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976 7
2007-03-30
<P><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STRONG>“百家讲坛”二题 (</STRONG> □房向东<STRONG>)</STRONG><BR></FONT></FONT></P>
<P>“百家讲古”?<BR>  “百家”极言多也,各路精英都在这讲坛上一展辩才。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觉得似应更名为”百家讲古”,因为它所讲的,不是汉唐,便是明清;不是《论语》,便是《三国》;不是司马迁,便是曹雪芹;讲了慈禧还不够,还要再讲光绪……新闻出版事业要“三贴近”,电视应是最具影响力的传媒,最应该贴近大众的所思所想。可是,从目前情况看,“百家讲坛”最贴近的却是死人和古人!<BR>  不是说古代名著不要介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只在中国的旧典籍中讨生活。“古为今用”,是不是还要“洋为中用”?除了古典名著外,能不能介绍一些外国名著呢?能不能介绍一些外国最新学术动态和科学成就呢?甚至,能不能介绍一些外国最新社会思潮呢?<BR>  还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似乎也可以请名家到“百家讲坛”上做一番介绍。比如,关于教育改革问题,它的成就,以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中西教育比较;外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它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外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房地产泡沫,以及我们应该汲取的教训等等。<BR>  概而言之,“百家讲坛”要真正体现“百家”,不能只是传统文化一家。<BR>  <BR>  “全盘古化”?<BR>  听于丹教授神采飞扬地讲《论语》,感觉《论语》竟是一部完美无缺的天书。事实是,《论语》固然有于丹所描述的关于自我完善的内容,但它的“真谛”,未必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不是关于心灵的“快乐书”。<BR>  除了修身养性之外,《论语》还有齐家治国平天下;除了积极进取、达则兼济外,还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除了《论语》本身,还有被统治者作为敲门砖、作为工具的《论语》……《论语》是一部极为复杂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典籍,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作为工具毒害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加分析地一味地粉饰它,将它作为所谓的“快乐书”,这与《论语》本身有很大的距离,还将导致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否定。<BR>  假设介绍一部西方名著,作者没有批判的眼光,那很容易被人戴上“全盘西化”的帽子。由此及彼,我们是不是可以给“美女教授”戴上“全盘古化”的时尚高帽呢?段祺瑞也杀人,也吃斋,我决计抽点时间做一些学问,专门研究段的吃素,说不定,他既是素食主义的先驱,又是现代环保主义之父也未可知。至于杀人,我不说,便不存在了。<BR>  于丹的笑很灿烂,可以融化这冬天的冰雪,可是,看着她的笑,我却想起鲁迅所言,翻开历史一查,中国旧典籍的字里行间,歪歪扭扭地写着“吃人”二字(大意)。《论语》就是被用来吃过很多人的一本书。这样一本书,竟然成了“快乐书”了!会不会有人在于丹的催眠之下,“快乐”地沉沉睡去,被吃,死去?<BR></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3-30 19:48:00

同感......

同感,值得深思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30 20:01:00
总的来说,百家讲坛这个节目是办得很成功的,至少它让民众能从电视里多学些东西.至于里面的学者的观点,那也有一家之见的成份,所谓百家讲坛嘛,当然是百家争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30 21:07:00

权作消遣,千万别当真。——如同看戏与电视一样。

百家讲坛对孔子理论的解读并不能被认为是孔子理论本身,而研究一种理论我们还是要回到原著本身———到大学相关专业去学习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31 17:51:00
以下是引用tg1168在2007-3-30 21:07:00的发言:

权作消遣,千万别当真。——如同看戏与电视一样。

百家讲坛对孔子理论的解读并不能被认为是孔子理论本身,而研究一种理论我们还是要回到原著本身———到大学相关专业去学习研究。

也是,好“玩”就行,别当回事。

电视是普及性的东西,满足的是大众的审美需求,讲的人与听的人“妥协”后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如果我们都从做学问的角度来做这个节目,与说教没什么区别,观众肯定不爱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31 18:33:00

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快餐文化,什么事情都要讲求效率.这样的话,象《论语》,《三国》等等,需要深入进去细细思量的东西就有点不和时宜,因为太耗费时间了.

在这种情况下,于氏《论语》横空出世,使人眼前一亮,呵呵,原来中国的古代经典,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这样理解,这样去读.这对那些喜欢快餐的,知识层次,文化积累还有些欠缺的人来说确实是一场文化洗脑,使他们能感到自己也能读懂原以为是天书的古文经典,这真是有一种自豪感呀!

但是我想说,我现在越来越不喜欢百家讲坛,越来越不喜欢里面的有些学者了,纯粹是在照本宣科或是想当然,只要让观众喜欢我,说什么都可以,许多的经典就这样被这帮人强奸了,哎,可叹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