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坐谁家的椅子是竞争的,而坐定了张家的椅子,不可能在去买李家的货。因此,椅子按边际成本定价,茶瓜子之类按垄断方式定价。
进一步,坐定之后,如果该老太太确知你们的偏好或者说需求曲线,那么她可以开出最佳的定价,大概不会每种商品都一样。但是老太太并不知道你们的需求曲线,她只能猜测。同时,消费者是游客,一锤子买卖,游客间的价格信息交流基本上也可以忽略不计。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讨价还价的模式。
每样东西都开价五元,这实际上是椅子之价。老太太希望每张椅子至少有五元的收益----无论喝她的茶也好,买她扑克也好,吃她瓜子也好,至少要消费一样------如果你们自带扑克瓜子矿泉水,只坐她那个不要钱的免费椅子,被赶走那是一定的。
但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消费,我觉得应该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要价格在边际成本之上,老太太有钱可赚,她没有任何理由不做这笔生意,也用不着担心卖倒了行市。这种一对一的模式,既没有竞争“核”,也没有博弈均衡。成交价可以在边际成本到五元之间的任何位置。具体多少,取决于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