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7-4-14 09:02:00

科学技术的概念?我说了,恐怕要好长时间你才能接受。我晚上在线时间比较长,希望你能来。

科学技术是一个物质概念。物质属性是第一位的,不仅仅是存在于人的本身的知识和技能,这仅仅是科学技术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科学技术产生的主体部分,而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应用要包括主体和客体,以及主体和客体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4 21:24:00

中华你好.我的QQ :675731091

在讨论之前明确一个问题.哲学分为"唯心"与唯物",你感觉如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4 21:25:3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0 08:39:00

关于利率的重要发现(兼论银行在货币现金流通中的作用)


作者:弈源 博客:http://blog.eastmoney.com/sxtyxy2006


货币现金是国家发行的, 是国家以信用担保的, 商品流通的中介比率工具.


银行以自有资金或者"吸储"资金, 通过放贷的形式获得"息差"。
息差=贷款利息--储蓄利息

由于银行经营的是"货币现金", 是一种比率工具, 具有一种"购买期权"性质.


给出货币现金的"延期购买期权"性质的定义:

是指货币现金在在进入流通之后, 货币现金就有了"交换权力", 由于购买与付款之间的时差, 使货币现金滞留一段时间, 选定商品后付款, 也就是延期行使"交换权力"的现象称为货币现金的"购买期权"性质.


同时货币现金具有"同质性", 也就是性质比率具有相同的特征.


所以, 银行就可以利用这些特性, 进行"杠杆"经营.

给出银行"杠杆"经营的定义:

是指银行可以通过利用货币现金的"延期购买期权"性质, 在同时将一笔款项, 贷给数个客户,
也就是同一笔款,可以增加数倍的货币现金流量。同时也收到了数倍"息差"。

从理论上推测,银行可以把现金放大到任意倍,但这是在现实中不可能,因为这样风险也放大到不能想象。 应有一个极值。


把杠杆经营而”增加数倍的货币现金流量“,称为”杠杆倍数“。

银行的理论上获利=杠杆倍数*息差


综上所述,表明利率(货款利率与储蓄利息)并不代表特殊含义,也不是社会平均利润率。

社会平均利润率>利率

说明储蓄利息是银行的成本之一,货款利率是银行的收益之一。


利率是通胀的指示指标之一。是观测通胀程度的工具。


银行作为一个企业,是在利用货币现金的特性, 在赚取数倍的息差。这就是银行可以用较低的货款利率, 放款给企业。




那么银行的杠杆经营,是否会对商品“价格”有影响呢?

是有的, 但是影响有限的,因为“银行的杠杆经营”,只是增加了货币现金的流量,并没有增加货币现金的绝对数量。分析如下:

1。货币现金的绝对数量。是由央行控制的,央行才是货币现金的流通数量的决定性因素。
在发行过程中应使“新增的商品净总量.商品价值.货币复式平衡”。

关于“新增的商品净总量.商品价值.货币复式平衡”请参阅:

《详论集权经济条件下的"新增的商品净总量.商品价值.货币复式平衡理论"》



2。银行的杠杆经营的“杠杆倍数”是可控的, 央行可以利用“准备金率”来调节。

3。银行的内部也是有调节机制。

4。储户的提现与转帐,也限制了“杠杆倍数”。




纵上所述:

货币现金的存量=央行每年新增发的货币现金+在银行外的货币现金+银行的净货币现金量


银行的净货币现金量是不等于“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银行的净货币现金量*杠杆倍数

银行的净货币现金量=银行的自有货币资金+吸收的净存款

吸收的净存款是指:(假若世界上只有一家银行)在吸收存款与放贷时,每放一笔款,又同时收到这笔款为存款,又再次放出,又同时收回,但借贷相抵后,只是一笔款的金额。



总结:
价值(能量)永恒定律

新增的商品净总量与商品(物质)价值及货币(现金)复式平衡理论


自然价值与人类创造价值的平衡(守恒)定律


银行"杠杆"经营


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货币现金”发行与流通的理论。它打破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观点,统一了

凯恩斯与费氏货币理论。可以进一步论证生产与消费创造了条件

补充一下流量的问题:

从银行角度观察:
每次的收付款,都会引发银行的现金流量, 但总体的现金绝对量是不会变的!

也就是银行的"钱"是不会变出"钱"的, 只是增加了银行的现金流量.

会变出钱的只有央行的增发.

这个观点不知大家是否认同,欢迎反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3 08:00:00

集权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与消费"

本文章是以系统博弈论的法方来讨论经济的, 系统博弈论源于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

简要说明一下系统博弈论:

系统博弈论:是指系统与系统之间,在相互斗争与融合过程中,体现的外在与内在规律总和。


为了更好的说明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系统博弈的现象,现在建立经济活动的系统博弈模型:

1。经济活动中的各系统,在大的层次上表现为各国家整体经济体系。在小的层次上“各国家整体经济体系”又是由,代表国家利益的政府,全部企业(含金融与工农业及服务业等),消费群体等子系统构成。

2。各系统存在斗争与融合,系统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并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3。组成一个系统的各子系统,功能互补,结构上相互依赖,通过各种纽带(如货币,物资,信息等)连结在一起。任何一方的绝对优势,只会使系统保持一种不牢固的动态平衡状态,甚至于一个系统的消灭。

4。系统间的各系统,也是功能互补,结构上相互依赖,通过各种纽带(如货币,物资,信息等)连结在一起。任何一方的绝对优势,只会使系统保持一种不牢固的动态平衡状态,甚至于一个系统的消灭。

5。斗争与融合的是表面形式,其实质是一个系统的生存与发展的权益(如国家权益,民族权益)。系统内部也是如此,各子系统的生存与发展的权益(如企业权益,消费者权益)是实质。


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


经济参于的主体为------------企业 消费者 政府(央行) 自然环境

为什么自然环境也是主体,因为:

人类的所获取的基础产品(铁矿,水,空气等)是有自然价值的,也就是为人类社会利用的本质属性。人类为发展生产,为此造成的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以及治理投入的费用,称为自然机会成本。


人类创造价值:人类创造的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在自然价值基础上的人类一般劳动。

自然价值与人类创造价值的平衡(守恒)定律:是指自然价值与人类创造价值在总量上是一个稳定值, "这个稳定值"在自然价值与人类创造价值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的比例取决于人类文明的进展开程度

为什么是"稳定值",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自然界的价值是人类创造价值的来源.这个值是有极值的,不可能取之不尽.就要求人类的发展平衡,不要过量对自然界价值进行索取,要可持续的发展

也就是说“自然价值”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源动力。
也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价值(能量)的合理应用与分配,以及相应社会机制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
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价值,是不会因为物质形态的变化(如食物消费了)而消失,所以物质财富价值是不会消失的,物质财富价值会以其他一种形态继续存在(如用货币现金购买了食物,食物消费了,但付出的钱还在流通),并且物质财富的价值在不断的增加,因为人类的“劳动”在持续把自然价值转化为人类创造价值。这就是:价值(能量)永恒定律。

货币:是人类社会中用以衡量“人类创造价值”的标签,是用来进行商品交换的比率工具。是一个数值,本身没有价值。
货币现金是国家利用强制力,用国家名义发行的,在现实生活中,用以衡量“人类创造价值”的比率工具。


企业每年新生产商品净总量的价值理论上用“货币”符号来标明,“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它是一个数值,只是起到标明价格的作用,货币是进行物质交换的比率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每年新增加商品价值,就要有相对应的货币现金标明价格。如此重要的工作只能是国家来做。国家的央行承担了这项具体职能。这就是:新增的商品净总量与商品(物质)价值及货币(现金)复式平衡理论


自然物质 自然价值 一般人类劳动(价值) 形成商品 价值交换 货币比率衡量 货币现金数量(价格) 货币比率衡量 价值交换 商品

所有的焦点都指向了“货币现金数量(价格)”
原因是:企业的净利润=企业生产商品价格-原材料价格-人工价格-税费-财务费用-通胀损失-其它费用

那么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商品的价格是用“货币现金的数量”来标明,那么货币现金的发行量对于“价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企业的投资也是非常大的。

货币供应量对于经济的影响依次为:通缩-平衡—通胀-滞胀-经济危机


1。 货币获利率<0 表现为通缩,市场缺少货币现金,企业无法取得生产所需资金。

2。货币获利率=0,表现为平衡

3。 0<货币获利率利率〈 利率, 表现为基本平衡,但通胀产生

4。 利率<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 ,企业继续投资,通胀发生

5。 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企业不继续投资,通胀发生,就是滞胀

6。 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那么垄断经营货币现金的银行,对于“价格”有什么作用?
是有的, 但是影响有限的,因为“银行的杠杆经营”,只是增加了货币现金的流量,并没有增加货币现金的绝对数量。分析如下:

1。货币现金的绝对数量。是由央行控制的,央行才是货币现金的流通数量的决定性因素。
在发行过程中应使“新增的商品净总量.商品价值.货币复式平衡”。

关于“新增的商品净总量.商品价值.货币复式平衡”请参阅:

《详论集权经济条件下的"新增的商品净总量.商品价值.货币复式平衡理论"》

2。银行的杠杆经营的“杠杆倍数”是可控的, 央行可以利用“准备金率”来调节。

3。银行的内部也是有调节机制。

4。储户的提现与转帐,也限制了“杠杆倍数”。

关于银行的内容请参阅《关于利率的重要发现(兼论银行在货币现金流通中的作用〉

垄断商品是有二重性的,它不仅有商品的全部属性,而且也具有部分“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可以对流通中的货币现金进行调节,有回笼与投放货币现金的功能,这也是垄断企业获得暴利的原因所在。

利用垄断商品来控制市场,利用供需及投放商品的多少,保持垄断价格,获取垄断利润,并可利用其“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来对市场中的货币现金量进行调节。这就是垄断商品的秘密。

货币现金的国家垄断发行,银行的垄断与垄断企业存在对于“基础价格”形成有决定的作用。
基础价格是指人类生存基础商品的价格,如电力价格,农业产品的价格等。


企业生产商品价格还受到供应的影响,

所以对非垄断企业来说,在如此“环境”存活是件“难事”。


存活条件是:
企业的净利润>0

企业的净利润=企业生产商品销售价格-原材料价格-人工价格-税费-财务费用-折旧-汇率损益-通胀损失-其它费用
企业生产商品销售价格>原材料价格+人工价格+税费+财务费用+折旧+汇率损益+通胀损失+其它费用

投资条件是:
预期企业的净利润>0

企业生产商品价格是由上述多种因素决定的.

1.首先的因素为货币发行量, 因为商品的价格是用币现金标明的, 货币现金发行量对于商品的价格有决定性的作用.


2.是银行的杠杆倍数, 这是货币现金的流量的关键, 是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之二.

3. 商品的现实供需状况及预期
4.人工价格
5.税费的因素.
6.折旧
7.其它

给出商品的价格图1

http://blog.eastmoney.com/img_look.asp?dcimage_id=84348&dcuser_name=sxtyxy2006

所以国家的货币政策与税收财政策略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绝对的自由经济是不存在的,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国家政策背景下进行的, 消费与投资也是如此, 各经济主体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展开了一场博弈.

首先国家货币的发行量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国家发行货币的多少影响了企业的决策与投资行为, 同时也影响到了消费:

1.在松的货币政策下, 银行与央行的双重作用, 企业易得到资金的支持, 企业乐于投资新的项目, 商品的价格会上升, 在投资与消费的支持下, 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的更快, 产生通胀.


2 在通胀的初期, 企业会继续投资, 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由于此时商品的增多, 在西式集权经济类型下, 会出现竟争的情况, 商品的价格会下降, 会促进消费,. 但如果是有垄断企业的存在, 商品的价格是不会下降的, 此时消费会抑制, 大量的商品积压.

3. 情况进一步恶化, 会出现企业无法收回资金, 企业的资金的紧张.

4.央行为了消除通胀, 会提高准备金率与利率, 企业的资金链或许会断裂,.

5.大量的企业破产, 以及失业会破坏消费与生产的平衡, 银行金融业无法收回贷款,产生金融危机, 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 银行也会破产.

6.经济危机就产生了, 产品的相对过剩与消费不足并存.


但在中式集权经济类型中就有了变化, 在松的货币政策下, 银行与央行的双重作用, 企业易得到资金的支持, 企业乐于投资新的项目, 商品的价格会上升, 在投资与消费的支持下, 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的更快, 产生通胀.

1.此时的投资主体是指国家资本, 它以各种方式可以更快的投资, 但却整体效率低下,所产出的商品不仅少,而且价格更高, 使经济的发展会进入一个怪圈, 就是愈整体效率,就要愈投资项目,增加供应商品.

2.企业的低效, 要维持经营, 就要压低工人工资, 使消费也受到抑制.

3.情况进一步恶化, 会出现企业无法收回资金, 企业的资金的紧张.

4.央行为了消除通胀, 会提高准备金率与利率, 企业的资金链或许会断裂,.

5.此时企业不会破产, 因为是国家的企业, 国家会用多发行货币现金的方式来维持整体经济, 但是根据"价值与货币现金的复式平衡理论利", 多发现金只会使"国家的获利"增多, 而且会加重通胀, 此时只有用"限量购买"来缓解问题了.

6.如此就产生"中式集权经济"的经济危机, 也就是消费在比较低的水平, 但供给仍不能满足, 供给不足与"隐匿式"高通胀并存. 也就是产品的相对缺乏,与相对消费过剩.

从图1观察,A与C 点是平衡的, 其余都不平衡.给出公式:

量差=消费量- 供给量

当 量差=0时平衡, 不平衡并不是没有商品的销售.

在西式集权经济条件下:

销售量=消费量

在中式集权经济条件下

销售量=供给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3 17:02:00

上图是一个三维的坐标, 因为价格 的主要是由: 货币供应量,成本, 供给与需求决定的,

公式先给出一个:

F(P)=货币供给增量*供给增量/需求增量*成本增量*系统间的因素的相关系数 (条件是发生经济危机之前)

F(P)=货币供给增量*需求增量/供给增量*成本增量*系统间的因素的相关系数 (条件是发生经济危机之后)

由于货币现金发行量是由央行控制的, 而货币现金的信用杠杆是由银行与央行操纵,所以货币现金的在发行时的获利由央行取得,表现为央行的通过多种渠道,发行货币,如向商业银行放款, 通过对财政贷款, 买入外汇等.

货币现金的信用杠杆也加速了现金的流量.

所以通胀是由央行与银行的双重作用产生的,

通胀=央行的发行获利+信用杠杆*相关系数

中央行的发行获利,有主动获利与被动获利之分, 被动获利是指,央行为了收购外汇,也就是发行本国贷币现金收购外汇.
中国目前的贷币现金供应量的增多,主要是外汇收购的被动发行, 是大量的国际资本在投机中国资本市场, 是由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的错误造成的, 多次的小幅升息,强化了利率再次提高的预期,是货币政策的严重失误,对于宏观经济的调节无力, 具体表现为股市的暴涨, 物价的上升以及房价的投机.

对付如此的情况,重要是要打破市场的预期,给市场以明确的信号, 控制游资的进入,保证人民的汇率的基本稳定, 改变中国的外汇结构,但由于外汇的结构不合理,中国的外汇面对巨大的风险, 美元的不断贬值 ,使中国成为美元的获利提款机,中国在用低工资与大量的资源耗费,却换回一堆"美元纸币", 中国成为美元获利性的牺牲品,而且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又在不断鼓吹"人民币升值"及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强化投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加大了外国游资的流入,使中国人民币发行量不得不增发, 人民币流动性进一步加大.
在此表明作者的观点, 美国打伊拉克的钱,表面上是美国在出钱,但是实际上 中国为此在暗暗"买单",中国不仅购入大量美国的国债,而且成为美元发行量的增加的最大受害方,因为美元的大量发行支持了战争的进行,中国却因此受到美元贬值与美元的流动性的双重打击, 美元的流动加剧了人民币的流动性, 进而中国的经济受到打压,后果暂无法预测,但不容乐观.

首先中国央行货币现金的发行量的无法预知,导致现金发行总量的"凭感觉".

1.央行的货币现金无理念, 首先不知货币发行要与经济增量挂钩, 并与财政赤字有关,可现在中国货币发行量却与"外汇美元"的挂钩, 造成目前中国人民币的供应过量, 通胀压力增大.

2.没有真实统计数据的支持, 无法给出中国经济每年的增量的真实数据,中国央行每年的货币现金发行将成为一个无法预知的"谜", 不得不通过对商业银行的利率,央行的准备金率,进行调节.不能在货币发行源头进行控制,却将"板子"打在了商业银行身.上, 商业银行在通过价格(利率)将成本转嫁给企业与个人,



3.货币政策失败, 在每次的经济运行周期中, 在关键时点,央行都只在被动的执行"政治任务", 央行的作用无法体现.

4.当前的金融市场的危机处理能力,让人怀疑中国央行的能力,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能力已经在逐渐消失.

5.在外汇处理上可能已经"落入陷井", 中国的外汇面临极大的风险, 现在的问题不是全身退出的状态,而是输多少,才可以退出来状态.危机处理能力使人失望.

.综述以上几点,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是本末倒置, 因果不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