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权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与消费"
本文章是以系统博弈论的法方来讨论经济的, 系统博弈论源于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
简要说明一下系统博弈论:
系统博弈论:是指系统与系统之间,在相互斗争与融合过程中,体现的外在与内在规律总和。
为了更好的说明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系统博弈的现象,现在建立经济活动的系统博弈模型:
1。经济活动中的各系统,在大的层次上表现为各国家整体经济体系。在小的层次上“各国家整体经济体系”又是由,代表国家利益的政府,全部企业(含金融与工农业及服务业等),消费群体等子系统构成。
2。各系统存在斗争与融合,系统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并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3。组成一个系统的各子系统,功能互补,结构上相互依赖,通过各种纽带(如货币,物资,信息等)连结在一起。任何一方的绝对优势,只会使系统保持一种不牢固的动态平衡状态,甚至于一个系统的消灭。
4。系统间的各系统,也是功能互补,结构上相互依赖,通过各种纽带(如货币,物资,信息等)连结在一起。任何一方的绝对优势,只会使系统保持一种不牢固的动态平衡状态,甚至于一个系统的消灭。
5。斗争与融合的是表面形式,其实质是一个系统的生存与发展的权益(如国家权益,民族权益)。系统内部也是如此,各子系统的生存与发展的权益(如企业权益,消费者权益)是实质。
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
经济参于的主体为------------企业 消费者 政府(央行) 自然环境
为什么自然环境也是主体,因为:
人类的所获取的基础产品(铁矿,水,空气等)是有自然价值的,也就是为人类社会利用的本质属性。人类为发展生产,为此造成的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以及治理投入的费用,称为自然机会成本。
人类创造价值:人类创造的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在自然价值基础上的人类一般劳动。
自然价值与人类创造价值的平衡(守恒)定律:是指自然价值与人类创造价值在总量上是一个稳定值, "这个稳定值"在自然价值与人类创造价值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的比例取决于人类文明的进展开程度
为什么是"稳定值",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自然界的价值是人类创造价值的来源.这个值是有极值的,不可能取之不尽.就要求人类的发展平衡,不要过量对自然界价值进行索取,要可持续的发展
也就是说“自然价值”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源动力。
也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价值(能量)的合理应用与分配,以及相应社会机制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
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价值,是不会因为物质形态的变化(如食物消费了)而消失,所以物质财富价值是不会消失的,物质财富价值会以其他一种形态继续存在(如用货币现金购买了食物,食物消费了,但付出的钱还在流通),并且物质财富的价值在不断的增加,因为人类的“劳动”在持续把自然价值转化为人类创造价值。这就是:价值(能量)永恒定律。
货币:是人类社会中用以衡量“人类创造价值”的标签,是用来进行商品交换的比率工具。是一个数值,本身没有价值。
货币现金是国家利用强制力,用国家名义发行的,在现实生活中,用以衡量“人类创造价值”的比率工具。
企业每年新生产商品净总量的价值理论上用“货币”符号来标明,“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它是一个数值,只是起到标明价格的作用,货币是进行物质交换的比率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每年新增加商品价值,就要有相对应的货币现金标明价格。如此重要的工作只能是国家来做。国家的央行承担了这项具体职能。这就是:新增的商品净总量与商品(物质)价值及货币(现金)复式平衡理论
自然物质 自然价值 一般人类劳动(价值) 形成商品 价值交换 货币比率衡量 货币现金数量(价格) 货币比率衡量 价值交换 商品
所有的焦点都指向了“货币现金数量(价格)”
原因是:企业的净利润=企业生产商品价格-原材料价格-人工价格-税费-财务费用-通胀损失-其它费用
那么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商品的价格是用“货币现金的数量”来标明,那么货币现金的发行量对于“价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企业的投资也是非常大的。
货币供应量对于经济的影响依次为:通缩-平衡—通胀-滞胀-经济危机
1。 货币获利率<0 表现为通缩,市场缺少货币现金,企业无法取得生产所需资金。
2。货币获利率=0,表现为平衡
3。 0<货币获利率利率〈 利率, 表现为基本平衡,但通胀产生
4。 利率<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 ,企业继续投资,通胀发生
5。 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企业不继续投资,通胀发生,就是滞胀
6。 货币获利率〉企业利润率,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那么垄断经营货币现金的银行,对于“价格”有什么作用?
是有的, 但是影响有限的,因为“银行的杠杆经营”,只是增加了货币现金的流量,并没有增加货币现金的绝对数量。分析如下:
1。货币现金的绝对数量。是由央行控制的,央行才是货币现金的流通数量的决定性因素。
在发行过程中应使“新增的商品净总量.商品价值.货币复式平衡”。
关于“新增的商品净总量.商品价值.货币复式平衡”请参阅:
《详论集权经济条件下的"新增的商品净总量.商品价值.货币复式平衡理论"》
2。银行的杠杆经营的“杠杆倍数”是可控的, 央行可以利用“准备金率”来调节。
3。银行的内部也是有调节机制。
4。储户的提现与转帐,也限制了“杠杆倍数”。
关于银行的内容请参阅《关于利率的重要发现(兼论银行在货币现金流通中的作用〉
垄断商品是有二重性的,它不仅有商品的全部属性,而且也具有部分“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可以对流通中的货币现金进行调节,有回笼与投放货币现金的功能,这也是垄断企业获得暴利的原因所在。
利用垄断商品来控制市场,利用供需及投放商品的多少,保持垄断价格,获取垄断利润,并可利用其“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来对市场中的货币现金量进行调节。这就是垄断商品的秘密。
货币现金的国家垄断发行,银行的垄断与垄断企业存在对于“基础价格”形成有决定的作用。
基础价格是指人类生存基础商品的价格,如电力价格,农业产品的价格等。
企业生产商品价格还受到供应的影响,
所以对非垄断企业来说,在如此“环境”存活是件“难事”。
存活条件是:
企业的净利润>0
企业的净利润=企业生产商品销售价格-原材料价格-人工价格-税费-财务费用-折旧-汇率损益-通胀损失-其它费用
企业生产商品销售价格>原材料价格+人工价格+税费+财务费用+折旧+汇率损益+通胀损失+其它费用
投资条件是:
预期企业的净利润>0
企业生产商品价格是由上述多种因素决定的.
1.首先的因素为货币发行量, 因为商品的价格是用币现金标明的, 货币现金发行量对于商品的价格有决定性的作用.
2.是银行的杠杆倍数, 这是货币现金的流量的关键, 是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之二.
3. 商品的现实供需状况及预期
4.人工价格
5.税费的因素.
6.折旧
7.其它
给出商品的价格图1
http://blog.eastmoney.com/img_look.asp?dcimage_id=84348&dcuser_name=sxtyxy2006
所以国家的货币政策与税收财政策略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绝对的自由经济是不存在的,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国家政策背景下进行的, 消费与投资也是如此, 各经济主体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展开了一场博弈.
首先国家货币的发行量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国家发行货币的多少影响了企业的决策与投资行为, 同时也影响到了消费:
1.在松的货币政策下, 银行与央行的双重作用, 企业易得到资金的支持, 企业乐于投资新的项目, 商品的价格会上升, 在投资与消费的支持下, 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的更快, 产生通胀.
2 在通胀的初期, 企业会继续投资, 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由于此时商品的增多, 在西式集权经济类型下, 会出现竟争的情况, 商品的价格会下降, 会促进消费,. 但如果是有垄断企业的存在, 商品的价格是不会下降的, 此时消费会抑制, 大量的商品积压.
3. 情况进一步恶化, 会出现企业无法收回资金, 企业的资金的紧张.
4.央行为了消除通胀, 会提高准备金率与利率, 企业的资金链或许会断裂,.
5.大量的企业破产, 以及失业会破坏消费与生产的平衡, 银行金融业无法收回贷款,产生金融危机, 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 银行也会破产.
6.经济危机就产生了, 产品的相对过剩与消费不足并存.
但在中式集权经济类型中就有了变化, 在松的货币政策下, 银行与央行的双重作用, 企业易得到资金的支持, 企业乐于投资新的项目, 商品的价格会上升, 在投资与消费的支持下, 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的更快, 产生通胀.
1.此时的投资主体是指国家资本, 它以各种方式可以更快的投资, 但却整体效率低下,所产出的商品不仅少,而且价格更高, 使经济的发展会进入一个怪圈, 就是愈整体效率,就要愈投资项目,增加供应商品.
2.企业的低效, 要维持经营, 就要压低工人工资, 使消费也受到抑制.
3.情况进一步恶化, 会出现企业无法收回资金, 企业的资金的紧张.
4.央行为了消除通胀, 会提高准备金率与利率, 企业的资金链或许会断裂,.
5.此时企业不会破产, 因为是国家的企业, 国家会用多发行货币现金的方式来维持整体经济, 但是根据"价值与货币现金的复式平衡理论利", 多发现金只会使"国家的获利"增多, 而且会加重通胀, 此时只有用"限量购买"来缓解问题了.
6.如此就产生"中式集权经济"的经济危机, 也就是消费在比较低的水平, 但供给仍不能满足, 供给不足与"隐匿式"高通胀并存. 也就是产品的相对缺乏,与相对消费过剩.
从图1观察,A与C 点是平衡的, 其余都不平衡.给出公式:
量差=消费量- 供给量
当 量差=0时平衡, 不平衡并不是没有商品的销售.
在西式集权经济条件下:
销售量=消费量
在中式集权经济条件下
销售量=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