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财大绿金院)联合出品的《中国上市公司ESG行动报告(2022-2023)》(以下简称《行动报告》)在杭州重磅发布。
1+1”ESG框架逐步成型,加入“乡村振兴”等特色指标
尽管ESG理念在2004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至今已历经近10年发展,但有关ESG体系的建设却一直是“进行时”,即便在欧美成熟市场也还未形成一套可以普遍适用的标准。
没有国际统一标准,对于我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我国有别于其他发达国家,且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注定无法生搬硬套国际的ESG体系。这也直接导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价值难以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得到充分展现。另一方面,我国可由此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ESG体系,在借鉴国际标准的同时融入本土指标,主动参与制定游戏规则。
在此背景下,《行动报告》提出中国特色“1+1”ESG框架,即以国际ESG指标中的共性指标作为普适性基础框架,并基于中国国情与战略布局形成特色ESG指标。
比如,在环境维度议题方面,欧美国家的环境议题主要关注气候变化,在指标设置上更关注企业的气候责任行为。中国的ESG议题发展则在指标设置上多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战略议题出发,重点衡量企业的绿色转型、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表现,并基于现阶段ESG政策在环境信息披露上的侧重,逐步纳入气候风险管理与环境信息披露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