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是我国最重要的人才制度之一,当一些高分省份的考生面临考分比北京等重点线还高却无缘进入大学时,人们将对这个制度的公平性产生某种程度的怀疑,并采取一些对策,这表现为制度博弈。
“高考移民”由不平等的录取政策产生。表面上,全国统一高考,统一阅卷,统一录取,都以高考成绩为标准。问题出在录取分数线的规定上。高考录取分数线是以省份划分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向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倾斜,而且还要照顾边远落后地区的考生。这造成省份与生分之间能否考取大学以及能否考取重点大学,竟存在达上百分的巨大差距。2005年山东省一批本科线比北京高出140分!!高考总分才750分,高了接近1/5!
由此可见,现行的政策,对北京学生和非北京学生采用了双重标准。2003年北京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52%,而按照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到2012年方能达到15%。
既然高考移民的根源来自高考录取分数的不公平,那么,作为国家的公民就有权质疑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对不同地区规定不同的分数线,是一种典型的计划体制方法,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已经打破了教育领域原有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人们要求享有一种水平更高、更公平的教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更公平、更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
在经济发达地区,考分不够邮箱上好学校的考生,应该yoga金钱去取得受教育的机会,而不是改变国家的高考录取政策。改变高考录取政策,照顾这些低分考生,就会侵害全国绝大多数考生的权利。至于国家拿出少量的录取指标适当照顾边远地区和落后地区的考生,则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有一个限度。95%以上的资源应该是以公平的方式分配给绝大多数的考生。
郑友林:《身边的经济学》——纪念逝去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