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副教授评职称被黑,拳打教授,教授也是人,也喜欢钱。评职称杜绝人事腐败。
武汉大学副教授评职称被黑,拳打教授
核心提示:4月2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少林评职称被黑,拳打教授林莉红,林莉红当场晕倒被送医。据悉,陈少林今年47岁,而林莉红48岁是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对陈握有生死大权。日前,武汉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副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少林评职称被黑,拳打教授林莉红,据学生及学校多名老师介绍,其打人原因是“副教授评职称被黑”,而被打的教授48岁正是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
不想活了,教授黑评,副教授不想活了,对教授殴打
4月27日,南都记者接到报料后赶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并见到了被打的林莉红教授,但因多方原因,林莉红本人不便接受采访,由其学生及同事代为介绍情况。据林莉红的研究生刘欣琦介绍,4月23日下午约3时40分,当天林莉红有一堂学术讨论课,课间休息时,林老师到楼上找一位老师聊天,“过了好长时间还没下来,我们就跑到楼上,在一间办公室看到林老师,她的脸肿了,在那里哭。”原来,当天下午课间休息时,林莉红来到法学院赵钢老师办公室与其谈事情,“突然,法学院副教授陈少林冲进办公室,对着林老师的右脸就是重重一拳,林老师眼镜被打飞了,人当时就晕过去了。”“随后,陈少林还要继续动手,赵钢老师冲上来抓住他的胳膊,并从背后把他抱住,推到门外的走廊上。当时陈少林说了‘他不想活了’之类的话。”随后林莉红被送往医院,医院初步诊断为“外伤引起的血管痉挛”。
2012年05月02日 15:37 来源:兰州晚报 参与互动(1)
有媒体报道说,武汉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对该院一名教授大打出手,其打人原因竟是“未评上教授职称”,而被打的教授正是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那么打人者是个什么背景?小马飞刀告诉大家,打人者是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而且是一个在专业上颇有建树的研究者。
http://i8.chinanews.com/gg/120428/042812.swf
颇有建树的法学研究者居然动手打人,是什么把他逼得斯文扫地。职称,现行的职称制度。早在三年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互动百科,进行的一项千人调查显示,54.6%的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的确,当职称和利益密切挂钩,身处其中的人不免为之牵肠挂肚、寝食难安。可问题是,职称真的能反映人的实际能力吗?不能。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技术职称哪个国家都有,但像我们这样,几乎每个行业都有职称的现象,还真没听说过,所有的职称都按初级、中级和高级甚至更高级的分布排列。由于各行各业都要评职称,评职称就要有论文,就要考外语,于是,催生了好些相关产业。别的不说,单就论文,网上产、销、发表一条龙服务,生意兴旺极了。据说,如果需要专著,也一样有人代写。代写是什么价,不代写,只代为找发表刊物是什么价,一清二楚。同时,什么等级的刊物什么价,增刊什么价,非增刊什么价,也一清二楚。 其实张鸣先生所说的只是冰山一角。小马飞刀以为,职称评定已经成为某些行政机构“捞钱”的手段。众所周知,除了论文,还要考外语、考计算机,而这些都要缴纳数额不等的费用。如果是搞外语、计算机专业的,可以理解。但是其他行业的,比如教语文的、跑新闻的,几个时候用得着外语?而且计算机操作常识应该掌握,可非得考程序语言,又不从事编程或开发,考来何用。还有就是所在单位行政级别高低的问题。一些水平高却在低级别单位工作的人,想要拿个高级别的职称,难于上青天,可一些才干平平在高级别单位的人,却能轻松地拿到高职称享受高待遇,公正吗?
权力寻租、弄虚作假、潜规则盛行……这就是当前中国职称评定的怪现状。可问题是这些事谁都清楚,就是改不了。小马飞刀清楚地记得,早在2004年,国内各大媒体集体“开火”,建议取消外语考试,但人事部门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继续对知识分子的专业贡献予以蔑视和侵犯。于是大家心凉了,只能默默地承受。 期待职称改革的春天早日到来。(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