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w_0551 发表于 2012-6-18 14:46 
看章教授的论文很多是关于时变弹性的,我方面我也了解一点,想请教下章教授是怎么想到生产函数的时变的呢? ...
卡尔多(Kaldor,1961)用六个“典型事实”(stylized facts) 归纳了20世纪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特征:(1)劳动生产率稳速增长;(2)劳均资本稳速增长;(3)资本回报率(或者实际利率)稳定;(4)资本产出比也稳定;(5)国民收入中资本份额和劳动力份额保持稳定;(6)不同国家劳动生产率和总产出增长率存在差异。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成功地刻画了经济增长模型中生产要素分配份额时间稳定性特征,吻合稳态平衡的“卡尔多事实”;此外由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具有结构简单、经济意义明显且容易估计的优点,因而受到广泛应用。
发达市场化国家已经经历了经济社会转型期,市场竞争相对完全,劳动力流动较为方便,经济结构趋于合理稳定,因而生产要素分配份额也相对较为稳定。但是,“卡尔多事实”并不总是成立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国际化、市场化不断增强,经济结构不断变化,随着生产要素的流动限制减少和价格放开,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与价格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不同时期的生产要素分配份额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章上峰、许冰,2010)。以转型时期的中国为例,劳动收入份额是时变的:根据省际收入法GDP核算数据,在1978-1995年期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基本保持不变,但在1995-2008年期间,共降低了11.94个百分点;其中,1995-2003年间下降了5.29个百分点,2003到2004年则骤降了4.60个百分点,2004年到2008年又进一步又下降了2.05个百分点。
Cobb-Douglas生产函数产出弹性是固定常数,可以较好地刻画发达国家市场竞争相对完全、生产要素分配份额相对较为稳定的情况,但是未能反映经济转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生产要素分配份额不断变化的事实。进一步地,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估计的产出弹性替代生产要素平均份额可能是合适的,但用于替代整个研究时期生产要素分配份额并用于逐期要素贡献率测算,所得的结论很可能是有偏甚至是有误的(章上峰、许冰,200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变弹性生产函数:理论与应用研究”,正是从时变产出弹性出发,结合现代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新发展,从理论和应用两个角度深入系统研究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时变弹性生产函数理论和应用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