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2203 4
2012-08-12
周其仁:都市圈“核”不够强有力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12年08月11


所谓都市圈里面要有“核”,第二外头有个“圈”,这个是问题的根本。现在研究首都经济圈,这个都市圈“核”还是不够强有力。
  【《财经》综合报道】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财讯传媒集团和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张家口市人民ZF承办的“2012年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于11日-12日在张家口市崇礼县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在11日的“城镇化进程中的环首都经济圈问题”的主题对话上表示,所谓都市圈里面要有“核”,第二外头有个“圈”,这个是问题的根本。现在研究首都经济圈,这个都市圈“核”还是不够强有力。
  周其仁介紹,第一,北京非常大,1.6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全世界没有一个城市以万平方公里论面积的,哪个城市没有以万平方公里来论的,那是国家概念。过去,一个城市要带一片农村,真正的城市部分是很小的,小马拉着一个大车。去年北京的GDP是1.3万亿人民币,占全国的比重是2.8%;上海也不够强,GDP是1.6万亿人民币。
  目前,东京的情况,是1.6万平方公里,占日本的国土面积比例是4%,GDP差不多占日本的三分之一,人口是日本的25%。从这个角度看,如果都市圈是未来的趋势,那么首都经济圈还是大有发展的余地,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里头的“核”要供起来,这个“核”远远不够强。
  目前,把“核”做大,还有一些障碍。周其仁举例,比如说北方城市缺水,有很多先决条件,地理的因素妨碍“核”做大;制度,体制以及观念的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妨碍要素往“核”集聚、流动。每个省都要发展,每个县都要发展,每个区都要发展,不能让谁不发展,形成一个系统,一定是按照行政等级进行配置,很难按照哪里学习往那里聚。
  周其仁认为,城市化有非常可靠的,包括都市化、都市圈有很好的微观基础。“我们的观念体制政策是适应这样的政策还是做斗争,我们过去多少年都是跟这个东西做斗争,人家往哪里去,就说是“忙流”,收入很低的人出去打工,是“忙”不起啊来的。”周其仁說。(锦桐编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12 10:23:29
大了可能会导致交通问题。。。伤不起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2 10:38:3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2 10:41:38
日本模式是根据美国模式改造而来,基本适合日本国情

而中国完全照搬日本模式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

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日本和美国国情不同,所以没有完全照搬美国模式

中国和日本又不同,而且和美国想通之处是都有很大的国土面积

所以,到底是按照美国模式、还是日本模式

或是两者兼容的,第三种模式还有待检验

这里面不存在一直被大家所长期忽略的“先天合理性问题”、或是“先行合理性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31 06:10:07
pixiu76@163.com 发表于 2012-8-12 10:41
日本模式是根据美国模式改造而来,基本适合日本国情

而中国完全照搬日本模式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
讨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日本模式还是美国模式,抑或欧洲模式,典型存在着相信人为设计的理念。城市的发展和集聚,一个最基本的根基是,人是否能够自由流动。纵观世界,中国如果不是唯一的,也是极少数限制人口迁徙的国家。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解决,只是想得到如纽约、东京都市圈明星般的光环,则是本末倒置了。
P.S. 无论是美国,抑或日本,都市圈的定义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如相互通勤比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