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同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亦同步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作用,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牵头制定了两项贴息政策,于7月31日经国务院第6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在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层面,政策对可享受贴息的贷款设定了明确条件。
具体来看,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可享受贴息支持。 本次出台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则为中央层面首次实施,在政策设计上直接惠及消费者个人。支持对象上,在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两项重磅措施的落地,标志着从服务业经营主体到个人消费者的贴息政策“组合拳”正式启动。具体来看,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聚焦餐饮、养老、托育等8类消费领域;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则为中央层面首次实施,直接面向消费者个人,通过降低消费信贷成本激活需求端潜力。两项政策在贴息比例设定上保持一致: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且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90%、省级财政承担10%,既体现政策力度,又兼顾央地协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将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并强化与金融政策协同,进一步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