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济(Learning Economy)
简言之,学习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即在这种经济中,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学习成为最重要的过程。这里的“学习”的概念是广义的,既包括生产新知识的过程,也包括对已有知识重新组合的过程;学习不仅限于专门的知识生产部门,从这种部门知识不断地被传播到经济的其他领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学习与几乎所有经济领域中如采购、生产、销售这样的普通经济活动相联系;学习过程不仅限于正规教育,还包括干中学、用中学、营销中学等所有与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有关的过程。学习经济与知识经济不同。从某种角度讲,所有经济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至少如果包括意会知识的话),甚至所谓原始经济也依赖于复杂的知识结构,其中的一部分知识通过习俗、民间传说和宗教仪式而被贮存起来。而学习经济则不然,它是现代经济的突出特点。在现代学习经济中,除了上述内容外,知识的更新率相当高,学习和遗忘的更替相当频繁,知识传播的速度相当快,知识储备的大部分每年都发生变化。而且,在现代学习经济中,技术和组织变化已经日益成为内生化,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如经合组织的大部分成员国内,学习过程已被制度化,知识积累的反馈回路已被建立,知识基础设施(学校、培训体系、大学、图书馆、数据库、电信网等)已经相当发达。现代学习经济具有以下特征:(1)现代学习经济是以信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它大大降低了储存、处理、转移和综合信息的成本,并形成了不同的网络,大大增加了新知识组合和互动学习的可能性;(2)伴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生产的新型组织,能够迅速适应技术的变化,迅速适应越来越多的新的组织类型需求的变化;(3)创新过程在重要性、成本、类型等重要方面发生了变化;(4)由大学、学校、培训系统、研究实验室、电信网络、图书馆、数据库等组成的知识基础设施更加稳固;(5)制度是学习和创新的强有力支撑;(6)在现代学习经济中,政府政策的作用已发生变化。总之,现代经济已成为从根本上依赖于作为资源的知识和作为过程的学习的经济。这种现代学习经济的观点,是分析、研究创新活动的重要参考框架。
学习时代(Learning Era)
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学习将成为每个个人、组织和国家最为重要的活动,人类由此进入学习时代。学习时代的发展要求学习采取几乎全新的方式。未来学习的成功者决不是单纯看掌握知识的质和量的多少,其实质性问题将是,是否知道为什么目的学习(Why)、学习什么(What)、从哪里学(Where)、向谁学习(Who)、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When)以及怎样学习(How),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否具有建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和具备创新的能力和本领。
学习时代的学习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学习是终身的,无法分为教育阶段与工作阶段;
●学习在各种环境与机构中进行,学校只是学习的场所之一;
●各种形态的学习与学校教育相互统整,人生的学习是形成经验、满足需要的创意过程;
●每一阶段的学习成败只具有相对意义,不能作为区分优劣的指标;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创意,重视个人的自由发展与时代成员的不同思维方式;
●强调以终身教育的方式、协助个人接受现代思潮,建立历史观、科学态度与相对意识。
因此,学习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怎样迅速、充分、有效地选拔、存储和获取信息;二是怎样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怎样打破常规重新组合,利用它来创造新点子。未来时代缺乏的人才将不是掌握了一大堆知识的硕士、博士,而是具有极强的想像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或顶尖人物。我们需要学习的不单是知识,而是如何运用知识及创新的特殊本领。
在学习时代中,与学会学习相关的能力有很多,但尤为重要的能力是处理信息的能力。亦即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学习时代也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学习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是学习和教育重心的转移方向。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学习和教育的革新是在与信息化的发展赛跑,一旦滞后,我们将与信息化社会格格不入,反之,学习和教育的信息化将促进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学习文化(Learning Culture)
学习文化指与人们的学习活动有关的文化现象,主要包括人们的学习观念、学习手段、学习方式等。对学习文化的重视,是信息时代之特征的体现和要求。在信息时代,知识的生产日新月异,其传播也越来越迅速,知识对社会发展起着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世界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为对付信息时代这种飞速变化和挑战,人们必须树立和坚持终身学习的信念,随时准备吸收最新的科学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学习手段,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网上学校来获取新知识,就是信息时代所特有的学习方式。就信息时代的企业来说,学习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机会。技术的积累依赖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需要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必须建立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企业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现代企业只能作为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够善于创造、寻求及转换知识,同时能够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作出正确的选择。就政府来说,必须致力于在全社会倡导重视学习、不断学习的新观念,并为人们提供学习的必要条件。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奥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引起管理学界的轰动。所谓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有一些由学习团队所形成的社群,它们有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心和使命,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与实现共同目标的动力,不断创新,持续蜕变。在这种学习型组织中,人们胸怀大志,心手相连,相互反省求真,脚踏实地,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模式,不为眼前近利所诱惑;同时,以令成员振奋的远大共同愿望以及与整体动态搭配的政策与行动,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成果,从而真正地从学习中体悟工作的真义,追求心灵的满足与自我实现,并与周围的世界产生一体感。
彼得·圣吉奥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必须进行五项修炼,即锻炼系统思考能力、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目标和开展团队学习。修炼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五项修炼是一个组织的学习过程,所以进行五项修炼的组织称之为“学习型组织”。但能否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并不仅仅看企业是否进行了五项修炼,关键是五项修炼是否能互相搭配,从而解决实际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学习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企业是否通过学习而增强了应付环境变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总体而言,五项修炼是一种观念的改变,是一种信念的改变,一种思维方法的改变、也是一种管理方法的改变。它一改过去那种以“管理、组织和控制”为信条的管理思想,取而代之的是以“愿景、价值观和心智模式”为理念的新思想。它的目的在于创造出一种具有共同崇高理想和美好愿景,并为之奋斗的组织群体,同时创造出开放、平等、和睦、奉献的组织环境,合理完美的心智模式以及反映灵敏的组织结构。
学习型组织是组织中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自我修炼,自我管理,自我超越的组织。人们不断扩展他们创造生命中真正心之所向的能力,从个人追求不断学习为起点,从而形成学习型组织的精神。
学习型组织特别强调自主管理。在工作中,不外乎会碰到两类问题:一类问题是收敛型问题,即通过讨论和研究,答案越来越收敛,明白;第二类是发散型问题,这类问题越讨论答案越多,而且许多结论是自相矛盾的。我们有些企业,不论问题大小都要一级级往上汇报,学习型组织认为,这样的组织活力是不大的,这类企业应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管理。日本企业中几乎都实行自主管理,经常召开自主管理成果发布会,气氛很活跃,领导们都在后面以示支持。
学习型组织特别强调学习,因为未来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有效的团队的学习力。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成功就要靠知识,靠全体员工的创造力,这就要靠组织团队学习,开发整个团队的人力资源,学习型组织提出团队学习可以加强团队的智商。团队智商大于个人智商,只有各人把心中的问题都提出来,变成大家的智商,企业才能成功。
学习型组织的判别标准(The Standards of Organization Learning)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奥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引起管理学界的轰动。所谓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有一些由学习团队所形成的社群,它们有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心和使命,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与实现共同目标的动力,不断创新,持续蜕变。在这种学习型组织中,人们胸怀大志,心手相连,相互反省求真,脚踏实地,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模式,不为眼前近利所诱惑;同时,以令成员振奋的远大共同愿望以及与整体动态搭配的政策与行动,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成果,从而真正地从学习中体悟工作的真义,追求心灵的满足与自我实现,并与周围的世界产生一体感。
彼得·圣吉奥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必须进行五项修炼,即锻炼系统思考能力、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目标和开展团队学习。修炼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五项修炼是一个组织的学习过程,所以进行五项修炼的组织称之为“学习型组织”。但能否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并不仅仅看企业是否进行了五项修炼,关键是五项修炼是否能互相搭配,从而解决实际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学习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企业是否通过学习而增强了应付环境变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总体而言,五项修炼是一种观念的改变,是一种信念的改变,一种思维方法的改变、也是一种管理方法的改变。它一改过去那种以“管理、组织和控制”为信条的管理思想,取而代之的是以“愿景、价值观和心智模式”为理念的新思想。它的目的在于创造出一种具有共同崇高理想和美好愿景,并为之奋斗的组织群体,同时创造出开放、平等、和睦、奉献的组织环境,合理完美的心智模式以及反映灵敏的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