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 数据分析与数据科学 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110 0
2025-09-15

控制变量有总资产报酬率了还需要营业收入增长率吗

结论先行
“总资产报酬率(ROA)”与“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衡量的是两套不同信息——盈利能力 vs. 扩张速度;二者相关系数通常 < 0.4,不会出现“放了 ROA 就不用 Growth”的必然替代。
是否保留 Growth,要看你的核心解释变量作用机制稳健性需求,而不是“已经有 ROA 就够用”。

下面给出 3 步判断逻辑 + 2 个常见误区,帮你决定是否把 Growth 留在方程里。


1 先问:Growth 会不会是 X→Y 的独立通道?

  • 若研究的是“数字化转型→企业绩效”,数字化往往先体现为“订单/市场扩张”(Growth),然后才转化为利润(ROA)。
    → 此时 Growth 属于前置机制,把它完全砍掉会高估数字化对 ROA 的“直接”效应,造成过度控制偏误(bad control)。
  • 若研究的是“成本上升→利润下滑”,Growth 只是外生需求波动,与成本冲击无直接理论关联,可留可不留——留是为了“堵住审稿人嘴”,不留也能讲清故事。

2 再看:VIF & 相关系数

  • 同一方程里同时放 ROA、Growth、Size、Age 后,如果 Growth 的 VIF > 10,且与 ROA 相关系数 > 0.6,可考虑:
    – 只留 Growth,把 ROA 换成 ROE 或毛利率;
    – 或做正交化(reg Growth on ROA, 取残差 res_Growth 放入模型)。
  • 若 VIF < 5,相关系数 < 0.4,直接双变量共存即可,无需担心多重共线。

3 最后:审稿人视角

  • 国内财务/会计/金融类 CSSCI 期刊普遍默认“盈利能力 + 成长能力”双控制;缺 Growth 容易被外审一句“遗漏成长维度”打回。
  • 若版面或自由度紧张,可在正文保留 Growth,附录汇报“去掉 Growth”结果——只要核心系数方向/显著性不变,即可证明稳健。

两个常见误区
误区 1 “ROA 包含 Growth 信息”
→ ROA 分子是净利润,分母是平均总资产;Growth 分子是营收增量,分母是上年营收。两者核算口径、经济含义、波动周期都不同,数学上不存在包含关系

误区 2 “Growth 不显著就删掉”
→ 控制变量无需显著;它的使命是阻断混淆路径。只要理论上有潜在影响,就应保留,否则删掉后 X 的系数可能因遗漏变量而变大,反而更难解释。


一句话操作指南

  1. 理论段先写清“成长速度可能独立影响 Y”;
  2. 基准回归同时放入 ROA + Growth;
  3. 稳健性检验汇报“去掉 Growth”“替换为营业利润增长率”两套结果;
  4. 若 Growth VIF 过高,与 ROA 正交化后再放——既保留信息,又避免共线。

做到以上四步,无论显著与否,都能向审稿人证明:“不是乱放,而是必须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