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2000-2024年全国298地级市人口流动率(三种方法测算)面板数据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公路客运量
一、数据说明:
- 本数据参考闫海洲(2010)对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分析、郭东杰与余冰心(2016)关于人口结构与消费关系的实证模型,以及方锦程等(2023)在区域协调政策评估,对地级市人口流动率进行测算。
- 数据覆盖全国298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时间跨度25年(2000–2024年),形成7501条面板数据记录。
二、数据来源:
- 均直接采集自各省级、地市级统计局出版的统计年鉴与国民经济公报。
- 包含三种面板数据(原始数据、线性插值、回归填补)
三、数据测算方法:
计算公式:年末常住人口 / 户籍人口
该方法源于闫海洲(2010)对长三角城市群人口集聚效应的研究,用于衡量城市人口吸引力58。当比值>1时,表明该地区存在人口净流入(如深圳2020年比值达1.7);比值<1则反映人口净流失(如东北部分城市比值低于0.9)1。该指标直接反映区域发展的均衡性,为判断“收缩型城市”提供量化依据。
计算公式:(年末常住人口 - 户籍人口) / 户籍人口
郭东杰与余冰心(2016)采用此指标分析人口流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机制,揭示流动人口规模与结构特征37。正值表示外来人口占比(如东莞2022年达38.5%),负值凸显劳动力流失强度。该指标对社会保障政策设计具有关键参考价值,尤其在解释“人口流出地消费萎缩”现象时具有理论解释力7。
计算公式:公路客运量 / 年末常住人口
方锦程等(2023)创新性地引入此指标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代理变量,通过单位人口的交通频次测度人口流动强度14。该指标特别适用于捕捉短期流动性(如春运效应、商务通勤),弥补了传统统计对临时性流动的测量盲区3。例如,珠三角城市群该指标通常高于全国均值2倍,反映其高频城际流动特征。
四、数据指标:
| 年份 |
| 省份 |
| 城市 |
| 省份代码 |
| 城市代码 |
| 所属地域 |
| 胡焕庸线 |
| 常住人口数(万人) |
| 户籍人口数(万人) |
| 公路客运量(万人次) |
| 人口流动率1 |
| 人口流动率2 |
| 人口流动率3 |
五、数据预览: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