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集团缺席即将开幕的上海车展,海马却在背后偷着乐。他终于有了第一次独立在公众场合亮相的机会。
从2003年开始,海马就一直像影子一样跟在马自达和一汽集团背后参加每年一度的北京、上海车展,有人甚至不清楚它是怎样的一个企业。现在,正式脱离了与马自达的合作关系,海马的独立意识愈发浓厚。资本市场风云动荡,似乎更让它看到了迎来独立的那一天。
据了解,H1项目启动于2003年11月,按照海马的官方说法,决定上这个项目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巩固和深化与马自达方面的合作;二是加大自主品牌的开发力度。同年1月,马自达6轿车在长春下线。
然而,H1项目只是海马汽车与一汽闹矛盾的事件之一。始建于1988年的海马汽车(当时名为海南汽车冲压厂,1990年更名为海南汽车制造厂)在1997年底被一汽集团兼并,重组成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其中一汽占51%,海南国有资本占49%。但纳入一汽后,除了带给了轿车生产的目录外,一汽对海南并无任何资金和产品技术的实际支持。海马内部人对此曾颇有不满:“我们在一汽那儿什么也没得到。”
而此时,时任一汽海南总经理的景柱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成立了海南汽车集团(下称海汽集团),并通过与马自达的合作壮大了自己。此时,海马汽车有了最初独立的念头。
品牌回购?
三方的合作期间,矛盾关系一度出现激化。“我们向马自达买技术的钱,一汽一分钱也没掏。而当设备买回来后,再由海汽集团租给一汽海南。一汽不用承担一点儿风险就坐享其成。”海马内部人意见很大。
按照几方的意愿,2004年7月,注册资本12亿元的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重组后,一汽集团、海汽集团和海南省政府所持股比分别为49%、49%、2%。 (在股权方面)能和一汽平起平坐,也让海马的独立梦更近了一步。
日前,海南国资委已经决定将其持有的海马汽车剩余1%的股权授权给海马股份管理。而在2006年底,海南省政府已将持有的海马股份减持了1%。目前,海马股份享有海马汽车50%的收益权及51%的表决权。
“这就要看他们(一汽)愿不愿意卖了。”海马内部人士半开玩笑地说。孙忠春说:“海马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但毕竟在这轮国企重组大潮中,任何的资本运作都有可能实现。”北伐之举,明显让海马底气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