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1年全球被动式进水格栅市场规模市场规模将接近16.2亿元
当台风过境后的城市内涝逐渐退去,当发电厂取水口的鱼类得以安然游弋,当污水处理厂的过滤系统持续高效运转,被动式进水格栅这一 "隐形卫士" 正悄然支撑着全球水循环系统的稳定运行。作为无需机械驱动即可实现杂质拦截的关键设备,它不仅重塑了传统水处理的效率边界,更在全球基建升级与环保需求爆发的双重驱动下,开辟出一片高增长的市场蓝海。
一、技术解码:被动式进水格栅的核心原理与显著优势
被动式进水格栅是一种利用自然水流与重力作用实现过滤功能的进水系统,其核心在于通过无动力设计完成杂质拦截与水体净化的双重任务,彻底摆脱了传统格栅对电力驱动和机械传动部件的依赖。从技术结构来看,这类设备通常由过滤主体、流量调节装置和自动清理系统三部分构成,其中 Vee-Wire® 筛网技术的应用堪称革命性突破 —— 表面栅条采用 V 型楔型丝设计,与内部支撑杆形成全焊接结构,既保证了设备强度,又能有效防止颗粒卡堵,即便筛网孔隙小于 3mm 仍能稳定运行。
相较于传统主动式格栅,被动式进水格栅的优势体现在全生命周期的多个维度:
运维成本优势:水下无任何传动部件,配合 Hydroburst™自动反冲洗系统,可实现 3-5 秒内通过压缩气体完成残渣清理,无需潜水员作业,综合维护成本降低 60% 以上,部分设备甚至能达到十年免大修的标准。
生态保护特性:开放式两级流量调节器使过栅流速维持在极低水平,小鱼等水生生物可顺利游走,从源头避免了传统取水设备对水生态的破坏,完全符合现代环保法规要求。
适配场景广泛:提供圆筒形、T 形和半圆形等多种结构设计,材质覆盖 304/316 不锈钢(淡水)、铜镍合金钢(防生物附着)、双相不锈钢(海水)等类型,可满足市政排水、工业取水、水利防洪等多元场景需求。
长期经济效益:虽然初期投入高于传统格栅,但结合 15-20 年的使用寿命(是传统设备的 2-3 倍)和极低的能耗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可降低 40% 以上。
二、市场全景:规模扩张背后的核心驱动力
全球被动式进水格栅市场正处于加速渗透期,区域市场呈现差异化增长态势,而多重驱动因素的叠加则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一)全球市场规模与增长态势
据恒州诚思调研统计,2024年全球被动式进水格栅市场规模约13.1亿元,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6.2亿元,未来六年CAGR为3.1%。
(二)核心增长驱动因素解析
政策端:全球环保与基建政策双重催化各国对城市排水系统升级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中国 "十四五" 规划明确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海绵城市与智慧水务工程加速推进,直接带动被动式进水格栅需求增长。欧盟《水框架指令》要求 2030 年前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至 70%,倒逼传统取水设备升级,为被动式格栅创造了广阔市场空间。
需求端:极端天气与城市化催生刚性需求全球极端降雨事件频率较十年前增加 37%,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被动式进水格栅作为提升排水系统效率的关键设备,成为市政改造的标配。同时,全球城市化率已突破 56%,新增市政排水管网建设与老旧管网改造同步推进,据测算,每公里市政排水管网配套格栅需求约为 2-3 套。
技术端:材料与智能化升级打开增长空间复合材料技术的突破使格栅成本降低 20% 以上,推动其在中小城市和乡镇市场的普及;而智能型产品的研发更成为新增长点,具备远程监控、自动故障诊断的格栅产品在高端市场溢价能力提升 30%。Aqseptence Group 等企业推出的智能监测型格栅,可实时传输过滤效率数据,已在欧美发电厂广泛应用。
成本端:全生命周期理念深入人心随着运维成本在设备采购决策中的权重提升,被动式格栅的经济性优势愈发凸显。以中国某地级市市政项目为例,采用被动式格栅后,年维护费用从传统设备的 12 万元降至 3.5 万元,五年内即可收回初期差价。
三、竞争格局:全球玩家的技术突围与市场布局
全球被动式进水格栅市场呈现 "欧美主导、中国崛起" 的竞争格局,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深耕构建竞争壁垒,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技术创新方向
当前市场竞争的核心焦点集中在三个维度:一是材料创新,双相不锈钢和增强复合材料的研发使产品寿命延长至 20 年以上;二是智能化升级,远程监控与 AI 预测性维护技术的融合,实现了格栅运行状态的实时管控;三是环保性能优化,部分企业已开发出可回收格栅产品,材料回收率达 95% 以上,契合双碳目标要求。
四、区域洞察:三大市场的发展特征与趋势
不同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导向和水文环境影响,呈现出差异化的市场特征与增长路径。
(一)北美市场:技术引领的成熟市场
北美市场以美国和加拿大为核心,2024 年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 35%,是全球最大的被动式进水格栅市场。该市场的显著特征是应用场景高端化,发电厂和工业排水领域需求占比超过 60%,对产品的耐腐蚀性和智能化要求极高。Hendrick Screen 等本土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占据主导地位,市场集中度超过 50%。未来趋势方面,随着美国基础设施法案的落地实施,市政排水领域改造需求将释放,预计 2025-2031 年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 3.8%。
(二)欧洲市场:环保驱动的规范市场
欧洲市场以德国、英国、法国为核心,2024 年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 30%,环保法规的严格性主导了市场发展方向。欧盟《水框架指令》要求所有取水项目必须配备生态友好型过滤设备,直接推动被动式格栅的普及,其中保护水生生物的格栅产品占比超过 70%。德国 Aqseptence Group 凭借本土技术优势占据约 20% 的欧洲市场份额,其 Hydroburst™系统成为行业标准。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推进,风电和光伏配套的水处理需求将成为新增长点。
(三)亚太市场:政策催化的增长市场
亚太市场以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为核心,2024 年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 32%,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该区域 70% 以上的需求。该市场的主要特征是政策驱动性强,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和日本的下水道改造计划成为需求增长的核心动力。区域市场呈现 "高端进口 + 中低端国产" 的格局,高端项目多采用 Aqseptence Group 等国际品牌,而市政改造项目则以江苏某环保科技等本土企业为主。从区域分布看,中国华东和华南地区是核心市场,2024 年合计占比达 55.9%,华北地区受益于雄安新区建设,增速达 11.2%,位居全国第一。未来,随着东南亚城市化加速,越南、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将成为亚太地区的增长新引擎。
五、未来展望: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被动式进水格栅作为水循环系统的关键支撑设备,其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在生态保护方面,它通过低流速设计和无动力运行,从源头减少了水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生态破坏,单台设备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 1.2 吨;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高效的过滤功能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 15-20%,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未来发展机遇
新兴市场潜力释放: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城市化率年均提升 1.5-2 个百分点,市政排水和水利防洪项目需求旺盛,为性价比高的中国品牌提供了出海机遇。
智能化市场扩容:智慧水务建设推动智能型格栅需求增长,预计 2030 年智能产品占比将从目前的 15% 提升至 40%,市场规模突破 8000 万美元。
细分场景爆发:农村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项目的加速推进,将创造新的需求增长点,其中农村市场预计 2025-2030 年复合增长率可达 12%。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技术壁垒制约:高端市场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极高,国内企业在双相不锈钢加工和智能化算法方面仍需突破。
标准体系差异:不同国家的环保标准和产品认证体系存在差异,增加了企业出海的成本和难度。
低价竞争冲击:中低端市场存在大量小型企业,低价竞争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行业整体形象。
结语
被动式进水格栅行业正站在政策红利与技术升级的双重风口,其市场规模的稳步扩张不仅彰显了全球对水循环治理的重视,更体现了环保与效率并重的发展理念。从欧美市场的技术引领到中国市场的快速崛起,从传统材质到智能升级,行业的每一次迭代都推动着水处理领域向更高效、更环保、更经济的方向发展。
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企业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环保需求为导向,在材料研发、智能化升级和全球化布局上持续发力。正如 Aqseptence Group 用半个多世纪的技术沉淀证明的那样,只有坚守品质与创新,才能在这片蓝海市场中长久立足。而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被动式进水格栅这一 "隐形卫士",必将在守护水资源的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构建绿色水循环系统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