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过一些文章提到过这个问题。由于过去中国的企业都是中性融资,全部是国家贷款,所以没有企业融资这个概念,过去的金融都是指货币银行,以及外汇管理。所以这个翻译总是怪里怪气的。
要是看过8几年的立信会计的一部分教材,更是发现中国人的创意无限。有很多的GAAP都没有的内容在里面。比如:赢余公积,外汇补贴收入等等。
越是争论这个问题,越是说明仁兄的目光和见识到位。这个翻译真得不好弄,过去搞翻译的人像我,都不太懂这个的,会计和金融的区别都不清楚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没有利息的概念,那么就只有会计收入,没有融资成本的。赫赫。
建议,还是不翻译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