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 富 创 造 论
——国民财富产生原理研究
李宗发 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全新的财富经济著作,打破了传统的经济理论思维,从财富的角度来研究国民经济,对整个社会财富产生的原理、财富利润来源的根本原因、新财富思想以及与财富有关的许多方面进行了全新的研究与著述。本著作首先以“财富”作为基本的考察对象,并寻找到经济中最核心的问题:财富创造与财富实现。在新理论中以财富的创造与实现为研究的主线,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财富学术思想,并对人们如何获得财富、如何经营财富、如何分配财富以及整个社会财富经济如何发展等进行了全新的论述,从最根本的理论上阐述国民财富产生的原理,为社会经济建设、企业经营、个人事业、中国复兴、地方发展提供全新的财富思想。全书包括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财富总论。在财富总论中,首先对财富的概念进行了论述,接着研究了财富的来源,分析了财富的特性,客观地指出各种要素在财富中的作用,着重论述了财富产生的原理,提出了财富产生两段论、财富由智力创造而来、人类的历史就是创造的历史、财富的公式等若干全新的理论。
第二部分,财富创造。在本部分论述了智力创造财富的种类、财富创造革命与人类进步、财富创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财富创造力、财富的各种类型创造、影响财富创造的因素、中国在财富上的创造等等若干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财富的价值取决于创造、创造正成为最关键的财富之力的观点,并对财富创造的主体及物质科技财富的创造、服务财富的创造、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和平制度的创造等专门进行了论述。
第三部分,财富实现。在本部分接着财富创造对财富实现的基本问题展开了论述,包括财富的实现情况、财富实现的要素、财富实现的思想,并分别论述了财富的生产、财富的服务、财富的销售、财富的传播、公共秩序财富等方面财富实现最基本最常见的活动。
第四部分,财富需求。在本部分,对财富的需求进行了论述,内容包括财富的消费问题、财富的容量研究、需求的弹性与有限度性、财富的供给与购买力、财富价值与价格等方面。
第五部分,财富分配。在本部分客观公正地论述了智力创造者、资本者、普通劳动者、公务员等所有社会成员在财富中的实际贡献,肯定大部分社会成员分配财富的正当性,并指出一些畸变的分配和还存在的不平等问题,提出财富分配主导权根据贡献大小而定以及按功分配财富的主张。在本部分还对国民之间的分配、企业内部的分配、国与国之间的分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高整体购买力以及走向共同富裕的思想。
第六部分,财富理论探索。由于是全新的论述,因此在前面对基本理论进行一定阐述后,在本部分接着对财富创造论的理论体系进行归纳,包括研究的基础、财富定律、财富两段论思想、财富产生的原理、财富的历程、财富新四分法、财富思想、经济运行模式等等方面。同时对稀缺论、经济学思维、生产率、新财富观、创造决定分工、商品化趋势、智力社会与知识经济、一个国家的崛起和世界繁荣等与经济学术有关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意见。并对财富专利问题、人类未来问题进行了探索。
第七部分,财富经营。本书不仅作财富理论的研究,还在本部分及后面一部分进行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论述,用财富创造论的思想阐述国民财富的经营与发展。在本部分分专章论述了企业对财富的经营、个人对财富的经营、社会对财富的经营和财富的增长几方面的内容,特别详细论述了社会财富利润产生的原因、个体财富利润产生的原因、财富经营原理、企业经营定律、财富经营五大基本公式等方面。
第八部分,财富政策。在本部分用了较大的篇幅对财富政策连同相关社会财富思想进行了论述。首先对创造与社会繁荣、发展中国家的财富政策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中国的财富之力、财富政策等进行了专门的考察与论述,提出了中国应采取创造主导型增长模式、创造就业、创造富民、创造立国和创造强国的主张。
总之,本书以“财富”为基本的对象,以财富的创造论为主线,论述国民财富产生的原理,以及中国的自主创造问题、财富经营问题和其它与财富有关的数百个问题,内容涵盖了与财富有关的几乎所有内容,不仅是中国学术界一部全新的学术著作,也是中国企业界、地方政府、广大读者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最新的财富类图书。
目 录
序言
第一篇 财富总论
第一章 财富引论…………………………………………………………………………………………. 2
财富的定义;财富的构成;正确的财富观;财富经济的结构;财富产生的两段论;经济学的使命;关于东西方经济学的思维;一些定义;人类的历史就是创造的历史;一篇时事文章
第二章 财富之源……………………………………………………………………………………….13
关于财富的创造问题;人类财富的产生;财富由智力创造而来;财富的公式;资本家的财富公式与全社会的财富公式的区别;人创造了财富这是绝对的真理;资本并不创造财富;土地并不创造财富;一般劳动并不创造财富;全面对待问题;知识并不创造财富;财富创造论对非生产性领域的解释;财富创造与财富实现的关系;财富创造论的作用;财富之源的历史发展;明确财富之源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三章 财富的特性…………………………………………………………………………………….33
财富的多样性;财富的集中性;财富核心要素的变化性;财富的知识性;财富的替代性;财富的生命周期性;财富创造的不可终止性;财富的流通性;财富的社会容量性;财富价值的恒定性与非恒定性;发明的财富性与负财富性
第四章 各要素在财富中的地位…………………………………………………………………………44
社会财富的核心要素;财富核心工具的变化;智力创造在财富中的地位;生产在财富中的地位;销售在财富中的地位;广告在财富中的地位;管理在财富中的地位;国家在财富中的地位;劳动在财富中的地位;资本在财富中的地位;土地的在财富中的地位;正确看待各类要素
第二篇 财富创造
第五章 财富创造综述……………………………………………………………………………………53
财富由智力创造;智力创造财富的种类;智力创造的三种情况;智力创造与知识产权;智力创造革命与人类财富;智力革命与财富产生方式;人类创造的速度随着交流的加快而加快;财富创造与人类进步;新的篇章从创造开始;财富创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财富产生力;财富产生率;生产一元论对创造解释的局限性;财富的价值取决于创造;财富单一的创造与集成的创造;财富的个体创造与群体创造;原发性创造与改进性创造;全过程创造;财富创造的多层面性;创造须与人们的需求相一致;人类在创造上的重复浪费;创造的知识性;学习与创造;知识经济与创造;创造无处不在;创造正成为最关键的财富之力;正确对待创造;影响财富创造的因素;中国在创造上的认识;中国在财富创造上的贡献
第六章 财富创造的主体…………………………………………………………………………………83
智力创造者;优秀创造者应视为人民的英雄;决定人创造财富的因素;智力资本;财富的创造者可能会出现多人;测度社会智力实力的指标;科研人才队伍正不断壮大
第七章 论物质科技财富的创造…………………………………………………………………………90
科学财富与技术财富的创造;科学技术与智力创造的关系;现代对科学技术财富的创造;现代科技创造正在加速
第八章 论其它类财富的创造……………………………………………………………………………95
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服务类财富的创造;法律财富的创造;社会组织模式的创造;论和平制度的创造
第三篇 财富实现
第九章 财富实现综述…………………………………………………………………………………102
财富的实现;财富知识的使用与财富的实现;财富实现情况;实现财富的要素;人力资源对财富的实现;土地对财富的实现;资本对财富的实现;组织管理对财富的实现;体制对财富的实现;储蓄对财富的实现;股市对财富的实现;技术引进对财富的实现;财富应在更广范围内实现
第十章 财富生产………………………………………………………………………………………….114
生产对财富的实现;中国在财富生产上取得的成就
第十一章 财富服务……………………………………………………………………………………….116
服务活动与财富的连体性;服务对财富的实现;服务的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财富销售……………………………………………………………………………………….118
销售对财富的实现;从财富的交换谈起;贸易与财富;国际贸易对财富的实现
第十三章 财富传播……………………………………………………………………………………….123
传播在财富实现中的重要性;论财富的传播
第十四章 公共秩序财富的实现…………………………………………………………………………126
国家对财富的实现;依法行政与为人民服务
第四篇 财富需求
第十五章 财富消费与需求………………………………………………………………………………129
财富消费;社会消费情况;财富的需求;财富的容量;中国市场值得关注;中国市场与中国价格;需求的弹性与有限度性;财富的需求增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多项财富的功能覆盖问题;财富的重复浪费问题;关于财富供给量与人们之间的交换问题
第十六章 财富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138
财富供给与财富购买力;供应并不必然自动创造需求;供给与需求应谐调发展;财富的价格受供需情况的影响;关于中国房价持续上升的原因浅析及应对之策的探讨
第十七章 财富价值与需求的关系………………………………………………………………………146
需求变化不影响财富的价值;关于财富的价值效用与人的需求度的探讨;关于财富值的探索
第五篇 财富分配
第十八章 财富的贡献……………………………………………………………………………………151
智力创造者对财富的贡献;资本者对财富的贡献;一般劳动者对财富的贡献;公务员对财富的贡献
第十九章 财富分配存在的问题………………………………………………………………………156
不良资本家的贪婪;财富分配的畸变;社会阶级与财富分配;财富主导权的归属;关于平均分配的问题;论公平与平均;以社会整体的长远利益考虑政策问题
第二十章 财富分配探索…………………………………………………………………………………164
人类财富分配主导权的思考;人类财富分配的变化;财富在国民之间的分配;财富的国际分配;财富利润在企业内的分配;财富分配方式的探索;自然资源的私有化问题;关于土地与地租问题;关于财产的世袭问题;关于企业股权的集体论;生产率的提高不能使资本者得益劳动者受害;企业家应以服务社会财富事业为理念;对美国财富分配的考察;关于财富分配、财富分割和财富分取;走向共同富裕
第六篇 财富理论探索
第二十一章 财富理论体系……………………………………………………………………………185
以“财富”为研究的基础;财富定律;财富产生的原理;财富两段论;财富的历程;财富的新四分法;在生产劳动价值论上进一步发展;从创造开始;对财富的贡献与个人及企业获利;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幸福;各种因素对于经济都会产生影响;经济运行的模式;从国际范围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对财富创造理论适用范围的限制;本书的结构考虑;本书的主要思想
第二十二章 与财富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204
关于两种不同的经济学思维;关于经济的核心问题的探讨;关于稀缺论的批判;关于生产率的一些思考;关于经济周期的预测;关于商标、商誉的财富问题;对财富划分的研究;论正确财富观;将自然资源纳入财富的范畴;论环境类财富;注意发展文化类财富;论国民财富的统计;对GDP的思考;适宜产权制度对财富的影响;供需变化对经济危机的影响;计算机、因特网对财富的影响;关于人类时代的划分;论智力社会;对“知识经济”之说的质疑;关于公共部门的财富问题;政府与企业及个人的关系;制度创新;最好的治理模式;论社会的法治财富问题;论财富的投入产出;价格与财富值之间的非相等性;货币对财富度量的不准确性;文明不能迷失方向;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需要发展;关于分工问题;全球经济分工浅析;论社会化财富的商品化问题;经济中的共振原理;将国民经济作为一个系统来解决;一个国家的财富崛起与世界繁荣
第二十三章 促进经济理论发展………………………………………………………………………242
正确对待经济学术理论;经济学术不能实行专制;学术对国家兴盛的影响;中国经济学家的本色与使命;经济学应以财富的创造与实现为主线;现代经济学应注重创造的研究;经济学应走出生产一元论的误区;“生产率”的错误;对生产、分配、消费、交换旧四分法的批判发展;关于财富价值的重新思维;理查德.威特利的错误;评经济学上的主义与流派;对政治经济学性质的正确理解;重新审视传统理论;经济学需要进一步发展;科学永远需要进步
第二十四章 专利理论探索……………………………………………………………………………257
关于专利制度的探讨;侵犯专利无异于抢劫;专利不应存在地域性;专利天赋权;妥善对待专利保护;专利制度的变革
第二十五章 人类财富的未来…………………………………………………………………………265
资本的权势将会跌落;财富将发生革命性变化;生产与创造重要性的变化;教育与创造将成为社会首要的课题;战争对人类财富的影响;核武、军国主义与恐怖主义对人类未来的影响;未来的出路;中国对人类的财富将会作出重要的贡献;中国创造与共同富裕
第七篇 财富经营
第二十六章 财富经营概论……………………………………………………………………………273
社会财富利润产生的原因;个体财富利润产生的原因;遵守财富利润规律;企业、个人经营财富的原理;创造,竞争力的关键;财富经营上需打破生产思维;创造正成为经营的代名词;财富获取;财富保全;财富转化
第二十七章 企业财富的经营…………………………………………………………………………282
企业在财富创造与实现中的作用;企业经营定律;人们总是选择最好的;财富经营思维模式;财富经营的五大基本公式;各类经营活动利润来源的原因;企业的理念不是赚取利润;企业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低价格问题;创造,企业生存发展的出路;创造的思想应贯穿经营全过程;关于附加值问题;在创造中获取先期利润;扩大优势财富的实现范围;不要让财富缩水;资本需要找准价值所在;研发环节应是首要投资的对象;投资创造;是生产时代、品牌时代还是创造时代;重视创造股的激励作用;工资是一块不能盗窃的面包;新的时代应重视人力资本;有创造才有一切
第二十八章 个人财富的经营…………………………………………………………………………302
个人与财富;个人如何经营财富;个人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第二十九章 社会财富的经营…………………………………………………………………………305
国家须有社会财富经营意识;社会财富的经营;社会在财富经营上如何对待创造;加大对创造的投资;不要违背财富定律;财富的创造影响财富的国际分配;论税收在财富中的功用;论外商投资;理想的经济治理状态
第三十章 财富的增长研究……………………………………………………………………………316
财富势能的提高与财富的增长;财富的转化与财富的增长;新财富促进经济增长的的原理浅析;智力创造与财富的增长;有关学者对财富增长因素的分析;主要财富要素对财富增长的贡献情况;技术引进对财富增长的影响;流通对财富增长的影响;储蓄与消费对财富增长的影响;信心对财富增长的影响;资本对财富增长的影响;股市、银行对财富增长的影响;教育对财富增长的影响;制度对财富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原因不仅仅是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萧条的克服;财富增长与社会革命;世界的共同进步与财富的增长;国际贸易与财富增长;走向全球市场一体化;经济增长需要有财富比较优势;对中国近三十年来经济增长的解释;对日本经济增长与停滞的解释;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解释
第八篇 财富政策
第三十一章 一个国家的崛起就是创造的崛起…………………………………………………………342
中国古代的强盛与财富创造;德国的崛起与科技创造;美国的崛起与科技创造;不是强盛成就了创造,是创造成就了强盛
第三十二章 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发展及政策……………………………………………………………249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原理研究;发展中国家发展思维的转变;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各地的工业化思考;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造谋求发展;暂时的GDP远不能代表民富国强;没有利润的地方就没有国际资本投资;人类文明西方化是否必要;大力进行制度创新;政府改革与民富国强;现代竞争性经济;一个发展中国家与谁竞争性最大;通过创造可以实现迅速崛起;经济模式的转变;对中国暂时获得成功的担忧;不同的科研政策不同的业绩;发展中国家应正确对待世界一体化问题
第三十三章 对培育财富之力的思考……………………………………………………………………367
教育在财富中的职能;教育不是消费,而是一种生产;教育的投资应列入建设项目;教育在财富上的重要作用;妥善做好教育决策;学生是学科学技术还是学科学技术创造;论中国应该加强《创造学》教育;对学习型社会的铸造;舒尔茨教授与人才是第一财富力;兴办创造型大学
第三十四章 社会经济政策考察与研究意见……………………………………………………………381
中国应将创造放在国民经济的核心位置;中国应采取创造型增长与生产实现型增长相结合的经济增长模式;控制研究才能控制财富;大力鼓励、扶植全民科技创造活动;重视财富知识的传播问题;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快科研体制改革;熊彼特的创新与财富创造的区别;对经济战略上“创新”概念的思考;论财富创造与数亿人民充分就业;改善城乡差别的关键在于创造;平等对待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正确对待资本;对各地政府的意见;地方经济要有综合财富的思维;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科学技术创造;国民经济的发动机是科学技术还是科学技术创造;是进口财富还是进口财富之力;铸造时代财富之力远比获取财富重要;时代财富之力需要激励;铸造中国的比较优势;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创造;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自强救国;冷静思考我们的现状;中国不能沉醉于仅做世界工厂;没有创造就没有中国最终的崛起;是率先创造,还是拒绝;0.6%,打断了龙的脊梁;加大科研投入;关于科研投入的辨论;聚集天下智慧谋求发展;创造强国
结束语……………………………….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