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5-4-2 13:56:00

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农民曾经为这个国家奉献着太多太多,现在他们依然在奉献着

谁在索取得太多太多?谁没在“依然奉献”?而且别忘了工商者和公务员等阶层中并没有多少人毫无农村背景

农民对社会的要求很实在,他只在乎踏踏实实的过日子,给他们点阳光就会灿烂。

工人阶级乃至小商人难道有非分之想?我告诉你一个实例:在90年代中期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号召捐款(那时这类事很少),对象中有对老夫妻据说数年来靠捡菜场的烂菜过日子!最近安徽合肥有位单亲母亲自杀,她还不到30岁,政府给过她一次工作(收入才三百来元)!

农民太穷,主要是自然环境条件差和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这不是一下子能够解决的问题。我所说的思想、文化、素质的落后也不针对所有人。但我在28楼所举的例子足以说明为什么中国农村很难形成造血机制,农民为什么不可能靠手艺和服务先富裕一部分人,而依赖思想和平均主义思想首先就是在农村侵蚀其发展基础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 20:19:00

首先,谁在索取,在父辈、祖辈那里可以知道。我想再提一点现在的说法是“城市反哺农村”。

其次,我反复强调的是“农民不应该游离于小康之外”,“阳光之下生命都是平等的”

诚然广大工人阶层同样也面临着生计困难,甚至在某些层次还很严重,但城市有两保,农村呢

江苏这么发达的地区,他的农民人均收入才4000元左右,这只是平均,包括了苏南富裕的农村

而我们县(苏北)的人均才2900多元(注意也是平均),农民的收入更底。而我当时的学费都要4600!去年、今年的粮价很高,在农民来说是很受欢迎的,但城市就受不了。比如小麦

是7毛多一斤,是前年的两倍多,每亩地好年景的话800斤,撑天了。再除去农药,化肥,种子

收割机,耕地费用,剩下的有多少呢!,两年前的税费总额大于农民的种地收入,更早的时候到处都是

打白条,哪来的收入可言。以前回家卖小麦,拉了整整一平板车,才买了400多元,当时我眼泪就

下来了,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要200多元!农民因为有粮食吃,很多东西不要买着吃,他们才有可能生

存下去,否则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关注广大工人的同时,也该放更多的精力予农民身上了,二着同样是捆扰中国的

问题中的突出两个,但现在确实是应该关心一下农村了。从这一点来说,三农问题提得及时。这届所谓

平民政府很得民心的。还是那句话,有机会到农村去看看,要是你真的想了解农村问题的话,当然要是

你喜欢学院经济学的话,喜欢泛泛而谈,那就没有必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 20:36:00

昌平先生的言辞太过于激烈了。不过,鄙人以为,这还不够!

但是,已经这样了,为什么中国还是稳定的呢?这才需要值得我们搞姐姐的人进一步去研究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 20:45:00
以下是引用firsfirs在2005-3-28 10:12:31的发言:

3月1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出席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温总理在回答怎样解决“三农问题”的记者提问时说:“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深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 21:09:00

再次对李昌平表示敬佩,道出了农村的真实面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 23:41:00

首先,谁在索取,在父辈、祖辈那里可以知道。

这是什么逻辑?起码在我们父亲这一辈已经没有具体的“剥削者”了。你倒是告诉我谁在索取。

我在另一处帖子中有如下言论:

你大概在哪里中毒了。1957年中国的GNP约为320亿美元,假设都是农业贡献的,你认为应该“还”给农民多少?假设这相当于现在的6400亿元人民币,又假设农民被“剥削”了20年,那么10亿农民可得1280元。就算每人该得5000元吧。你认为这样分配是有利于农民还是在害农民?

供你参考

但城市有两保

你不知道在总体上“应保尽保”到现在都做不到?

农民因为有粮食吃,很多东西不要买着吃,他们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你要知道自杀的那位女士吃了几年的咸菜!三岁的李思佳即便不被关起来,在她生活的那个城市里也是可能饿死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关注广大工人的同时,也该放更多的精力予农民身上了

不错。如何关心?你要知道有多少地方完全靠财政转移支付(也就是“反哺”)才能活下去。

苏北和苏南在1978时的差距并不大,为什么现在简直是两个世界,这才是你该追问的。

你援用了温总理的话,可惜,一个好人未必是个好总理。比如取消农业税就缺乏足够的论证。我看到的数据表明农民平均减负不过百元(上海就肯定不到200元),而据朱总理说,一年的农业税在600亿元左右。为什么不能发挥共产党领导的优越性呢?这笔钱集中起来使用,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分散下去能不能到农民手上都成问题(农民负担最重的是费)

比如萧灼基说: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约1.2亿人,假定每人每年杂费和书本费平均400元,全部费用大约500亿元

而我以为拿这笔钱可以解决更多问题,比如农村妇女的生育费用,一年在这问题上要死多少人!

再次对李昌平表示敬佩,道出了农村的真实面貌!

我也曾经这么想,所以看完了转帖,但那不等于说他的观点和药方都是正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01:58:00
以下是引用vagabond在2005-4-1 18:02:54的发言:

你就是读书太少才搞什么乱七八糟的规律。美国已经进入了deindustrialization(“去工业化”)阶段。你说它的农民靠自己怎么富裕?平均分配,谁肯,大家少做农民更可怜。不忘本是好事,不过不读书不是好事,在伪善的名义下杀人更多

你还真以为是呢!只是不读您推荐的那些圣经拉圾而已。您老是搞翻译的,自己去查资料,看看美国是怎样补农的,看看日本是怎样补农的。

我的平均分配规律是保证系统稳定的,不能违背。但我不否定差别,我的价格差规律就是专门制造差别的。这俩规律说明系统要有差别,否则没效率,但是差别又不能太大,否则系统不稳定。为什么有基尼系数?

圣经垃圾一天到晚讲自私,但它们又有那个分配理论中不假设平均分配?科斯定律、帕累托最优,随您举例。将平均分配当成平均主义是您的错,认为一个规律决定整个经济系统仍是你的错。您拜读一下俺的小作再妄评好不好?

不知有多少人想证明平均化规律的存在,哈撒克是一个。现有人证明该规律,您们这些学院派不断不震惊,反而不理解和压抑。假我是老外--------哈撒克呢?您们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08:41:00

你还真以为是呢!

我倒真想是学院派呢,小曹,可惜我还不够格

我翻译可不翻译“教材”,没那资格,也没那精力

我确实拜读过你的大作,退一万步说,你的规律就是“圣经”,那也得有个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吧,不见得它自动发挥作用?如果自动发挥作用,人类没发挥主动性的可能,那不了解它们也没什么关系。顺便说一下,我不崇拜哈耶克,即便你有本事“出口转内销”。回到主题上,美国和日本有那个实力,而且它的农民也没想与“工人阶级”同等富裕吧?什么叫“去工业化”?这是我刚翻译好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制造业的产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7%。而它的就业比重是24%。到2004年,这些数字分别下降到约13.8%和10.1%。

你看中国能承受吗?我们还指望工业救农业呢。现在中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嘿嘿,不说也罢

我们讨论的是现实问题,倒是拜托你不要“学院”味道十足,乘机推销你的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10:35:00
中国的农民太苦了,没有权利去生活,为国家贡献不少,自己却生活水深火热之中,难道这就是以前农民所希望的社会主义社会吗?是我们政府应该重视农民利益的时候了,我们的国家从农民拿走的太多了,回报给农民的太少了,不要等到农民忍无可忍的时候才挽救这个危机,我们应该从现实中正视农民的困难,切实考虑农民利益!!!!!若象楼主的观点继续执行下去的话,那他应该都农村那里去享受一下生活给农民带来痛苦!!!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11:43:00
以下是引用vagabond在2005-4-3 8:41:59的发言:

你看中国能承受吗?我们还指望工业救农业呢。现在中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嘿嘿,不说也罢

我们讨论的是现实问题,倒是拜托你不要“学院”味道十足,乘机推销你的规律

俺上网就是为了推销俺的规律,嘿嘿。我能用规律简单说明问题,而经典做不到。

谈农民你扯工人,这叫王顾左右而言它。总体来讲工人的日子还是好过些,日子质量也高些。

回到主题上,美国和日本有那个实力,而且它的农民也没想与“工人阶级”同等富裕吧?什么叫“去工业化”?这是我刚翻译好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

这不是实力问题,只在于愿意平均否,是个数学问题,北欧在那儿。有些问题只是没报道,但中央知道,别太自私,我的“利他-------平均化”不能太违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3 12:02:4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12:53:00

不错不错,还有这么多人关心贫穷的工人、农民。出发点都很好!!!

不过我个人比较厌恶“施舍”、“反哺”、“工业救农业”这一类词。

我不知道为什么宪法里在“国家所有”这个词后面紧跟了“也就是全民所有”这句话,为了这句话我郁闷了好久。现在我觉得农民穷不是因为受剥削(有史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就是这个样子的),而是因为现在的“国家所有”不等于“全民所有”,分享国家经营成果时没有农民的份。国家优先发展城市,把“全民所有”的财政收入都投入到城市里了。相信在vagabond先生的字典里是没有“全民所有”这个词的。有的人特别关注农民,有的人特别关注工人,这无可非议,我希望公平起鉴,都改成关注“全民所有”吧。

我发言也是为了推销我的“全民社保”方案,呵呵,大家多多捧场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13:19:00

To 小曹:

我手上没有可以上传的数据,不过,我想你不难找到这些年财政转移支付的数据和农业贡献的税收数据

中国对农民的投入其实不能说不大,不过,效果却并不好,除了历史因素和自然条件制约外,有些话就不好说了

关注农民还是工人?你错了。我既不是工人也不是农民,没有理由偏向哪一方,而且我认为出路在于发展而非内部分配。农村的出路恐怕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那么,农民的出路就在于你认为“剥削”了农民的工商阶层(你的这点看法只能用混帐来形容)。我亲眼看到过在上海的街头老人从垃圾箱里捡起被抛弃的食物就吃

To 楼上:

现在我觉得农民穷不是因为受剥削(有史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就是这个样子的)

你大有进步,不过,你的这个观点依然错误:

国家优先发展城市,把“全民所有”的财政收入都投入到城市里了。

你正好说倒了,国家从城市取得更多的财政收入:从农民那里能收到那么多吗?

我不是工人,也不是农民,没有任何倾向性,如果可能,我当然希望全民富裕

因为是李昌平的讲话,更因为为农民呼吁的声音太少,所以我才看了此帖并只指出一个问题

根据陆学艺、郭书田等先生的计算,平均每个农民工在城里创造的价值是25000元,但每个农民工得到的平均工资只有6000——8000元(这是高估了)。城市和发达地区每年从农民工身上得到16000元以上的剩余价值。如果进城1亿农民,农民工每年被剥夺的就有1。6万多个亿。

他的可笑言论实际上比比皆是(坦率地说我认为你也可以去农大搞这样的讲座)

问题在于如何助农,小曹反对学院派,而学院派的一个特征就是放空对空导弹

我们在贵州大山里扶贫,不到1万块钱可以修1公里5米宽的山路,而政府去做扶贫,修1公里同样的路要8—10万块钱。那我们怎么配置资源呢?到村里去跟老百姓谈,群众说要修路,我们问怎么修,他们说只要乐施会提供炸药、铁锤、碎石机、碾压机、技术员就可以了,劳动力由他们自己组织。这样1公里路3000---8000元钱就够了。钱给他们,我们来做协作者,跟村民一起买炸药、机器,铁锤,风里来、雨里去,两年里6万多块钱修了26公里路。26公里路要是政府修,至少要200多万。

以上是李大师说的话

那么,谁来组织农民,怎么保证政府的拨款或社会的援助不至于浪费?

我在“财经”版面上转贴了一则新闻:甘肃三分之一的地县图书馆因无经费十几年没买一本新书

会宁县图书馆1985年正式建馆,现有工作人员6名,馆舍面积801平方米,实际上藏书室和阅览室加起来只有156平方米

我的评注:

为什么?难道连地方也要被侵吞?那谁还能相信自己的善心值得在不发达地区表现? 图书短缺问题可以得到缓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二手教材交易很发达,而且专门有组织收集并捐助给他人的(有一些教材甚至流入了中国)。在大城市里每年有多少教辅材料当废纸卖掉了?如果有人组织一下,接受捐助或以废品价格收购并转赠给甘肃这类地区,相信不至于出现这则新闻了

这可不是今天针对你而写的文字

结论之一:也有胡作非为的国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16:04:00
以下是引用vagabond在2005-4-3 13:19:44的发言:

你正好说倒了,国家从城市取得更多的财政收入:从农民那里能收到那么多吗?

知道我为什么提"全民所有"吗?

城市的确提供更多财政收入,但城市所用资源还不是使用“全民所有”的国家资源?城市先使用“全民所有”的钱来购买所需资源,然后上缴相对较多的税收,这些财政收入算不算“全民所有”的?看来你把次序弄颠倒了。你认为是城市提供了较多税收,然后城市就有权多获得国家投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20:02:00

恐怕不能算,而且,算了也没有意义

首先,城市对税收的贡献不同,对农村的依赖度也不同,如果笼统地把城市放在农村的对立面,除了散布首先对农村不利的仇恨外毫无意义,就好比因为你的日子还过得下去就认为你占用了更多的公共资源,对你实行“共产”一样不合理。其次,许多城市(特别是县城)本身入不敷出,它们倒是可能占用应该或可以给农村的资源的,如果没有有效措施,那么好处只会在城市之间分配。最后,公平与效率在任何地方都难以兼顾,实际上我们的税收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这样下去必有报应,而农村会首先承受打击(国家收入少必支出少)并承受最大的打击

你承认其实农民并没有受“剥削”,那么我们的分歧并不在应不应该帮助农民上,我们应该探讨的是如何提供帮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21:33:00

农村的出路恐怕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那么,农民的出路就在于你认为“剥削”了农民的工商阶层(你的这点看法只能用混帐来形容)。

=================

这是问题,而非提出问题。我赞同这点。但是我们是在讨论农民为何这么穷。政策(体制)是影响分配的主要因素,这是农民穷的根源。现在的政策是都市国际化,而非农业工业化。

如果你不将政策法律上的不公也纳入剥削范畴,那你就只是马克思的徒弟们那么小家子气了。政策(体制)也是资源,是让你穷了还说你没本事的资源,老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22:01:00

如果你的目的在于讨论为什么农民这么穷,与你臭气相投(开个玩笑)的临涯吹风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现在我觉得农民穷不是因为受剥削(有史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就是这个样子的)

看来你进步不大哟

而且,你要知道,建国不久在外贸上的突破就是进口加拿大的粮食,也就是说,那时农民也养不活自己

政策的因素当然有,但笼统地说政府或体制有问题毫无意义,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如何设计制度或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22:15:00

42楼的一句话很好,“问题在于如何助农”,在你举出你的证据时我可以举出更多的亲身经历给你听,我来自农家,在我高考上大学时(2000年),我没见过电话,不知道电话怎么用的,看到人家打公用电话,我很好奇,怎么打电话不要钱呢?后来我知道了,那是要买电话卡的。更不知道什么是电脑,怎样用电脑,我很珍惜今天能够坐下来,不太熟练的打着字。不否认我对农民有种特殊的感情。话又回来了,那个年代农民的的确确付出了很多,我想这也没有必要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正如你所说的那样“问题在于如何助农”。

另外1978年江苏省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 316(元) ,而 同期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154 (元) ,而到了2004年 江苏城镇居民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10482元,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54元(见江苏省统计年鉴)。好象与生具来的农民就是受苦的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再去追究历史,在那个几近无知的年代,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找到我们想要的任何答案。但生活还得继续,要含着泪水忘记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无尽灾难的日子。忘记也不等于背叛。既然曾经走过弯路,已经没有必要了再为他而愤愤不平了,这一段历史自有公论。毕竟父辈们替我们熬过了那些日子,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家已然开始重视农民问题了,当然具体如何助农尚不得知。农村时至今日都走出刀耕火种的作坊经济,哪有什么规模优势可言,真的当你身置于这块土地时,你会有一种历史厚重感。我对城市下岗工人同样有着很深的感情。

不管作为经济学家,还是经济学爱好者,特别是我们学经济的,能够为这个社会踏踏实实地作些什么,就行了,扪心自问,良心过得去就行了。

愿阳光之下每个生命普享富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22:23:00

那个年代农民的的确确付出了很多

建国不久在外贸上的突破就是进口加拿大的粮食,也就是说,那时农民也养不活自己

那时付出很多,甚至无法养活自己,现在付出也不少,只不过相对而言,还是无法自立。

这是冷冰冰的现实

正因为我也有你那样的朴素感情,说话才直截了当,如有得罪见谅(我母亲就是苏北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22:25:00
我还想一点的是,我想这个问题很好(农民),今后的关注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历史。我很喜欢人大的经济论坛,很优秀很有学术氛围,愿她越来越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23:23:00

很好,不过,也没什么历史可以追究

比如从你所举的两组四个数据中恰好得出相反的结论:

154/316=0.48734177215189873417721518987342;4754/10482=0.45353940087769509635565731730586

可见比例大致相当,而正如你所说的,农民毕竟有地

别上马、下马了,立志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条件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23:28:00

有道理,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不富何以富天下。

此论虽然垃圾,然亦可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3 23:31:00
真是哭笑不得,你还是临涯多摆pose吧,说不定有意外之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4 19:03:00
多读点历史吧,对你会有很大帮助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4 19:19:00
你指谁?我?我会的,而且我读过的历史书或许不比你少,因为那是我的另一大兴趣。他?没必要,他读书(特别是中国的古书)未必少,只是思路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4 19:26:00
一个没有历史底蕴的人是空洞的,一个整天沉迷于学院派的人是颓废的。一个自以为靠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妄下结论的人是幼稚可笑的,不负责任的。多读点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吧,看看邓子恢的、杜老的一些回忆录、读读吴老师的书、读读小凯的文章,读读林老师的文章,读读张贤亮的小说。看看梁漱溟的文章,看看费老的文章,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的。别让人说“竖子不足与谋”,否则,走到哪里,你都是一个司马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4 19:34:00
哦,要比读书多少,只怕你还不够格教训我,要把讨论上升到人格和水平评判,那你还是去上马或下马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4 21:15:00

哈哈哈,我仰天大笑冠簪落!

记得有人说过:有些牛吃进去的是草吐出来的是牛奶,有些人吃进去的是书 e 出来的还是书。

如此而已,

如此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5 02:04:00
以下是引用vagabond在2005-3-27 0:19:29的发言:

扯淡,大好的一个人一旦以领袖自居,头脑就开始混乱了。比如:

问题是农民可以用脚投票呀,可以不进城呀,做得到吗?

难道工人创造的价值都到了自己的腰包了?难道资本不要回报吗?你李大师又靠谁养着呢?

中国确实有很多问题,农民确实苦,不过传播仇恨绝对不是出路

你做过农民吗?

依你的逻辑,拖欠民工工资也成为资本回报了,是合理合法了?──“农民可以用脚投票呀,可以不进城呀,……”,谁叫你农民当初进城打工来着?

前两天媒体报道的杀妻冤案,依你的说法是:他可以不承认杀人呀,谁叫他承认来着?

你不问问他为什么会承认杀人,大概你认为承认杀人他有好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5 08:43:00

本来不想回答你,无论你是不是农民,显然你的无名愤怒浪费了国家和你的父母在你身上的投资,阻碍了你的才智发展,这样下去你干什么都不可能富裕起来。如果李昌平谈的是拖欠民工工资,那么我举双手赞成,问题是他说的是这个意思吗?你读书就是这么不求甚解的?

你再看下去,我说的很明白,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农民或工人可以拿到他所“创造”的全部财富!如果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可以拿到自己“创造”的财富,那么,国家还有财力支持你读书?你这是帮农民说话?政府收税不道德,资本家赚钱不道德,那么扶贫和创造就业岗位的资金从哪里来?恐怕是你的主张才会让农民和工人成百万地饿死!

你若相信经济运行有规律就更不该说这些不着边际的废话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5 09:15:00
不破不立啊,49年的革命之所以成功,之一也是社会腐败到极点,不管穷人富人,大多数是主张改换天地的。78年改革开放也是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如果真的变革,牺牲的是这代普通人的利益,富人只是一个群体,个体谁会更有安全感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