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2-7-14 21:45:26
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只是呼声小,希望大家都来提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22:03:17
xinchuzu 发表于 2012-7-14 10:56
你太不诚实,分明是忽悠,妄图蒙混过关,你不懂得尊重事实,我很生气。
很多教师是在职读博士的,凭借副 ...
恩,不错,你比我看得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22:04:3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22:14:54
一个吃得快要撑死的人,用饿死别人来从精神上反抗喂饭给他吃的制度~
什么狗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22:22:35
有多少博士卡在小论文上毕业不了,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22:25:39
**的教育体制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22:30:50
霸王条款,正因为绝大多数的人低头了,所以觉得好像是理所当然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22:41:4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22:52:52
wocaishiliuking 发表于 2012-7-13 07:49
学位与小论文挂钩,实质上也是大学的“霸王”条款”,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要求制度制定者们每年必须完成发 ...
同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22:53:40
同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22:53:50
博士就是徒有虚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23:45:44
合情合理,事与愿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5 02:15:32
   乍一看标题《南开大学一长江学者所带10多名博士均未正常获得学位 》,以为南开出什么丑了或者有损“长江学者”头衔之类的,仔细一看却为南开有这样的博士生导师而敬佩,为长江学者中有这样的学者而称道,同时也不禁感概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尤其是博士教育的无奈。
    中国的博士一般三年毕业,三年能学到什么?想想我们是怎么考上博士的?是为什么而读博的?读博的有这么几类人:工作后需要读博的(以高校老师为主)、应届硕士毕业找不到工作的、真正喜爱学术研究的,前两种占了多数,真正想要致力于学术研究的极少。(而美国的博士教育体系在入学阶段就会淘汰那些绝大多数不为学术而来的学生)这也就决定了你来读博士的目的是什么,记得博士第一年外教问及同学们你来读博士的目的时,同学们都不语,最后老师说为“了挣更多的钱、为了买得起房子、为了嫁个好老公、为了找份更好的工作“,同学们默许。博士第一年要上“三高”再加上乱七八糟7、8门课,第二年第一个学期还有上专业方向课或者讨论课,第二学期就定题目写开题报告,最后一年要把论文写出来,期间还要求发表两篇核心,时间非常紧张。不可否认有提早做准备,从一入学就开始进入研究,进而论文产量很高的,但是对于多数“半路杀出来的”头两年学工具已经很吃力,哪里能写出论文来,能写出来的也是正如朱晓晴教授讲的“都是短平快、啃软骨头的”。可是我们博士培养的尊旨是什么?研究型、创新型、能指导实践的人才啊。再看看我们的学术期刊,堆满了数理模型,比的是谁的模型更复杂,谁的公式更让人看不懂,这就代表了研究水平?这就是我们评价博士的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张卫东显然看到了博士培养的问题,南开的校长肯定也深知这些问题,全国的高校领导博导都看到了这些问题,但为什么无能为力?制度问题。
1、把博士招生的权力给老师,导师决定谁有资格参加考试
2、学校负责组织基本技能的考试,比如微观、宏观、英语
3、博士期间实行导师负责制,对于学生的培养学校一概不加干涉
4、在校期间,学校学院只负责开设各种必要的课程(导师或者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的),供学生选择。
5、毕业论文由学校统一送外审盲审,让盲审结果与导师荣誉挂钩。(绝对的盲审,让博导没有操作的空间)
    由于有5的约束,博导在1环节就重视挑选学生的质量,导师自己定条件决定什么人有自己报考,以避免一些没有基础、只想混文凭的人进入。第2条学校可以替导师筛选学生的基本学术素养。在5的约束下,第3条博导会主动对博士的能力加以培养,导师可以决定学生申请答辩的年限。在导师培养的过程中,有些课程是导师讲授的或者师门讨论的,但有些课程属于基本科目,而且学院有一定数目的人都有要求的课程,如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工具性课程,学校学院要统一开设,以供学生学习。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是学校学院直接面对学生的,学校负责招生录取,学校要求学生发表论文,学校是“地主婆”,博导成了“地主婆”雇佣来放牧博士生的“牧羊人”,博导既没有自主招生的权力,自己带的学生又没有接受考察的机会,即使有盲审的也不是全部,导师自然不会有紧迫感,更没有使命感,哪里能培养出优秀的博士。
    至于小论文的发表,一方面是教育部评价高校科研能力制度的一种转嫁。这种高校评价体制细化到高校内部,院系把论文的发表作为导师职称评定的要求,把博士小论文的发表作为能否顺利毕业的前提。另一方面,是博导将自我压力转嫁到博士身上的体现。学术期刊上博导第一博士生第二作者的处处皆是(当然也不排除导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把论文的发表作为一个评价标准,无可厚非,因为还是相信期刊杂志审稿人的能力的,但同样作为学术成果的体现——大论文,为什么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呢?如果这两者都是博士学术能力的体现,学位的授予就应该给予小论文和大论文同样的权重,或者让学生有权力选择发表小论文还是专注于写大论文或者二者兼得。如果觉得第5条还不够,为了保证学生的质量,学校可以定一个底线,比如最低要求完成大论文,并得到盲审老师的“良好”。为什么不以小论文作为标准呢?小论文期刊的质量鱼目混杂,有些交版面费就可以发表,而且小论文一般注重时效性,如果你所研究的问题是现在主流不太关注的,但是有长远来看具有研究价值的,期刊未必能发表,而大论文注重研究性,而且相对来说没有操作的空间。
    这些就需要国家在评价高校科研能力里加入博士的博士论文质量这一项,而现在只有“百篇优博”这寥寥的100篇。只有这样导师的定级才能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而不是发表论文的多少。只有这样博士生才能把自己学术能力的培养和研究作为第一要务,而不是投期刊所好发垃圾文章(不排除那些有真才实学,发表自己言论和以供学术争论为目的的),然后毕业沦为混口饭吃养家糊口碌碌无为之辈、浪费国家资源浪费自己青春之流。
    张卫东在麻木的高校博士培养体制下没有低头,昂首走自己的路,但他的学生面对生活的现实不得不软弱(其实他们也应该是抵制现行培养体制的,否则的话为什么不一入学就想办法发表小论文),向他们致敬,他们能在腐朽的体制面前说不,尽管这样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应该多出类似的事情,才能触动高校改革的神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5 05:48:28
要按真实水平毕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5 08:30:36
化蝶1988 发表于 2012-7-14 20:29
如果这种霸王条款能真正促进国家的各方面创新和进步就好啦
事实上,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博士期间,多数人疲于在小论文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专业领域的经典著作和研究成果来不及细细研究,就面临毕业。第一年的时间,大家几乎都在对付三高,二年级的时间用于专业课的课堂学习,而学习内容几乎是跟硕士阶段大致相同。第三年,就要撰写毕业论文,几乎都要耗费7-8个月的时间,这样算下来,能够静下心来, 仔细研读专业著作的时间寥寥无几。试问这样的教学模式怎么能够培养出具有高度专业水平的博士研究生?体制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不同,怎能用“一刀切”的规定要求所有人与制定者们制定的标准统一?制定这种制度的人肯定是没有考虑到研究者之间的差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5 08:32:08
zx5558 发表于 2012-7-14 22:52
同感
志同道合,即为同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5 08:33:28
gaominggm2008 发表于 2012-7-14 16:36
同意
嗯嗯,让我们一起以鄙视的目光瞪着这些制定制度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5 08:40:52
果冻 发表于 2012-7-14 10:36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
谢谢。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国人的思维已经麻木僵化,教条式的规定已经让教育成为了改革的牺牲品,如果再不进行改革,那些奋斗在科研前沿阵地的兄弟战友们将继续承受这种不能也不该承受的痛苦。据现在多数学者的反映,掏钱发论文不仅限于在读博士研究生了,大学讲师、副教授,甚至包括教授都在为了完成科研任务而不停地在掏钱发论文。这种事情已经不是个例,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普遍现象,严重危及到我国科研的长远未来。试问在学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们,有多少愿意在毕业之后继续在高校做学术研究的?很多人宁愿去做普通的公务员,每个月领个养家糊口的工资,也不愿继续做研究,这实在是可悲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5 09:15:00
wocaishiliuking 发表于 2012-7-15 08:30
事实上,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博士期间,多数人疲于在小论文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专业领域的经典著作和 ...
这种制度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 人与人是有差异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这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表现 若是你有能力去读这个博士 那么你也会有能力去完成高质量的论文发表的 这和你读博士的目的有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5 10:49:28
博士肯定是要有淘汰率的,而且应该是相当比例!但是目前我们的制度下,学校自己制定淘汰规则会造就极大的寻租空间,搞一些能看得见的指标进行评比,对于学校管理方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办法,可以提升学校的排名,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别人对规则制定幕后的猜测和议论。没有办法,现在的管理水平就是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5 11:26:46
化蝶1988 发表于 2012-7-15 09:15
这种制度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 人与人是有差异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这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表现 若是 ...
呵呵,高质量的论文一定会被发表吗?请经过调查研究再发言,不要以自己主观的想法认识问题。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5 11:31:47
mengqinqing 发表于 2012-7-13 14:49
我觉得导师的坚持是很高尚的,我很羡慕外国的博导有能力宣布自己的学生可以毕业,这种签字授予不仅反映了学 ...
赞同,是这样的。黎明前的黑暗,总是要有一些人流血牺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5 11:34:51
nxzlj 发表于 2012-7-15 10:49
博士肯定是要有淘汰率的,而且应该是相当比例!但是目前我们的制度下,学校自己制定淘汰规则会造就极大的寻 ...
你说的很有道理,确实需要进行淘汰,而淘汰机制是否能够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机制是否透明,如何对执行者有效地进行权力监督与约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任何改革都是不能成功的。而改革的提出者和倡议者们往往是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提出各种改革措施的。对于改革措施的提出者的观点和建议的公论与评价也是制定与实施改革的重要前提,但是我们目前做的都不够好,所以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与约束机制,这些机制不仅包括执行者与执行对象,更应该包括机制的设计者本身,否则改革会越来越有利于少数既得利益群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5 11:34:57
syasd 发表于 2012-7-13 11:33
我觉得至少这文章不是黑吧  这个博导对做学问的态度让人敬佩!
同意楼主的观点,这篇文章被很多人误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5 12:53:13
wocaishiliuking 发表于 2012-7-15 11:26
呵呵,高质量的论文一定会被发表吗?请经过调查研究再发言,不要以自己主观的想法认识问题。有调查,才有 ...
那要看你会不会发表了 质量高的论文被拒这不仅仅是一个制度问题  本身也有问题 中国这么大 难道没有识别你的伯乐呵呵 只希望博士以后都能顺利毕业 毕竟读博也不容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5 16:42:07
高校制度开始出现矛盾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7 14:57:31
形势比人强。“不是我的错,是制度的错?”这本身就是一个博士课题。学生辛辛苦苦读博士,临了学位都拿不到,谁对谁错的答案,有意义吗?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7 15:55:57
说明人家治学严谨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7 16:40:4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7 17:27:42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