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逛,忽然看见一篇关于公厕收费的贴子,引发了一点感想:
按照GDP计算方法,公厕提供了“方便”服务,收费自然是要计入GDP了。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学校机关里的厕所都是免费的?如果把这些厕所乃至全国的公共厕所都实行收费如厕,全中国13亿人上厕所都缴费,按每天在外如厕两次,一次0.5元计算,即使不算乘数效应一年下来中国的GDP不是又能增加2847亿元人民币,拉动GDP增长2个百分点,既不用做假数据遭人骂,政府财政又可实现增收,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这个问题看似很诡异,说对又好象错,说错又不大正确!
先来看看问题本身,这里有两个极端:一种极端是生活中我们谁也不给谁服务,自给自足,这样就谈不上增值了,也就没有衡量GDP的意义了.也说不上经济进步.另一种极端是我们做什么都在为别人服务,什么都要计算钱,在家做家务也要父母给钱,譬如你说的如厕也要钱,是啊,GDP是上去了,可能还要番好几倍,好象我们收入增加了不少,但是我们的生活水平有没有实质上的提高?没有.
所以我觉得用GDP衡量经济进步好象不太准确! 楼上所提的问题有些诡辩的味道!
公厕是一个公共品,涉及到公共品的提供和收费两个方面的问题。
公厕收费可能以多种方式在进行。比如说,你在学校上厕所好象不交钱,但是学校建教室和厕所的钱已经从全体学生的学费中分摊了(当然可能还有税收出的钱)。如果你上厕所还要交费,就存在双重收费问题。
或者也可以在你的学费里扣除这个部分,然后你每上一次收你一次钱。但这样做交易成本太高,对你和校方来说都没有效率。
按你说的让所有人上厕所都交费的话,更有可能的结果是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学费,减少了上学的人数。全社会也会出现效率下降的情况,最终可能不是GDP增加,而是下降了。
恐怕不能这么说,因为各个高校包括影响比较大的中学都在成立或已经成立后勤集团,学生宿舍楼道清洁、上网、洗衣、洗澡等等都划归后勤公司管理,并按提供的服务收费,如果说如厕是双重收费,那么有什么理由说其他不是双重收费?在学杂费里本就没有列明如厕收费项目,当然可以认为如厕费是可以另计的。从契约内容的约定上并不存在双重收费的依据。所谓已从学费中分摊或税收中交纳可以说只是一厢情愿的看法罢了,从法律上管理方是可以另行收取的。
不知道如何得出上一次收一次费交易成本高的结论,目前各高校都有内部使用的电子卡,显然刷卡并不麻烦,而且还可以解决就业和困难学生勤工俭学问题,并使公厕卫生管理上台阶,毕竟收钱做事天经地义嘛。退一步说,是否采用每次刷卡如厕的方式与如厕费计入gdp关系并不大。每个学期收一次物业管理费(包括入厕费)也是要计算为gdp的。公厕作为公共物品规定收费,只是通过合同行为提高它的排他性,不缴钱不能上厕所,从管理的角度也不也保护了公厕吗?
你觉得如果每个厕所都装电子卡的成本不高吗?你觉得让每个学生一年再增加1000元上厕所的费用,大家能接受吗?难道一个社会不是只有降低各种交易成本,才能取得社会进步吗?你是不是真的把学校看成强盗窝了,所以才出这个论题?学习经济学一定要心平气和,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
你说的学生宿舍楼道清洁、上网、洗衣、洗澡等等都划归后勤公司管理,并不等于他们可以使用完全一样的方式收取费用。可能你不觉得学校收取了你的建厕所费用,但是那确实是建教学楼的一个部分,这个费用总是要有出处的。可能来源于你的学费,可能来源于政府支持,还可能来源于捐赠。否则学校不可能有钱建教学楼,学生也不可能上学了。
你这就有点诛心之论了。我哪里没有心平气和,不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了呢?只是没按你的想法进行思考和分析罢了。
如果泛泛而论降低交易成本社会就能取得进步,那所有东西都不收钱成本最低了,但是可能吗?我提出来的问题充其量是说让服务社会化专业化,这难道没有可行性吗?以前扫楼道无非是老师安排学生干一下,大家轮着来,碰上负责的就扫得干净点,碰上不负责的根本就是敷衍了事。以前洗衣都是自己拿盆到浴室洗手间搓搓了事,碰上懒的或时间紧的两三个星期才解决一次,还有洗不干净的,不也效率低么。这些东西市场化了,你似乎很能接受习以为常,不提原来的费用从哪里出,其实不也还是有来源的么?怎么碰上如厕反应就这么大呢?我又什么地方说学校是强盗窝了呢?我看激动的是你吧。
再说每个厕所装电子卡的成本,本来这种电子技术问题成本只会下降,而且会越来越快,现在许多学校校园内的日杂店都有安装,几乎所有要用钱的地方都可以用电子卡结算,增加厕所一个花销能有多大?再说了,专业的后勤公司对公厕的管理不是比雇个临时工打扫打扫要有效率得多吗?学校如果要把厕所划归后勤公司管理,这个理由我看并非不充份呢。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必要探讨:GDP不过是一种计算方式,它的优点和缺点很容易找到更好的表述
REN的逻辑感很强而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偶尔容易冲动,有点像我
可谈则谈,动感情或套帽子的确不好,首先不利于自己成熟
hupichi评判我的时候也用过“诛心之论”[em07]
怎么样,味道不好吧?两位笑一笑哟
其实开这个题的本意是想大家讨论一下真实世界的公共物品定价问题,没想到讨论成这个样子了。特别是还出现了一些低级的概念错误,聊起来怪没劲的。
实际上,公厕收不收费都有计入GDP。对于不收费的公厕,其开支必然需要财政支付,而财政的支付来源于税收,因此已经被另一种方式收费了。
看不出你甚有心得:)
哪方面的心得?我在这里倒很少主动试图引起讨论。我做楼主多半为了赚分
“公共物品“之所以为“公共物品“就是因为界定排他性产权的交易成本过高,从而以“价格”来配置资源是不经济无效率的。
这里我不太同意交易成本过高的观点。卫生间是不是公共物品还值得商榷。卫生间这种产品完全可以由私人提供,但是不得限制收费,比如价格定在1元一次,也许价格很高了,但是在紧迫的时候大家还是会去。这里不存在无法收费的问题。因为在目前的中国,劳动力的成本很低。
1、真实世界中收费的厕所很多。国外的许多卫生间收费,而且价格很高,条件也很好。(看报纸杂志说得,没有实际调查)
2、在一些公共地方,比如学校中可以考虑这么做,如果让清洁工去收费,收费可以订的很高。比如1元一次,然后清洁工和学校分成。这样学校不用承担什么成本,免费获得利润。清洁工的福利也得到改善。也许你说1元一次价格高,如果学校的所有卫生间都是这样收费,我想1元一次大家也会接受吧。
卫生间这种产品也是很特殊的,大家的保留价格其实是很高的,大家总不能总是忍耐吧。
3、但是这样作可能会使得消费者承担很大的福利损失。还有一些副作用。
很好的现象和问题嘛。我同意wintertide 的观点,公厕并非公用品,排它性成本也很低的吧,一人看守,就能收费了。我们这里,现在街上多了许多个移动公厕,往往由一位外地民工把守,让他收费,一元一次,至于怎么样给他工资,我还得去调查一下,是分成工资还是固定工资(这到是个上好的问题),但是存在的,说明,人家民工认为这种把守是值提的,提供移动公厕也认为是值得的。公厕虽然有个“公”字,但产权和使用都事实上是私有的嘛。
GDP问题,我这样看:它其实有许多东西是没衡量进去的,而且一定要是用市场交易的东西,也不完全,另外DGP高,也不一定是咱生活水平高,比如,政府修马路,一会开,一会填,DGP是上去了,但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下降的(这样修马路给居民带来许多不便)。费雪早就说过,收入包括有形的无形的,无形的收入往往难在市场成交,但对我们很珍贵,比如,张五常用愿意付出很多(比如,你愿意为你的情人去死,比如,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但又不用付出的角度,说明了亲情的珍贵,我认为很有道理。
我没有就“厕所”的一般经济性质发表任何评论啊?我是就楼主关于公共物品和gdp只见的关系发表评论。呵呵。
厕所是“公共物品”抑或“私人物品”,需要看具体的交易成本情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所有的厕所都是由收费的方式来提供更有效率。
在意大利的米兰....公厕的价格是1欧元
你觉得把这样的服务也记入GDP有意义吗?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b29i15036p2.html
怎么没有意义呢?你妻子为你做一顿饭,与你请家政人员为你做一顿饭是一样的吧,但这样的计算方法就是一个算另一个不算
所以GDP是一个不完美的统计数字(但也想不出另一个更好的)
用GNP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