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标价“意味着生产方企图控制其产品的终端销售价,背后的经济学含义是,该厂商有一定的价格控制能力或者说产品有一定的垄断性。
书籍符合这一条件。一般来说,除了极个别名著外,出版方会买断某一著作在某一地区的版权。某本书籍的价值反映的是(已被买断的)作者的垄断知识,若都是毫无特色的陈词滥调,恐怕也没人会掏钱去买。
一般来说,食品,日化品竞争激烈,不具备终端价格的能力。但也有例外,比方说安利,早期的德芙巧克力,和路雪冷饮,康师傅方便面等。共同特点是在某一特定时期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明显高出一个档次。后来随着类似质量的产品越来越多,这些产品的终端价格控制也就销声匿迹了。
中华牙膏也搞过控制终端价格,但很不成功。汰滞如何,我们拭目以待。我个人是不太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