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2009年正式更名为《现代经济学十大原理与经济学导论》。
   原版是七年之前编的,其中没有十大原理的提法。我对于经济学十大原理的概括与曼昆的十大原理不同。所谓十大原理,纯粹是为凑整数而定,选择经济学中最重要、概括性最强的十个原理加以论述。但是由于这十大原理严格按照杨小凯对于经济学的定义和对于主流经济学四层次分析框架的论述的顺序来叙述,因此就比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更具科学性与逻辑性;换言之,这十大原理之间的顺序是不能随便排列的,只能按照下面的顺序排列。这十大原理是我阅读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和其它各种学科原理(比如统计学和数据结构学)并进行概括的结果。
   这十大原理如下:按照杨小凯《经济学》对经济学的定义以及对主流经济学的四层次分析框架来分类。
   一、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两种两难冲突的学问。(见杨小凯《经济学》)
   原理1:各种两难冲突权衡折中原理;内外生交易费用权衡折中原理。(参考杨小凯《经济学》,名称系本人命名。另参见佛学、伦理学或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统计学、企业管理学、财务管理学、物流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会计学、政治学、运筹学、社会学、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数据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政治理论等学科,因为凡是决策,都涉及到各种两难冲突的权衡折中。因此使用各种两难冲突权衡折中原理,可概括人文社会科学中各种涉及两难冲突权衡折中的例子。各种两难冲突权衡折中原理可以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原理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于学科关系的认识是,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矛盾的科学,而各门具体科学是研究各个具体领域矛盾的科学。而杨小凯的定义则完全是这一原理的体现,因此杨小凯对于经济学的定义可以说穷尽了经济学的一切可能性,是概括性最强的经济学定义,它完全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定义经济学的,没有其它定义的概括性比这个定义更强。)
   原理2:潜在剩余收益与交易费用权衡折中原理。(本人2008年提出,是目前概括性最强的经济学原理,本人新《经济学原理》的基本线索)
   二、制度环境设定:四层次分析框架第一层次。
   原理3:制度决定人的行为,进而决定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决定社会发展面貌和人民生活幸福程度。(参考任何一本新制度经济学教材)
   三、决策分析:四层次分析框架第二层次。
   原理4:决策两阶段三步骤原理(参见杨小凯《经济学》)
   原理5:决策的对偶原理(参考任何一本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
   原理6:代价需求定律(参考张五常《经济解释》散文式经济学教材)
   四、均衡分析:四层次分析框架第三层次。
   原理7:人们之间的利益相互影响原理(参考博弈论)
   原理8:竞争均衡与竞争适度原理(参考D-S模型)
   原理9: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原理(参考弗里德曼单一货币规则、以及本人提出的理想社会货币模型,见即将出版的《虚拟货币的理论研究》一书)
   五、规范分析:四层次分析框架第四层次。
   原理10:道德终极标准(=社会福利函数)决定其它价值规范原理(参考王海明《新伦理学》与黄有光《福利经济学》,道德终极标准=社会福利函数系本人读了王海明的《新伦理学》与黄有光的《福利经济学》之后的顿悟,由此彻底打通道德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