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神龛上的文化
大凡民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神龕。只能说是富裕的人家做得豪华一点,平常百姓做得简单一点而已。家里的神龕,是家神的牌位,也就是我们给先祖敬香火的地方。这地方应该是整个住房最庄严的地方,来不得半点的马虎。
春节期间,回乡过春节,就有人找上门来了,说是要我去帮他家写春联,顺便把香坛也写上。我说我不会,可人家不这样想,他说我是个出门在外的人,又读过几天的书,写个香火那还不简单?这下可把我难倒了。我读过几天书,而且还是个写书的人,可确实没有读到“写香坛”这一课。我急得团团转,几经周折,在村子里找了个“通用”的给免强应付过去。
说实话,不是我不会写,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不会写。相反,过去只读过几天私塾的人则信手拈来。新社会了,难道我们就没要写香火的人了吗?要!而且市场还大得很,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农村都还存在着,需求着。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小县城,已经有人将其发展成为一项产业了。一个香坛有几百块钱的,也有上千志愿钱的,生意还兴隆得很。
前些日子,一个姓吴的的老农来到我这里,要我查查看吴氏的堂联是什么,好回去帮别人写香火。我愣住了,难道香火上的对联也有讲究的吗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