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好几天,下决心来写这篇文章。作为一介草民,只能从能看到的信息中分析一些脉络,作为本篇文章的视角。
大国战略,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不到之处大家海涵。
1.东亚攻略
世界最大洋的西面,有那么些国家,中国位于其中。一个近代满是屈辱的世界古国,迈着坚定的脚步一步步的重新走向世界之巅!东亚,儒家文化圈的确立,奠定了中国在地缘上的领导地位。明代以后,对海权的漠视,导致中华文明在近代没落,但是,中华文化的“有容乃大”成就了中华文明的不间断!
东亚,在中国改开三十年里,东亚两国将大量的资本投入了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的时间里,这些资本赚得盆满钵满。在这些资本大把赚钱的时候,中国悄悄的完成了部分工业升级、技术升级。在这两国资本赚钱的时候,它们的政治却和我们分道扬镳,充满了分歧和裂痕,这是东太平洋大国幕后操纵的结果。俄罗斯的远东,这是个充满矛盾的地方,在政治相互需要合作的情况下,贫穷的俄罗斯却不愿意在远东地区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朝鲜,这个解放军曾经欲血奋战过的地方,在金家王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下一如既往的贫穷着。为了维持其国内安定,中国一如既往的援助着,维持一个战略缓冲的存在,对中国的东北、京津地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东亚战略,经济整合,政治软硬兼备。
2.东南亚攻略
说到东南亚,绕不开东盟这个松散的组织。这个组织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逐渐被绑上中国经济的顺风车。在利益至上的国际准则下,东盟国家同样在经济发展上离不开中国,但是政治上的摇摆是无法解决的。小国永远都不会有大国的牌多,何况是在两个大国之间,能做的只能是“墙头草”。
东南亚战略,潜移默化,融合经济,政治拉拢,军事威慑。
3.南亚攻略
这里绕不开印度,这个国家是典型的“眼睛大,喉咙小”,一直妄想着把我国西藏地区纳入版图,却没掂量下自己的斤两!中国试图打通缅甸和巴基斯坦的路上通路,以缓解马六甲海峡在中国能源方面依赖度,并且降低能源的运输成本。同时在东西两侧形成对印度的战略压迫。同时增加在西藏的军事力量,以期达到三面合围的战略姿态。与印度展开加强商贸联系,作为中华经济圈的一部分,融入中国经贸圈(目前看来,印度没这想法。缅甸也比较困难)。加大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在提供武器技术的同时,增加对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中国在印度洋的出海口,减轻对马六甲的依赖。《南亚高铁》计划,是通过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加大对南亚各国政经联系,突破美国在南亚地区对中国的战略施压,增强中国与南亚各国的联系,以期达到整合南亚经济的目的。
南亚战略,贸易为先,政治随后,军事为辅。
4.中亚攻略
中亚地区,自从苏联独立出来后,这些国家经济情况都不容乐观。中国在加强经贸联系的同时,增加政治影响,加大整合力度——《上合组织》
中亚战略,借助反恐,加强经贸,军事联合。
5.西亚攻略
又写到油桶上了……
在巴基斯坦的西南边境,再向西,就进入伊朗。伊朗,中国在海外石油的主要供应国。伊朗政权的稳定,牵涉到中国能源安全。中国计划中的巴基斯坦输油管道,起点位置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瓜达尔港向西不远(约600多公里)就进入伊朗境内(中国的高速公路上,600公里开车时间为4小时左右)。如果输油管道建设成功,这600公里的距离上,多一条支管是没有大问题的。在南亚高铁计划的巴基斯坦段内,距离伊朗也不是很远。叙利亚尽管和伊朗之间隔着伊拉克,但是叙利亚的存在,为伊朗提供了西方缓冲。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双反,是为了保证叙利亚政权的合法性,给伊朗做好准备提供了时间。并且在西亚给美欧设下泥潭,一旦美欧强势介入叙利亚纷争,难保叙利亚不会成为第二个阿富汗。一旦美欧发动武力对叙利亚打击,在经济准备不够充足的情况下,欧洲银行业中隐藏的金融危机很可能被美欧自身引爆(涉及资金350万亿美元)。
西亚战略,围绕叙利亚问题,拖住美欧,政治强硬,军事影射。尽量拖延,为自己争取时间。
6.北亚攻略
地理上属于北亚的只有俄罗斯的亚洲地区,这里将蒙古列入,作为一个方向来叙述。
俄罗斯作为世界性大国,在未解体以前的苏联时期,无论是政治、军事或者经济地位,在世界上都是远超中国的。自二战后形成的两大体系,领导地位分属苏、美。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领土,北亚部分没有既成事实的形成独立(西伯利亚共和国)。蒙古,世界最大内陆国家,曾经属于中国的领土,在二战后签订的《雅尔塔密约》中确认了蒙古作为独立国家的地位(中国未有代表参加,国民党代表也是后知的)。在中国加大与蒙古经贸联系的前提下,不考虑蒙古回归的可能。仅保证其在政治上不倒向美、日等国。
北亚战略,通过中国经济影响,加大政治、军事联合,抵御外部势力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