觉得自己就前几年比别的人起点要高,但一直也就那么高的工资了,没什么发展前景。而学经济学这种理论性强的,刚出去什么事都不会,以至于很多人都去考研。而女生更悲惨了,学技术的有歧视,不愿意要你。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0 19:04:00

我觉得中国应该借鉴德国的教育体系,以职业教育为主,大学教育为辅.现在中国的具体情况并不是大学生过剩,而是企业招不到自己需要的 人才,大学生找不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如果实行职业教育为主的话,大部分毕业生i在毕业前就有了职业方向,那么学习也就不会茫然没有方向,学习时也就会更踏实,更实际,毕业后学以致用的可能性也更大,这对国家的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大有好处;对企业而言,在招聘时也可以节省很多资源,而且招到的都是实用性人才,不像现在的大学生眼高手低.现在的大学生有点不伦不类,实际工作干不了,要求却很高,心态根本就没有摆正,不过这一切都是中国教育体系造成的恶果,广大大学生也是受害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0 21:51:00

竞争激烈呀,而且部分大学生眼界过高,不务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7 09:39:00

在找工作之间,认真的问问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因为你当下选择的一份工作,就是你未来几年的生活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17:43:00

1、如果医保、社保和生活条件、以及开明程度都一样了,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西部和农村的

2、大学办经济管理、贸易、会计等大路货专业成本极底,只要几个老师和粉笔就可以了,学费是一样的高,学校赚大了,如果办技术、工科类专业,不仅招生困难,而且要投入实验设备,学校亏得很

3、老师的素质不断下降,虽然现在大学动辄招聘博士做老师,但客观的说,以前的大学教师还是蛮神圣的,至少爱教育,现在就不好说了

扩招后的博士,个人感觉还不如以前留校的本科生更具备教学素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4 09:45:00
现在中国的具体情况并不是大学生过剩,而是企业招不到自己需要的 人才,大学生找不到自己的职业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4 21:46:00

学习苏联的,西方的都不行,西方出了那么多诺贝尔奖,那他们是怎么培养起来的???我想陪样出诺贝尔奖的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那就是教育部的事了,当然需要集思广益.

 不能在扩招了!!!!!!!在扩招就招的不是人才,只能破坏大学的环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