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一下上课与作业。 我们第一学期的微观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Production Theory 和Consumer Theory, 用的是Varian 和Jehle & Reny作为教材。 第二部分是一般均衡, 用的是MWG。 上课当然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就是老师一个劲的在上面讲, 几乎没有让你思考的余地, 结果当然就是每节课前和课后要花很多时间去看书。 而至于作题, 我们的要求是做完教材上的所有习题。 (现在恐怕就可以理解, 有人PhD毕业就可以出版MWG的答案了吧)。 别的不说, MWG那本书大概是1000页, 就是一页一页把书看完, 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如果还要作题, 所费的时间就可想而知。(况且有些题据说是可以当论文题目来谢的)。
接下来讲宏观, 我们宏观第一部分增长理论是用的老师的Notes, 不厚, 四章大概有80页。 剩余的部分用的是Sargent的那三本书, 老师强烈推荐数学好的人直接啃Stokey&Lucas. 第一部分虽然Notes不厚, 但是上来就是动态均衡和动态均衡下的福利经济学第一第二定律, 然后每一章后面大概有10几道题, 按理说不多, 但是每一道题几乎都要花半天道一天的时间, 还未必能作出来, 老师经常会在题目旁边注明(It may be hard, I have not solved it) 听起来就感觉可怕。 宏观老师上课经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Don’t ask me how I find the way of proving this, when you have tried millions of problems, you’ll find it by yourself.
相比较而言, 计量与统计是比较轻松的, 这可能与老师也是新来的有关。 第一学期的计量讲概率与统计推断(教材是Statistical Inference by Casella & Berger)老师讲的还算简单, 但是每一次作业都会有要求自己编程的题目。 Those models have been used everywhere, how you can find your own way? Looking for new models and programming yourself.
另外经济系的博士还要上Mathematical Economics, (我没有上, 商学院要求直接上数学系的Real Analysis), 那可不是跟你讲如何求导如何积分的地方, 那是跟你讲Compact Set,Cover, Metric Space, Measure Theory,Functional Analysis的地方, 这些东西对于一个非数学专业出身的人来说就只有两个字, 痛苦。然后这是必须的, 要不然你怎么去证明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 你如何去使你的每一不推导都保证数学的严密性。
当然再对博士们高要求的同时, 学校也是很负责任的, 这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我们的宏观课大概一共有40人上课, 但是却分成了两个班, 老师每次都是上完了一个然后赶去上另外一个(中间隔15分钟)。 由此可见对博士培养的重视。
正是在这样的体制下, 才保证了培养出来的博士的质量。(我们这里经济系好像大师不多, 但是整体水平还不错, 大概在15左右), 才保证了每一个毕业的博士都有很坚实的基础。
[Post=100][/Pos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3 15:02:2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