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1408 2
2012-10-07
在休假或旅游这件事情上,公民个人显然比ZF更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公民一定会选择明智的时间出行,交通和景区拥堵自可缓解。
国庆长假收尾,相信不少游客通过一次长假旅游,放松了身心,恢复了活力。但也有些“坏消息”传来,冲淡了长假带来的好心情。
一则报道说,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特色旅游项目——骑骆驼备受青睐,每天从早晨5点半到天黑“马不停蹄”,但还是不能满足游客需要。驼户们只能给骆驼增加饲料而不能让骆驼休息,导致已经连续两天出现骆驼劳累致死。
这只是景点人满为患的一个小例子。据全国假日办假日旅游信息的最新通报显示,长假期间,数十个景点访问量超过正常量一倍多,部分景区游客日访问量超过最佳接待量数倍甚至十倍。比如,南京中山陵的访问游客是最佳接待量的10倍,厦门鼓浪屿为最佳接待量的9倍。网上有人编出顺口溜:“华山数万人滞留,黄山游客爆满,故宫人山人海,长城不分内外。”
这种全民集体旅游的方式难以避免产生“人累景更累”的后果。问题是,这种方式为何产生?有人呼吁游客要理性,但对于中国的游客而言,表面上看,去什么地方、怎么去、跟谁去,都是自愿的选择。但是在最关键的一点——时间上,他们却远远缺乏选择的自由。长途旅行必须有相对较长的集中时间,但是中国游客在一年之内符合这一要求的时间段只有两个窗口——国庆和春节。春节的习惯是回家团圆,那么国庆就成了唯一一次适合长途旅行的时间窗口。以中国十数亿人口之众,哪怕五分之一的人口选择此时出行,不造成上述情形,绝无可能。
正因为中国人的旅行是随着放假的行政指令而走,所以考量这一问题也应放到公共治理的范畴来进行。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治理保留有一种“运动式”的模式,其特征是ZF通过自上而下的调度,对某些突发性事件或重大的社会疑难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这种治理思维渗透到各个社会领域,乃至延伸到国民的休闲度假方面,这便是集中休假制度。
在某些领域,通过“运动式治理”,攻坚克难,形成社会气氛,或有其一定合理性。但在另一些领域,比如国民的休假上,这种方式就行之无效。而高速公路免费这样的公共政策,则在事实上强化了这种治理思维,它在“引导”人们进行运动式的集中旅游。
解决之道亦很简单,既然管不好,那不如交给社会自己去解决。怎么交?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由公民个人和单位协商,决定该何时休假——在休假或旅游这件事情上,公民个人显然比ZF更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他们一定会选择明智的时间出行,大多数人都不会一头扎到人堆里去。
唯此,交通拥堵、景区超负荷运作等问题,才可迎刃而解,敦煌的骆驼也才能够保全性命。否则,讨论是否恢复五一黄金周,或者高速公路是否应免费,无异于舍本逐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0-7 14:41:33
说这么多有什么用,zf需要法律规定国家带薪休假天数,美国是发达国家中休假天数最少的,15天每年,欧洲基本上都是23-28天每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20 22:20:45
“公民个人显然比ZF更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此话不假,但是很不靠谱,公民怎么能够自主支配自己的休假呢,即便公民愿意ZF同意,企业会答应吗?这个落实起来太难了,甚至有点天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